摘 要:微信是一个较好的学生自我表达的平台,学生特别愿意在微信上用朴实而真挚的语言记录生活点滴。这正好贴切地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的“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互助与交流的机会”的理念。作者积极探索和实践“微信时代”下的作文指导,将微信与小学生作文教学巧妙结合,将“生活激趣促表达——微信记录生活,激发表达欲望”“积累素材促创作——微信积累素材,激发创作灵感”“互评互议促升华——微信评议作文,激发情感升华”三个环节形成一体,让微信平台成为学生写作的训练场,学生自主写出富有个性、具有真情实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充满童真童趣、富有想象和创造性的文章。
关键词:微信;热爱生活;激发兴趣;习作创新;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7-12
作者简介:蒋夕洲(1972—),男,江苏淮安人,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本应是人们一种源于内心、不吐不快的文字表达诉求,是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感知的艺术再现,是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和遐想。然而,我们小学生的写作现状却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要么是杂乱无章的文字“拼盘”,要么是空洞虚假的无病呻吟……所以学生的作文大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假话、空话和套写、抄写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被动作文,缺少不吐不快的写作先决条件;二是学生生活节奏单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缺少写作素材积累的空间;三是学生不善观察,思维片面狭窄,缺乏想象和创造的基础。
现在的学生身处于一个信息爆炸、沟通无限的数字化时代,微信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必需品,逐渐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沟通方式,几乎人人用微信,时时朋友圈。看到班上部分学生在微信上记录的生活点滴,我情不自禁地想:微信不正是一个绝佳的学生自我表达的平台吗?于是我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实践“微信时代”下的作文指导,将微信与小学生作文教学巧妙结合,将“生活激趣促表达——微信记录生活,激发表达欲望”“积累素材促创作——微信积累素材,激发创作灵感”“互评互议促升华——微信评议作文,激发情感升华”三个环节形成一体,让微信平台成为学生写作的训练场,学生自主写出富有个性、具有真情实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充满童真童趣、富有想象和创造性的文章。现将我的微信写作教学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生活激趣促表达——微信记录生活,激发表达欲望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道理:没有生活,就没有趣味;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情沟通;没有真情关怀,就没有“爱要大声说出来的勇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作要求是“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互助与交流的机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师可借助微信这个平台引导学生将活动记录、呈现,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锻炼、总结提炼、分享交流沟通的作文平台,形式不拘一格。
針对学生对现代媒体充满浓厚的兴趣和期待的特点,我在班级引入了“微信时代”习作创意,让所有学生都能灵活使用微信,共同探讨生活经历、交流学习经验,将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首先我告诉了他们微信的用途,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自主摸索出使用方法。接着,我鼓励他们通过共享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 与“微程序”,用照片、影音和文字记载发布个人生活动态,或交流内心感悟,或转帖佳作段子,做到“奇文共赏之”。因为班级学生和老师都是好友,所以这些作品就会在第一时间被大家读到,其影响在传播中不断扩大,无形中提升了学生们“微信”兴趣。学生们在分享、传播、浏览大自然的美妙和富有正能量的“信息”后,对生活的热爱和表达的欲望如夏日的急风暴雨喷薄而出,写作兴趣和热情也如雨后新叶悄然生长。于是学生们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
学生王XX真实地记录了她的小妹妹出生以后的每一天的变化,图文结合,乐此不疲:“4月6日下午2点,妈妈在产房里用了几个小时,生下我早已期盼已久的小妹妹。当护士阿姨把她抱到我面前时,我看到她整个身体软软的,圆圆的小脸只有我平时吃饭的小瓷碗那么大,没有一丝眉毛,她的细软的头发是金色的,眼睛虽然没有睁开,但我透过她撅起的小嘴就知道她是开心和幸福的……我要告诉大家,我有妹妹啦!”
学生张XX则在微信上记录下了自己的烦恼:“这几天,我的脸上炸开锅似地突然冒出了几个可怕的青春痘。我想尽一切办法想要把这几个又大又红又疼的痘痘消掉……”后来的几天,这位学生陆续在微信上记录了自己的消痘尝试:“第一次,我用酸牛奶来洗脸,洗的时候感觉很舒服,脸似乎清爽了好多,可是之后并没有出现我想要的效果,皮肤似乎比之前好了些,可是痘痘却依然醒目地霸占着我的鼻尖。”……
二、积累素材促创作——微信积累素材,激发创作灵感
1.不拘一格,一花一世界
微信朋友圈是学生们作文素材的发源地,也是增加师生之间互动的一座桥梁。每天学生们在学习之余总会要关注一下伙伴们的朋友圈,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所以朋友圈的呈现更是纷繁复杂。基于这个想法,我鼓励学生在朋友圈展示自己个性,做真实的自我。正因为如此,学生们的朋友圈真可谓“百花齐放”:喜欢花草和自然景观的,呈现的是缤纷美丽的壮丽山河;喜欢强身健体的,展现的是激情澎湃的力量;喜欢美文经典的,呈现的是温文尔雅的书香世界;喜欢电影音乐的,呈现的是美轮美奂的精彩世界……大家在分享、浏览和转发中感受和体验了别样的生活和人生。这样的交流,既积累了写作素材,又加深了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更加深了学生们对生活的热爱。
2.各抒己见,一人一天地
教师可借助微信这个平台引导学生将活动记录呈现,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锻炼、总结提炼、分享交流沟通的作文平台,让他们将生活中的体味、揣摩、迁移感受积极表达,利用微信为习作助力,将个性化的情感经历呈现在所有同学老师的面前。因为同学的“围观”必然促使他们对自己的表达斟词酌句、并发自肺腑。
2018年3月底,学校开展了“两千师生清明踏青,一日行程饱览春天”活动,活动后学生便在微信上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有引用诗句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胜日群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埋怨深浅色,照在绿波中。”有引用著名作家的名句的:“春天从这美丽的花园里走来,就像那爱的精灵无所不在。”“小草也有点缀春天的价值。”……还有的直接表达自己内心:“我们乘坐35辆巴士开始了一天的旅程,一路上大家唱着歌,看着车外的风景,很快到了寻春的第一站——动物园,跟着老师和导游,看到了憨厚的大熊猫、凶猛的东北虎、霸气的非洲狮、温顺的亚洲象、高大的长颈鹿等等,我们在动物世界里大开眼界,流连忘返。”“我们在钵池山公园里奔跑、游戏。最让我们惊奇的就是这满目的郁金香了,红的、黄的、粉的、白的,各种颜色的郁金香仿佛是一支支画笔,为春天画上了斑斓的色彩。在这大自然中,最美的是我们的笑脸,最动听的就是我们的笑声了。”
三、互评互议促升华——微信评议作文,激发情感升华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曙光认为,微博、微信等碎片化的阅读给人们带来大量信息,其交互性强是传统阅读不具备的。微信作文评议的交互性就显得更加便捷而高效了。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朋友圈或班级的公众号里或群发或定向地发送一些栏目文章和焦点的新闻事件,看到学生的作品可以随时点评,可以从文章的情感、中心加以点评,也可以从文章的结构、修辞、表达的方式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也可以自主表达对事件或人物抱有的情感态度……这样就一改传统的作文一周作文两周照面的遗忘现象。
例如,有一个学生在朋友圈推荐了一篇令人潸然泪下的图片文章,全班同学都谈了自己读完的感受,点评真实案例:当灾难来临时,一位母亲为了保护自己才几个月大的孩子,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一块块塌下来的天花板。当人们发现她时,她已经血肉模糊,可她的孩子却在她的身体下活了下来。学生迅速评议交流:
评议1:“人的生命是脆弱的,请珍惜!远离灾难!”
评议2:“可当我离妈妈越来越近的时候,我的心开始加速地跳动起来,好像如果没有胸膛的束缚就要跳出来似的,我的脚也像绑上沙袋似的越来越重,好像迈开一步都是十分艰难的。我这才知道,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需要莫大的勇气才能說出来的!妈妈这时却用好奇的目光望向我,仿佛在问:你有什么事吗?我涨红着脸好不容易吞吞吐吐地挤出了几个字:‘没……没……什么!”
评议3:“可怜天下父母心!世上只有妈妈好!”
评议4:“母亲的爱才是最伟大的,我们的妈妈也一样伟大……我要做个贺卡表达我的爱。贺卡做好了,我像抱一个婴儿一样把它抱在怀里,趁妈妈没注意的时侯蹑手蹑脚地溜进妈妈的房间,把贺卡架在了妈妈床头的柜子上,便赶快溜出来了。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假装看着电视,目光却一直留意着妈妈的动向,迫不及待地想让妈妈看到贺卡。妈妈走进房间,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瞪大眼睛盯着妈妈的房间,期待着下面将要发生的事。不一会儿,妈妈走了出来,手中拿着卡片,脸上溢满了甜蜜的笑容,眼睛有些微微地湿润了,她走到我面前,紧紧地抱住我……”
评议5:“我心潮起伏,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母爱的沐浴下快乐茁壮地成长,享受着妈妈的呵护与关怀。妈妈为我们做过的事犹如天上的繁星、空中的云絮、树上的叶子,数也数不清。但是我却从未对妈妈表达过爱,此时一个念头在我的心中萌生,并且愈发地强烈:我要用我全部的情感对妈妈说声‘我爱你!”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阐述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的肥沃的田地,教师的责任首先是发现并扶正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然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我们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耐得住性子,静心思考,潜心研究,静待花开。网络写作教学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得不当有时会适得其反。写作教学一直在路上,今后我们一定扬长避短,将继续借助微信构建的学生自主写作平台,学习借鉴专家同仁的网络教学经验,让微信平台真正成为学生写作的训练场。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教育的力量[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6:11.
[2](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M].汪彭庚,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朱晓进.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小学语文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