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网络上流传着许多段子,“我学的数学是假的”“我复习了假书”,甚至这个热词“假的”用到了我的身上,“周京金喝了假酒,周京金是假的”.我很欣慰地接受着这段话,因为我的数学真的像喝了假酒一样进步了.
根据历史经验,我的数学总在重大考试中,牢牢地扯我的后腿,在这个学期里,我每天挤出大把的时间“啃数学题”,有些题目做了很多次了,但是义不得不“啃”,做错了阿仓就会把我们拉到黑板上陪练,挂黑板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的难忘经历,那时候我们课余经常问的问题便是:“你挂(黑板)了吗?”阿仓的课堂很有意思,他常会抛出一个“梗”,让原本紧张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把许多神游的同学的心思拉回到课堂.那些复杂的题目,其实方法和终点就在不远处,我却受惯性思维的影响走了许多弯路,与它们擦肩而过,茫然失落中,把它们一道道放弃了.而在周练中它们像我制服不了的调皮精灵出现在我面前,伤害着我的天真.那时我看着那些及格的同学,看着自己的分数,心想这数学考及格真难呀!有时分数还不及零头,我便十分难受,经常一个人哭起来,每次哭完我都充满斗志.但一到做题时便回归原样,题目还是那么难,我还是反应不过来,还是被题目打败了,那悲伤的横流让我一节节自修课很不开心.我仿佛念了假书.难道,我真的念了假书?
我要去攻克基础题,只有打败了小兵,才能对付更强大的敌人呀!课本上的例题,它们有着标准的答题格式,我一步步慢慢推演解答的整个过程.下面就来看看我在向量单元中遇到过的两个问题.
例1 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AB+BA=0.
(2)向量b与向量α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b=λα.
(3)若λα=λb,则α=b.
(4)若α∥b,b∥c、则α∥c.
题目读了一两遍后,我有点晕了.静下来想一想,许多问题解决不了,其实有时连题目都没有读懂.哎,多么痛的领悟啊!怎么办呢?我去找阿仓求援.他听了我的困惑后,没有告诉我答案,提示我把书和笔记再看看,重点关注向量的概念和零向量的特殊性.
分析 上面的四个命题都是错误的.
(1)两向量之和仍是一个向量,所以AB+BA=0.
(2)当α=0且b=0时,λ有无数个值;
当α=0但b≠0时,λ不存在.
原有命题可以修改为:向量b与非零向量α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數λ,使得b = λα.
(3)当λ=0时,不管α与b的大小与方向如何,都有λα=λb=0,此时不一定有α=b.
(4)当b=0时,α不一定与c共线.
老师点评 (1)问题的出现具有普遍性,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线线平行具有传递性,很自然地推测向量的平行也具有传递性,这就是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
(2)零向量可以类比为向量模块中的“零元素”.弄清楚“零元素”的本质,对于我们理解相关概念和运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你还别说,有了这次喝“假酒”的切身体会之后,在许多类似问题的处理上,我感觉明显顺利多了.我找准方向专攻基础题,遇到不懂的基础题,向老师请教,仓老师讲解一般很简略,有时我听不明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仓老师便会拿来白纸画图,便于我理解.这样一道道题目便像一个个宝贝被我收入囊中,在周练中面对填空题,我把它们当成大题目来做,有了很大的收获.
例2 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2,BC=2,点E为BC的中点,点F在边CD上,若AB.AF=√2,则AE·BF的值是____.
最初我拿到这个题目时,感觉明显不合胃口.条件AB·AF=√2,压根不知道怎么用,怎么办呢?向量问题常规方法,老老实实找基底去算吧!
解法1 根据图形,不妨选择AB,AD为基底向量,
则AE=AB+ AD,BF怎样表达呢?
由于F不是定点,是可以变化的.点F在边CD上,故可设DF =λAB(O≤λ≤1),从而AF=λAB +AD,BF=(λ-1)AB+AD.由条件AB,AF=√2,可得
问题是算出来了,有了前面的基础后,过了几天,我义将原来的方法优化了一下,得到了下面的解法2.
做好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去找阿仓批改.他“狠狠”地表扬了我之后,顺便问了一句,四边形ABCD是什么图形呀?这话有什么玄机呢?
解法3 如图2,以A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AD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射线AB,AD的方向分别为x轴、y轴的正方向),设F(x,2),则AF=(x,2).又AB=(√2,0),所以AB·AF=√2X=√2,所以X=1,所以F(l,2),所以AE·BF=√2.
这些题目是我的宝贝,也是我做其他题目的铺路石,有了它们,我做其他题目时才不会慌乱.最终在一次周练中,我突破了自己的极限,数学考了106分,那时我欢喜得不得了,快乐原本这么简单,但却来之不易,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本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我的数学成绩是112分.
从当初的一言难尽到现在初步走上数学学习的正常轨道,我最大的感受是,不放弃、肯思考.数学及格难是假的.同样我有信心,数学学习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很难也是假的,不信吗?假酒伺候!
点评 文章体现了小作者由学困生走上正轨的心路历程,我们相信有这种成功体验的同学,数学一定是可以学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