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知识薄弱点

2018-11-19 08:31董裕华
新高考·高二数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换元直角命题

董裕华

某年北京春季高考试卷有这样一道题目:

说到底,还是对周期函数的定义没有透彻的理解.

很多时候,我们总喜欢把错误的根源归结为粗心,粗心成了不少人自我安慰的借口,至于真正的根源是什么却很少有人去较真.

再看一个例子:请写出命题“直角都相等”的否命题.

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是直角都不相等”,或者“不是直角不都相等”.

你要问他根据是什么,他会说,写出命题的否命题,只要在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的前面,分别添上两个字“不是”.

为什么要添上两个“不是”?

我们可以继续分析一下.这里的“直角都相等”可以改写为:“如果两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那么,“都是”的反面是什么?“不是”是谁的反面?很多同学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上,机械地套用现成的模式与结论.他们并没有能从“补集”的角度去思考,或者说,他们还没有真正理解“补集”的概念.只有挖掘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后,才会加深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

由此看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很有可能是浮光掠影,并没有抓住知识的本质!

那么,我们怎样发现和突破知识的薄弱点呢?

下面这种查找薄弱点的方法——追根溯源法值得大家借鉴、参考.

几乎所有的人在开始学习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些人就渐渐地被别人甩在后面,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原因就在于他的那张知识网上出现了漏洞,而他自己却没有及时发现,更谈不上修补.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网的漏洞也会越来越大,甚至成片的网都会脱落.这就是很多人学习的状况!

老师经常提醒同学们要提高听课效率,但怎么提高听课效率?听不懂数学课的人很多时候也不是不想听,而是听课的某个环节上遇到障碍,还在愣神的时候,老师已经进入了下一个环节.他不是想走神,而是不得不走神.前面的还没有弄明白,后面的又没有听到,效率怎么可能高?当天可能还没有什么感觉,做作业可以模仿例题完成,但这些障碍却在不知不觉中积淀下来.数学知识是连环套,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某个环节上出问题,很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时间长了,不懂的知识就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到最后连学习的勇气都没有了.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所学的知识追根溯源.例如初中的二次函数没有学好,而高中学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展开的.如果我们不追根溯源,原来没有学好的知识点必将成为后续学习的绊脚石.我们要有这样一种心态:承认自己原有基础有问题!敢于厚着脸皮带上低年级的辅导书!对不太清楚的问题决不马马虎虎、一带而过,而要坚持追问到底!基础一般的同学,还要有一种信念:磨刀不误砍柴工.其实,这项工作在高一、高二年级做起来,既没那么难,也花不了多少时间.数学知识在某个环节上出问题,可能会影响一大片;反过来,在某个环节上突破了,也可能会救活一大片,

我们来看下面这道题:

追根溯源 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暴露了哪些缺陷?

有没有换元的意识?

会不会换元?

换元时有没有注意范围?

会求二次函数的值域吗?

对于有限制条件的二次函数如何求值域?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求解?

思路延展 这个函数有没有特别的地方?

上述思路到最后用到了单调性,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抓住了單调性本质,简直可以“秒杀”此题.

这说明能不能看清函数的性质对解函数问题的影响很大.

所以,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要善于在中等偏下难度的问题中查找自己的知识缺漏;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通过中等难度的问题,也可以发现白己能力的不足,找出白己数学学习的成长空间.追根溯源不仅对基础差的同学有效,对所有同学都有效.

在对基础追根溯源式的补习中,最应该用心学习的就是基本概念、重要公式、基本题型.这些都是必须准确掌握的.这里所说的“掌握”绝不是用眼睛看一遍说一声“啊!原来如此”就行了的程度,而应该是:不看那些概念和公式也能够背诵出来,不管谁问都能用白己的话流畅地进行说明,碰到含有这些概念、公式的基本题目都能够熟练解答.如果在第一次查找到的内容中碰到了不太理解的部分,就要继续往下查找和学习,这些都属于追根溯源法.或许一个基础极为薄弱的同学为了解一道题要重新学习很多的内容,但一边整理过去所学的所有东西一边解答新问题,针对性很强.如果能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不懂的知识在渐渐减少.再后来,你会感觉到,在学习中连基础知识都不知道的情况再也没有了.到了这种程度,你就会觉得数学其实并不难,也会发现白己有能力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换元直角命题
“换元”的巧妙之处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三角换元与基本不等式的“争锋”
三角换元与基本不等式的“争锋”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自测题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凹槽形”相似图形的应用
巧摆直角
拨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