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因素对我国自美国大豆进口量的影响
——贸易战背景下的协整检验和VEC模型

2018-11-19 05:24杨成平
关键词:进口量协整关税

杨成平

(1.福建商学院 流通经济系,福建 福州 350506;2.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7)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对国际市场大豆供应的依赖性强。1996年起我国大豆进口量首次超过出口量,之后进口量逐年增加;2000年大豆进口量首次突破1 000万吨,此后各年增长速度惊人;2018年前7个月,大豆进口量已达9 965万吨,预计2018年全年大豆进口量将突破1亿吨。2018年3月,美国发起贸易战,威胁对我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其后关税措施正式实施;作为对等反制措施,我国也分两轮对自美国进口的部分商品加征进口关税。大豆在美国对华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长期以来存在巨额贸易顺差,自2010年起,美国对华大豆贸易顺差维持在100亿美元以上,其中2014年达到峰值,为163.29亿美元,之后有所回落,2017年为139.6亿美元(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我国的第二轮反制措施中,对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关税税率提高25%,提高至28%,并于2018年8月23日起正式实施;而从其他国家如巴西、阿根廷等国进口的大豆关税税率将维持在3%;从亚洲如印度、韩国等几个国家进口大豆的关税税率甚至下降到0%亦即取消了其进口关税。差别关税待遇将对我国大豆进口贸易和国际大豆贸易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研究价格因素的影响,可以定量判断我国的大豆贸易反制措施是否有效,为保障我国大豆进口贸易健康发展和相关产业安全提供理论参考。

一、文献回顾

不同的产业行业、不同地域,影响其进口量的因素都不相同,学者们也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多成果。在国家层面,许和连、赖明勇,倪青山、曾帆,陈玉明,于燕等学者采用行业或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发现贸易成本、中国及贸易伙伴国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储蓄、初始交易额、关税税率、外汇储备等是影响中国进口贸易的主要因素。在地域层面,程云洁,王超、朱晨、冯德连,刘俊阳等分别对新疆、安徽、河南等省份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人民币汇率波动、消费水平、出口贸易对外依存度、贸易成本等对上述地区的进口贸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的影响不明显。更多的学者是从具体产业或行业出发进行研究。魏旸艳、陆文明、郎书平,龚学武、武戈,罗友花,孙佳佳、霍学喜,戴鹏,黄睿,刘英,王太祥等分别对木材、食糖、葡萄酒、苹果、谷物、乳制品、牛肉、棉花等行业或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行业不同产品进口贸易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这些研究为本文提供了视角、方法上的借鉴。

已有不少学者专门针对我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刘彦坤、武戈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发现,豆粕和豆油的产量与大豆进口量显著正相关,国内大豆产量与进口量显著负相关,其他因素的作用不明显。吕晓英、李先德通过协整检验和构建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内外大豆产量、价格以及进口食用油数量会导致我国大豆进口量短期波动,而国际大豆产量、国内外大豆价格、国内前期大豆供需缺口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孙延伟、罗欢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发现,豆油需求是影响我国大豆进口的主要因素,国内外大豆的价格、产量、食用消费量以及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等是次要因素。钱媛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并测算了各因素对大豆进口增速的贡献率,认为进口综合引力是我国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的最重要因素,国际供给规模效应也是重要因素。林大燕、朱晶、吴国松则另辟蹊径,基于HOV 模型,从比较优势角度切入,认为进口来源国的资源禀赋、规模经济发展状况、交通以及我国的市场需求等都会影响我国大豆进口,其中进口来源国资源禀赋变化是引致我国大豆进口市场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美国大豆的相对优势会逐渐下降,巴西和阿根廷的比较优势会逐渐上升,我国将持续增加从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进口,逐渐减少从美国的进口。

综观对我国大豆进口贸易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学者们大多是从国内视角出发,重点研究了国内外大豆产量、价格、替代品产量等因素对我国大豆进口量的影响,但相关研究还存在缺陷。其一,在指标选取上不够合理。以大豆国内产量指标为例,从2000年至今,我国大豆年产量保持稳定,其中2000-2008年在2 000-2 300万吨之间小幅波动,2009年至今除个别年份外都在2 600-3 000万吨之间波动,而同期大豆进口量激增,因此国内大豆产量对进口量的影响作用几乎可以忽略。同时考虑到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大豆种植的比较收益低等因素,大豆产量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出现大幅度增长,产量指标不适合进入分析模型。其二,从样本选取上看,大部分研究选择了至少五个进口来源国,然而,我国大豆进口基本上来自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其他国家比重极小且极为分散。由表1可以看出,以2016年为例,其他国家中占比最大的为乌拉圭,也仅占我国大豆进口量的1.78%,而美、巴、阿三国加起来占比高达86%,其他年份更高。将占比较少的国家列入分析模型,无疑会导致数据异常,研究结果出现重大偏差。其三,多数研究是从整体上分析我国大豆进口的影响因素,缺乏从双边贸易视角的分析,且相关文献的研究时间大多是在2014年之前。中美贸易战开始后,差别关税的实施使得高度自由化的大豆贸易的前提条件和理论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必要从更有针对性的双边贸易角度展开研究[1]。

表1 2012-2016年我国进口大豆主要来源国情况(万吨;%)

注: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经计算整理得。

二、变量选取和模型构建

(一)变量选取

我国进口大豆主要来源国巴西、阿根廷和美国所产大豆品质相差不大,蛋白含量35%左右,含油量20%左右(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重点商品查询),且上述三国种植的大豆基本上都是转基因大豆[2],可以看作是无差异的同质化产品,则可假定产品异质性不是我国大豆进口商的考虑因素,只需考虑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一国的进口同时就是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因此进口受四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进口国的进口需求和能力、出口国的出口意愿和能力。对上述四个因素依次进行分解。

大豆消费可以归纳为食用(直接食用)、加工、饲料(直接作为饲料,不包括豆粕)、种子、损耗和其他消费等六种方式[2]。目前在我国大豆消费中后四种占比较低,而食用消费量自2000年起基本上稳定在500万吨左右,对进口大豆的需求90%以上来自于大豆加工业,其中99%以上是大豆压榨业,豆制品业占比不足1%,基本上可以忽略。大豆经压榨后成品为豆油和豆粕,因此,我国大豆进口需求主要来自于大豆加工业,可用豆油(SOQ)和豆粕(SMQ)产量来衡量,预期符号为正。从理论上说,直接从国外进口豆油和豆粕可以减少大豆的进口需求,但从统计数据看(见表2),我国目前国内豆粕产量已超过消费量,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没有进口豆粕,因此可以不考虑豆粕进口对大豆进口的影响;每年豆油进口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可以认为其与大豆进口量存在反向变动趋势,以豆油进口量(SOI)衡量。

表2 近年来我国大豆豆油和豆粕生产、消费和进口量 (万吨)

注: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USDA)官网,前一年10月到第二年9月为一年。

进口能力即对产品的购买力,主要受制于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购买力越强,其衡量指标众多,而对某种产品的购买能力既要考虑经济总量水平,又要考虑人口因素,故选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预期符号为正。在国际贸易中,购买力水平还与汇率密切相关,人民币升值会提高购买力,进口增加;反之,人民币贬值会降低购买力,进口减少。用美元对人民币汇率(EXR)衡量,预期符号为负。

一国之所以愿意出口产品,在于其能从出口中获利。单就出口企业获取利润而言,选用何种贸易术语(FOB/CIF等)实际上并无影响,国际运输过程中的各种费用都会折算进产品售价中,且国际贸易中一般出口统计口径选用FOB价。FOB价由总成本和利润两部分组成,总成本又可进一步分解为生产成本、企业运营成本、出口手续成本、国内运输成本、税收成本等多项。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FOB价格越高,出口商利润越高,出口意愿越强,用美国大豆FOB价格(FOB)衡量其出口价格,预期符号为正;在FOB价格确定的情况下,总成本越高,利润越少,出口意愿越弱,用美国大豆的生产成本(COST)衡量其总成本,预期符号为负。

出口能力反映的是出口国产品供给能力,这种供给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各种要素的投入,要素的投入最终会转化为产量;除当期产量外,供给量还受期初库存量的影响。故选取美国大豆总供给量(PRO)来衡量,供给量等于当期产量加期初库存量,供给量越高,其供给能力越强。

(二)模型构建

参考理论上已经非常成熟的贸易引力模型[3]并结合前文分析,选取我国自美国的大豆进口量(IMP)为被解释变量,与价格相关的美元对人民币汇率(EXR)、美国大豆出口价格(FOB)、美国大豆生产成本(COST)为解释变量,我国豆油产量(SOQ)、豆粕产量(SMQ)、豆油进口量(SOI)、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美国大豆供给量(PRO)为控制变量,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ln(IMP)=β0+β1ln(EXR)+β2ln(FOB)+β3ln(COST)+β4ln(GDP)+β5ln(SOQ)+β6ln(SMQ)+β7ln(SOI)+β8ln(PRO)+ε

(1)

本文研究我国自美国进口大豆贸易,只能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样本量偏少,而式(1)中变量过多,会导致计量结果失真,有必要删减变量,考虑到研究目的,将控制变量全部从模型中移除,得到模型2:

ln(IMP)=β0+β1ln(EXR)+ β2ln(FOB)+ β3ln(COST) + ε

(2)

式(1)、式(2)中,β0为常数项,βi为系数项,ε为随机扰动项。

(三)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1996年前,我国从美国的大豆进口量较少,自1997年起,大豆进口量逐年快速增长,因此选择1997-201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均来源于美国农业部网站,其中汇率为美元对人民币名义汇率,利用美国大豆出口量除以出口金额得到各年大豆FOB价(USD/MT),进口量和生产成本数据直接由网站获取。对原始数据取对数,以消除异方差的影响。运用Eviews8.0软件进行计量分析。

三、实证分析

(一)ADF单位根检验

对于时间序列数据,首先要检验其平稳性。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发现,原序列都是非平稳的,不能直接进行回归分析。一阶差分都是平稳序列,结果见表3。

表3 ADF检验结果

(二)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

ln(IMP)、ln(EXR)、ln(FOB)、ln(COST)四个序列都是一阶单整非平稳序列,可以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在协整关系检验前,检验序列ln(IMP),发现其带有明显的线性趋势,因此协整检验时选择序列带有趋势、协整方程有截距。检验结果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都拒绝没有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在5%置信水平接受至多有一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因此可以认为有且仅有一个协整关系。在协整方程中,要求至少有一个差分序列的调整系数为负,如果全部都为正值,那么协整关系无效[4]。D(ln(IMP))、D(ln(EXR))、Dln((FOB))、D(ln(COST))四个序列的调整系数分别为-0.294 924、0.011 268、0.109 597、0.188 108,进一步说明协整方程是有效的。协整方程为:

(3)

表4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注:*表示拒绝原假设。

从式(3)可以看出,大豆进口量与汇率、FOB价、大豆生产成本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中汇率和生产成本与进口量之间呈反向变动,而FOB价格与进口之间呈正向变动,这与理论假设中的预期方向吻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上升,即美元升值而人民币贬值,会减少我国从美国的大豆进口量;生产成本上升,美国出口商利润下降,抑制美国大豆出口意愿,抑或导致出口商向进口商转嫁成本,进而影响我国大豆进口;FOB价格上升,美国出口商获利更多,刺激美国大豆出口也即我国大豆的进口。大豆生产成本对进口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汇率,FOB价影响最小。汇率、FOB价、大豆生产成本三个解释变量的系数绝对值都大于1,说明任何一个因素引起的价格变动1%,大豆进口量的变动将超过1%,大豆是一个富有弹性的商品,这与经济学中一般认为农产品是缺乏弹性的产品的共识相悖。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美国生产的大豆并非生活必需品,且国际市场上大豆整体上供过于求,存在强替代产品。

(三)VEC(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Engle和Granger将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结合起来,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VEC模型可看作是含有协整约束的VAR模型,多应用于具有协整关系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建模,约束内生变量的长期变动满足它们的协整关系,但允许短期波动[5]。VEC模型如下:

D(IMP) = - 0.29·( IMP(-1) - 2.07·EXR(-1) + 1.24·FOB(-1) - 3.59·COST(-1) + 10.74) - 0.04·D(IMP(-1)) - 0.82·D(EXR(-1)) + 0.53·D(FOB(-1)) - 0.77·D(COST(-1)) + 0.18

(4)

D(EXR) = 0.01·( IMP(-1) - 2.07·EXR(-1) + 1.24·FOB(-1) - 3.59·COST(-1) + 10.74 ) + 0.01·D(IMP(-1)) + 0.17·D(EXR(-1)) - 0.16·D(FOB(-1)) + 0.04·D(COST(-1)) - 0.01

(5)

D(FOB) = 0.11·( IMP(-1) - 2.07·EXR(-1) + 1.24·FOB(-1) - 3.59·COST(-1) + 10.74 ) - 0.22·D(IMP(-1)) + 0.32·D(EXR(-1)) + 0.94·D(FOB(-1)) - 0.56·D(COST(-1)) + 0.07

(6)

D(COST) = 0.19·( IMP(-1) - 2.07·EXR(-1) + 1.24·FOB(-1) - 3.59·COST(-1) + 10.74) - 0.24·D(IMP(-1)) - 0.26·D(EXR(-1)) + 1.25·D(FOB(-1)) - 0.94·D(COST(-1)) + 0.08

(7)

各式中,IMP(-1) - 2.07·EXR(-1) + 1.24·FOB(-1) - 3.59·COST(-1) + 10.74就是误差修正项VECM。VEC模型也表明,短期内ln(IMP)、ln(EXR)、ln(FOB)和ln(COST)会偏离它们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是会存在调整机制,在受到冲击以后,ln(IMP)将以29%的反向调整速度,ln(EXR)、ln(FOB)和ln(COST)将分别以1%、11%、19%的正向调整速度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前提是没有受到其他强大的外在因素(如贸易政策变动)干预。中美贸易战爆发,我国加征特别关税后,这种调整机制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已不复存在,能否实现长期均衡犹未可知。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大豆是贸易战背景下中美博弈的重点产品,我国对进口大豆关税税率的调整政策已正式实施,差别关税待遇的影响将逐渐显现,必然对我国自美国的大豆进口贸易乃至世界大豆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一)美国大豆产业将受到沉重打击,利益相关者受损不可避免

我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的进口关税,可粗略估算大豆价格的变动。2018年美国大豆到中国港价约为3 000CNY/MT,汇率波动较大,取6.6CNY/USD,则大豆CIF价大致为454USD/MT(2018年大豆价格以及汇率波动较大,此数据只是大体估算,价格大致在440-460 USD/MT之间波动)。由海关总署查询可知,大豆进口消费税为0%,增值税率为10%,加税前进口关税税率3%,加征25%后税率为28%。据此测算,加征关税后美国进口大豆价格(CIF价+关税+增值税)将上涨约24.27%。本文实证检验发现,中美贸易中的大豆是富有弹性的产品,大豆价格上涨,出口商的总收益反而会减少。因此,美国出口商将关税完全转嫁给我国进口商,从理论上说是不可行的,能多大程度上转嫁取决于世界大豆市场的供需情况变动。近三年来世界大豆市场一直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且库存量越来越大,中国进口大豆的另外两个最主要来源国阿根廷和巴西库存量惊人,2017年末合计约6 000万吨,美国库存量相对较少,只有几百万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美国大豆生产率相对较高,成本较低,具有价格上的比较优势。但近年来阿根廷和巴西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急剧增加,生产技术水平也获得了快速提升,美国的生产优势已经逐渐丧失,出口到我国的大豆CIF价格已和其他两个国家相差无几。我国对美国进口大豆加征25%关税后,美国大豆将进一步丧失这种比较优势,相对于其他国家特别是阿根廷和巴西的大豆来说甚至还会具有比较劣势,关税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将很快显现。世界大豆市场有近亿吨的库存,且年产量达近8亿吨,总供给量约9亿吨,美国大豆要想维持其原有的市场份额,必须降低出口价格。因此,我国对美国大豆加征进口关税后的税负绝大部分(超过中美各承担一半即12%)将由美国大豆生产商、出口商承担。出口价格(FOB)的下降将降低美国出口商的出口意愿,协整方程中系数为1.24,以2017年数据测算,则美国出口即我国进口大豆量将减少不少于15%(约500万吨),不高于30%(约1 000万吨),相应地,美国对华大豆贸易顺差将减少不低于21亿美元,不高于42亿美元(上述原始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数据库,其他数据经测算得到)。

为减缓或对冲我国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的影响,美国农业部于2018年9月4日正式出台总额120亿美元的“贸易减缓计划”[6],为遭受损失的种植商提供援助。与大豆相关的措施主要有两个:市场促进计划(MFP),为种植商提供优先付款服务,其中大豆种植预计付款总额为36亿美元;农产品贸易促进计划(ATP),协助美国农产品出口商开拓和进入新市场,并帮助减轻其他国家限制的不利影响,总金额2亿美元。与年产量1.2亿吨、总值近500亿美元的大豆生产规模相比,上述措施能给予美国大豆生产商和出口商的帮助将非常有限,同时该计划的政策延续性也有待检验。如果中美未能互相妥协和让步,贸易战持续甚至升级,大豆贸易所受到的冲击将逐渐延伸到上下游,如农资生产、农机制造、大豆加工等产业,对其就业和产出产生重大冲击,经济福利损失将远远超过大豆出口减少的直接损失。从长远来看,我国必然增加从其他国家的大豆进口以替代美国大豆,美国市场份额和话语权的丢失可能给其大豆产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和损失。

(二)我国大豆及关联产业也将受影响,但总体损失和风险可控

对自美国进口的大豆加征25%特别关税会对我国大豆及关联产业产生较大影响,但受影响程度将远小于美国,可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和控制风险[7]。

由于国际上大豆生产和出口具有明显优势的是阿根廷、巴西和美国,因此短期内比较可行的是转向阿根廷和巴西两国进口。中美贸易战已经说明,高度依赖于某个或某几个市场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从长远来看,应逐步培育乌拉圭、俄罗斯、加拿大等次一级大豆供给市场。从表1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国已出现多样化趋势,从乌拉圭、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进口量已呈现加速度增长的趋势。中美贸易战爆发后,我国进口商增加了从阿根廷和巴西的大豆进口,需求的增加使得上述两国大豆出口价格节节攀升,缩小了其与其他大豆出口国的价格差,为我国分散进口市场提供了机遇。另外,我国可以适当控制进口总量。我国每年都有近2 000万吨的大豆库存,意味着存在过量进口,总量控制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可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鼓励我国种植业扩大大豆种植面积以增加产量。然而大量补贴的行为只能是权宜之计,我国大豆种植业更需练内功,通过优良种子培育、精细化管理、专业化和机械化生产等手段实现降成本、增产量。

加税将推高大豆及相关产品价格水平。美国大豆约占我国进口大豆量的三成,短期内很难找到替代品,小部分税负将转嫁给我国,国内大豆市场价格将明显上涨。作为原材料的大豆价格上涨将带动下游产业链价格上涨,豆粕的价格上涨传导至饲料行业并引起养殖业成本上升,生猪等价格上涨,同时豆油价格上涨将直接推高食用油价格,最终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已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粗略的测算,认为仅因加税导致生猪价格上涨就会使居民消费总额增加0.3%[8]。

加税行为也会产生正向效应。对我国大豆生产种植业来说,大豆价格上涨以及我国政府在贸易战爆发后出台的鼓励大豆种植的政策措施都将增加大豆种植的利润,增加生产经营收入;对于大豆下游产业特别是关联产业如饲料业、养殖业而言,成本上升的短期阵痛恰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生产企业应改进生产技术,改善饲料和养殖配方,积极寻求替代产品,减少豆粕使用量,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中美贸易战也给我国各级政府、各产业企业敲响了警钟。国家层面,尽管近些年来,长期施行的出口导向或出口优先政策已逐渐转向进出口并重、两条腿走路,但步伐还应加大;外贸依存度过高、内需不足不仅仅会拖累我国经济发展,甚至会威胁经济安全;市场集中度过高严重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应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对外投资和贸易,积极参加区域自由贸易组织,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逐渐降低对美、日、欧等经济体的贸易依赖,分散贸易风险。产业企业层面来说,应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优化进出口市场结构,防范市场高度集中对产业安全和产业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的可能冲击。

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已经证明,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增进人类社会福祉。特朗普政府逆全球化并发动贸易战虽然不得人心,其目的是遏制中国崛起,搅局现有世界经济秩序,重建新的以便于美国再次确立世界霸主和领导地位的经济秩序。全球经济秩序的重建离不开美国,同样也离不开中国,将中国排除在外的经济霸权也是美国不想要的,因此,美国对我国发动的贸易战只是其攫取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手段。在特朗普政府的目标达成之前,不太可能完全停止挥舞关税大棒,中美间贸易争端将是一个常态化和长期化的过程。2018年9月8日,特朗普威胁对除第二批总额达2 000亿美元自我国进口的产品加征关税外,还将进一步对剩余的2 67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这意味着美国将对所有自我国进口的产品都加征关税,贸易战不仅没有暂缓,反而有加剧之势。美国实施和威胁实施的关税措施必然受到我国对等的关税反制,农产品特别是有着巨额贸易逆差的大豆是我国反制美国的重要武器,不排除我国进一步提高其进口关税税率的可能性,中美大豆贸易及相关产业可能面临长期的强力冲击。如何调整和优化大豆进口市场结构,缓冲贸易战的影响,保证我国大豆及相关产业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值得深思。

猜你喜欢
进口量协整关税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三元肥关税下调 肥企机会来了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关税降了,进口车价格会不会降?
2016年我国聚丙烯进口量同比下降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