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华,李爱莲
1.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血液内分泌科,山东青州 262500;2.山东省青州市中医院护理质控中心,山东青州 262500
腹部手术是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疗法,其具有微创性和安全性,备受临床医师与患者青睐[1]。但腹部手术会进行麻醉、术中牵拉与暴露等操作,患者的胃肠功能会在术后一定时间内处于麻痹状态。具体表现为肛门排气与排便停止、腹胀和胃肠蠕动减慢或消失等。有研究认为:为腹部手术患者行综合护理能够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2]。研究中选择该院于2015年5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120例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分析该术式患者促进肠蠕动恢复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120例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主体。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划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范围是 26~69岁,平均(44.25±7.26)岁;手术类型为:肠梗阻 21 例,胃溃疡12例,肠肿瘤 8例,脾破裂 9例,胃癌4例,其他 6例。B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范围是27~68岁,平均(43.12±7.42)岁;手术类型为:肠梗阻 20例,胃溃疡11例,肠肿瘤9例,脾破裂10例,胃癌5例,其他5例。对比以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B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生命体征监测和环境护理等。A组给予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 床上活动指导 术后6 h指导患者进行翻身训练,动作应缓慢且轻柔,每隔2 h翻身1次。协助患者取半卧位进行深呼吸训练,指导其进行上肢屈伸运动,包括手指、肘关节与肩关节的规律性运动。5次/d,5~10 min/次。术后第2天根据患者的体质与恢复情况适度增加活动量,使髋关节做外翻或内翻动作。同时,每日进行>3次的扩胸运动,使手部进行拉、握和举等运动,15次/d。指导其进行下肢运动,包括伸、抬、蹬和屈等动作,5次/d。每日进行2 min的自我叩打背部运动。
1.2.2 下床活动指导 术后第2 d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可先练习站立,再扶其在走廊行走,进行简单的活动训练,2~3次/d,30 min/次。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适度增加活动量,但要注意保护切口。
1.2.3 腹部按摩 术后6 h便可进行腹部按摩护理,使患者保持仰卧体位,轻柔按摩其小腹3 min,以肚脐作为中心,进行结肠、降结肠和横结肠的顺时针按摩。按摩时应避开切口,并实时观察患者的应激反应和表情变化,不定时询问患者的按摩感受,若有异常应马上停止按摩。
1.2.4 饮食护理 术后早期,可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减轻胃肠道压力。术后6 h可适度进食米汤或藕汤等低糖与低能的流质食物,禁食豆浆和牛奶等产气食物。待胃肠道功能基本恢复后便可进食清淡类、易消化类和营养类食物,坚持少食多餐原则。
1.2.5 体位护理 术后协助患者保持正确、舒适体位,麻醉未消失之前取去枕平卧位,待麻醉消失后取半卧位,避免腹腔压力增加。告知患者在进行左右翻身时应用双手保护切口,避免切口出血或裂开。
1.2.6 其他护理 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用45℃左右的温水泡脚,温水量以没过足背为宜,每次泡脚15~20 min。于术后6 h给予穴位刺激护理,使用拇指指腹按、揉、压三阴交、足三里和中脘,各个穴位均刺激2 min,待患者感到胀痛和酸麻后,停止刺激,3次/d。
观察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排便时间等肠蠕动恢复情况;利用VAS评分评估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分值为0~10分。痛感与分值呈正比。利用自制评价表评估护理满意度,共100分,分为十分满意、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
数据通过SPSS 16.0统计学软件加以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排便时间均短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对比肠蠕动恢复情况[(±s),h]
表1 对比肠蠕动恢复情况[(±s),h]
组别 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 排便时间A 组(n=60)B 组(n=60)t值P值15.33±2.15 35.67±2.69 45.752 0.000 18.67±2.56 40.38±2.44 47.551 0.000 40.24±3.44 63.57±3.52 36.717 0.000 60.54±5.68 78.61±5.73 17.348 0.000
护理后,两组的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A组低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对比 VAS 评分[(±s),分]
表 2 对比 VAS 评分[(±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t值 P值A 组(n=60)B 组(n=60)t值P值6.15±0.68 6.09±0.75 0.459 0.647 2.18±0.45 4.15±0.64 19.504 0.000 37.713 15.241 0.000 0.000
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B组为76.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对比护理满意度[n(%)]
腹部手术是临床外科的常见术式之一,其需要经过术前麻醉和器械操作等人为干预,加之腹腔内部结构相对复杂[3]。所以会破坏患者的胃肠道活动协调性,降低胃壁的顺应性,进而导致胃肠道功能暂时性失调,肠蠕动能力减弱。其症状表现为肠鸣音或是腹胀等,会影响到正常进食和消化,并会加剧术后疼痛感,降低治疗预后性[4]。
综合护理是较为全面、系统和优质的护理措施,其注重护理干预的细节性和针对性。通过床上活动指导,患者的上肢功能可尽快恢复,手部活动度、髋关节活动度和下肢功能均会得到改善,且能够科学翻身,避免挤压切口[5]。通过下床活动能够锻炼患者的下肢功能,并能通过适度运动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通过腹部按摩可改善患者的肠鸣音与腹胀等症状,加强肠道反射力,使肠道内容物尽快排出,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血液循环,进而缓解术后疼痛感[6]。而饮食护理则能够避免进食产气食物,改善临床症状。指导患者进食流质、易消化和高营养类食物能够确保大便通畅,防止因便秘导致肛门排便时间延长。温水泡脚可利用热力刺激患者足部穴位与经络,进而促进其胃肠道蠕动功能恢复[7]。而三阴交穴、中脘穴和足三里等穴位刺激则能够增强免疫力,疏通经络,使患者的胃肠功能尽快达到正常水平。经综合护理后,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可明显提高,进而取得较理想的护理满意度,利于护患关系的有效改善[8]。
该实验中,A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排便时间均短于B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A组低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 (95.00%) 高于B组 (76.67%)(P<0.05)。与万明霞等[9]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综合护理能够改善腹部手术患者的肠蠕动功能,使其术后疼痛感减轻,且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可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