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是人体常见疾病,消化性溃疡出血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胃镜治疗和内科疗,但是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不同[2],根据不同患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式[3]。对于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往往先选用药物保守治疗,在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选择胃镜治疗,也可以直接选择胃镜治疗,两种方式优势与劣势存在争议,基于此,笔者为了探讨胃镜治疗与内科治疗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对比这两种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25~76岁,平均(45.21±3.44)岁;病程1~5 h,平均(2.6±0.4)h;溃疡类型:34例复合型溃疡,25例十二指肠溃疡,31例胃溃疡。将本组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1)意识、精神障碍者;(2)血液疾病者;(3)心脑血管疾病者;(4)消化系统癌症疾病者。本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给予内科治疗:内镜检查,确定溃疡情况,将口腔血渍、呕吐物清除,必要时给予吸氧,并将下肢垫高,确保重要器官供血,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静脉注射奥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945,规格:40 ml)40 mg/次,1次/d。观察组给予胃镜治疗:胃镜检查,确定溃疡情况,出血位置用1∶10 000的肾上腺素与生理盐水冲洗,胃镜查看出血原因与速度,内镜钳推送内镜到前端,金属夹对准病灶加压,断离,确定病灶止血后,当止血夹与病灶黏膜处呈现直立状态时,结束治疗[4]。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分为无效:治疗后黑便、胃内积血、呕血等症状无任何改善;一般:治疗后黑便、胃内积血、呕血等症状有所改善;有效:治疗后黑便、胃内积血、呕血等症状消失[5]。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疗效比较采取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91.11%vs. 80.00%)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02 1,P<0.05)。观察组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为84.44%(38/45),对照组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为97.78%(44/4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74,P<0.05)。见表1。
消化性溃疡出血在各类上消化道出血比例为33%~50%[6],早期由于出血量量较少,所以表现为大便潜血或黑便,当溃疡侵犯大动脉时,就会导致大出血,严重加大病情,往往需要进行输血治疗[7]。胃镜为检查消化系统疾病常用的方法,具有诊断率高、方便、可视化等优势,而通过胃镜辅助,就能直接对病灶实施治疗[8],相比内科治疗,胃镜治疗不会影响氧分压、动脉血压,且止血见效快,止血也彻底[9]。
研究显示,传统内科治疗由于出院后重视程度不够,很容易出现二次出血,加大患者痛苦,因此胃镜治疗价值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疗效(91.11%vs. 80.00%)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02 1,P<0.05)。学者张艳丽[10]探讨了胃镜下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经过研究发现,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胃镜治疗效果更好。观察组治疗后止血有效率为 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 77.78%(3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呕血、黑便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胃镜下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可提高止血有效率,改善预后,与其他学者和本研究结果一致[11-12]。
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84.44%(38/45),对照组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97.78%(44/4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74,P<0.05)。分析其原因,考虑与胃镜导致的患者不舒服有一定关系,有个别患者不能忍受胃镜带来的痛苦,满意度有所降低。
综上所述,胃镜治疗与内科治疗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不同,胃镜治疗效果更佳。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