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加剧,临床脑卒中发病率不断升高;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认知的下降对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庭造成巨大影响[1-3]。进而成为临床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难点。鉴于此,为探究治疗偏瘫患者上肢功能与认知最佳方法,对我院43例脑卒中患者运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43例)中,男36例,女7例,年龄为56~78岁,平均年龄为(62.1±5.8)岁;对照组(40例)中,男32例,女8例,年龄为57~77岁,平均年龄为(64.2±4.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治疗、日常生活功能锻炼、上肢训练、行走改善步态训练、站位坐位转换训练等作业疗法与肢体运动疗法,30min/次,5次/周。
观察组在一般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使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仪器使用:德辉(CCY-Ⅲ)磁场刺激仪(由武汉依德瑞医疗器械设备公司生产提供),治疗时使患者取仰卧位,模式为直流电刺激;阳极:目标脑区,阴极:对侧肩部;刺激时叮嘱患者活动上肢,促使活动肌电达到治疗阈值,促使肌肉收缩能力恢复增强,设置刺激时间20 min,刺激强度为1.0 mA,5次/周,保持室内保持安静。两组患者治疗均持续2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
观察患者卒中偏瘫上肢功能和认知改善情况,通过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神经功能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项目共30个,包括6个维度,采用1~30分积分形式评估,评分越高认知程度越佳。患者上肢功能使用Fugl-Meyer评估,满分66分,采用3级评分法(0~2分),评分包括:手、腕、肘、肩、反射等9项,分值越高,功能恢复越佳[4-6]。
采用SPP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与MMSE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MMSE与Fugl-Meyer评分结果(±s)
表1 对比两组MMSE与Fugl-Meyer评分结果(±s)
对照组 40 21.20±1.22 14.70±10.85观察组 43 26.64±3.41 20.31±12.30 t值 - 9.534 2.196 P值 - 0.000 0.030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虽然有效的降低了脑卒中病死率;脑卒中偏瘫所致的失语症与上肢运动障碍等是其常见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增加家庭负担;对此,临床中一般采用早期康复治疗,该方法虽具备一定疗效,但单一、重复的康复训练,针对部分患者仍然无法达到预期疗效。随着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的出现,为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与认知恢复提供希望;鉴于此,国内学者陈创等[7]在脑卒中患者手功能、上肢功能障碍研究中指出,使用tDCS治疗有助于恢复患者运动功能、缓解肌肉张力,促进脑局部活动的同步性,达到改善患者上肢功能的目的。
tDCS作为一种新型非侵入性脑刺激治疗技术,其具有操作简便易行、无侵害性、安全又掉等优点[8-9]。tDCS由刺激输入控制软件、供电设备及阳极与阴极两个电极片构成;其中阴极可有效抑制人体大脑皮质,阳极则具有兴奋人体大脑皮质的功效,阴阳两极通过微弱直流电,对大脑皮质进行刺激,进而使神经突触活动增加,起到良好治疗目的[10-12]。
本研究,对我院43例脑卒中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使用tDCS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说明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对脑卒中患者应用tDCS技术治疗有助于促使患者上肢功能恢复。而观察组MMSE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tDCS可减少患者神经缺损,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认知。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使用tDCS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提高其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