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克勤:洁己爱民 不贪功名

2018-11-19 07:53方克勤
支部建设 2018年30期
关键词:洪武淡泊名利济宁

方克勤(1326年-1376年),字去矜,号愚庵,宁海(浙江宁海)人,明朝大臣。曾任山东济宁知府等职。

原文:

洪武二年辟县训导,母老辞归。四年征至京师,吏部试第二,特授济宁知府。

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克勤与民约,税如期。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野以日辟。又立社学数百区,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盛夏,守将督民夫筑城,克勤曰:“民方耕耘不暇,奈何重困之畚锸。”请之中书省,得罢役。先是久旱,遂大澍。济宁人歌之日:“孰罢我役?使君之力。孰活我黍?使君之雨。使君勿去,我民父母。”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

克勤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尝日:“近名必立威,立威必殃民,吾不忍也。”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永嘉侯朱亮祖尝率舟师赴北平,水涸,役夫五千浚河。克勤不能止,泣祷于天。忽大雨,水深数尺,舟遂达,民以为神。八年入朝,太祖嘉其绩,赐宴,遣还郡。

——《明史·卷二百八十一·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译文:

洪武二年,征召方克勤为县训导,他因母亲年迈就辞官回家了。洪武四年,征召到京城,吏部考核为第二,特此授予济宁知府。

恰逢此时开始,皇帝下诏号召百姓开垦荒地,过三年后才开始交税。然而当地官吏没到三年的期限,就要征税,人们声称皇帝的诏旨不可信,于是就弃田离去,田地又荒废了。方克勤就与百姓互相订约,到期收税。区分田地为九等,按等级差别征收调发,官吏不得做不法之事。同时,方克勤又设立学堂几百所,修缮孔子庙堂,兴起教学文化的风尚。盛夏,守城将领督使百姓修筑城墙,方克勤说:“百姓这时正在种地,都忙不过来。”就写信到中书省,请求停止服役。由于当时久遇干旱,而在此时,济宁却大降及时雨。济宁人歌颂他说:“是谁免去我们的劳役?是使君的力量。是谁救活了我们的庄稼?是使君的甘霖之雨。使君就像我们百姓的父母。”他任职三年,人口增加了几倍,整个县郡都丰饶富足。

方克勤以德治作为根本,不贪图功利名誉。他曾经说:“追求名声必定要树立威望,树立威望必定要祸害人民,我不忍心。”他生活简洁朴素,一件布袍穿了十年也不更换,一天不吃两顿肉。……永嘉侯朱亮祖曾经率领船队开赴北平,河水干涸,准备使用劳役五千多人疏浚河道。方克勤不同意,哭着向天祈祷。忽然天降大雨,水深达几尺,船队得以顺利通过,百姓认为方克勤是神。洪武八年,方克勤入朝,太祖皇帝嘉奖他的功绩,赏赐宴席,送他回济宁。

启 示

方克勤为政济宁,处事低调,淡泊名利,“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他大兴教化之风,体恤百姓疾苦,为百姓请命,代百姓祈祷上天,终感天动地,解民之忧,被百姓视为神圣。

名利是检验官员品格的试金石。有的干部醉心于追名逐利,为了升迁,不择手段,心中只有权力和官位,到头来却落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锦绣前程。有的干部一心只想着为民办事,为民解忧,淡泊名利,看淡权位,到头来却为民拥戴,成为千古传诵的好官。正如臧克家诗中所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如何正确对待名利,的确值得人们深思。

猜你喜欢
洪武淡泊名利济宁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书法
书法作品
特长
淡泊名利
书法作品
春满人间
雄关漫道
济宁有线“屏屏通”便民惠民生
如何做一名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