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房县“擦亮”食用菌产业名片

2018-11-19 13:08:58李支立鞠海涛
中国国情国力 2018年11期
关键词:房县香菇食用菌

◎李支立 鞠海涛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主产区从华东、东南、东北和中部地区逐渐开始向西南、西北地区扩展,产业布局呈现出“东菇西移”和“南菇北进”特点,并有快速发展趋势。截至目前,全国食用菌主产县多达600个,产值超过亿元的县有100余个。如何在“百菌齐放”的浪潮中“擦亮”房县食用菌产业“名片”,建议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品牌培育和产业链条拓展等方面协同发力。

发展现状

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湖北房县地处秦巴山脉腹地,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适宜,是公认的食用菌生产“黄金地带”。所产食用菌口感润滑、香味浓郁,营养成分及药用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2.品牌效应享誉全国

2008年房县香菇、黑木耳通过农业部、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5年荣获“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0强”;2016年荣登“全国果菜产业百强地标品牌”榜,分别荣获“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和“十佳文化传承地标品牌”;2014年在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热播。2017年6月3日,欧盟委员会官方网站公示中国和欧盟互换认证的100个地理标志产品中,就有房县黑木耳、房县香菇。

3.产业集群持续发展

“房县黑木耳、房县香菇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通过农业部认定。黑木耳深孔、密植、喷灌栽培技术实现当年点菌当年采摘。仿生态袋料香菇在推广“春栽”“秋栽”的基础上,发展了“夏菇”生产,生物转化率达85%以上。2017年,房县发展椴木黑木耳12万架、椴木香菇5万架,羊肚菌示范基地300亩,袋料食用菌4000万袋,食用菌总产量2.01万吨(干鲜混合),实现产值6.52亿元,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建成400万袋以上食用菌重点乡镇5个,20万袋以上的食用菌专业村50个,50万-100万袋园区10个,商品菌包年生产能力达800万袋。有2万多农户、近4万人常年从事与食用菌相关联的产业,带动贫困户720户1582人脱贫。食用菌产业成为全县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面临的挑战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房县食用菌产业目前面临着严峻挑战。因受地理资源条件影响,全国592个有脱贫任务的国家级扶贫县中72%,即426个选择发展食用菌产业,导致房县食用菌产业优势减弱。

1.“菌林矛盾”制约产业规模发展壮大

食用菌生产主要以阔叶树为原料,需消耗大量林业资源。随着食用菌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阔叶木供应数量无法保证。加之湖北省对木材实行限量砍伐,“菌林矛盾”凸显,食用菌产量进入瓶颈。

2.收益下降挫伤菇农种植积极性

随着“菌林矛盾”越来越突出,大量农户依赖外购原料种植,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下降。作为劳动密集型的香菇种植业,有经验的种植户基本能够实现袋料出菇率不低于90%,每袋出菇约2斤,每人每年可管理4000袋左右,纯收入4万元左右,与外出务工获得收入差距缩小,挫伤了菇农种植积极性。

3.“后起之秀”对房县带来的冲击

湖北随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晚于房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规模已大大超过房县。2017年,随县销售香菇(干品)8.4万吨,19个镇(场)有120多个食用菌专业村(占全县总村数的31%),有10万多农户、近30万人常年从事与香菇相关联的产业。随县香菇产业集群内入驻企业11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家,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2.6亿元,同比增长13.38%。

4.品牌保护意识淡薄影响品牌优势发挥

房县木耳因朵大质优、营养丰富,在国际市场赢得“房耳”的盛誉,又因其形状被称为“燕耳”。但因当地缺乏品牌保护意识,“燕耳”商标被保康县抢先注册。

5.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意愿限制企业做强

主要体现在精深加工和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水平较低。加之科技投入不足、人才匮乏,无法形成集约化规模,降低了食用菌市场的竞争力。

政策建议

1.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建议加大县级财政支持和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设立食用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对新菌种研发及推广、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食用菌扶贫项目建设、菌类深加工技术研发、食用菌技术型人才引进等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2.支持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优化品种结构,积极开展原材料替代试验,引种巨菌草等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替代原料,保障原材料生态环保供应,促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食用菌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力度,大力推广发展粪草腐生型食用菌和珍稀食用菌,改变房县树木腐生型菌类香菇、木耳一家独大的格局,逐步形成树木腐生型食用菌、粪草腐生型食用菌和珍稀食用菌并重发展的格局。加强行业标准研究,在菌种培育、湿温控制、湿菌烘干、杂质含量及营养成分等方面加强研究,争取形成湖北行业标准。

3.注重品牌培育,提升产品竞争实力

大力实施精品名牌培育战略,着力打造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国家名牌。出台奖励政策,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给予奖励。鼓励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促进企业品牌转化为区域品牌,进一步扩大房县食用菌品牌的影响力。

4.拓展产业链条,扩大产品市场份额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资本研发生产以食用菌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化妆品、药品和辅助疗品,进一步扩大食用菌衍生产品带来的价值。要利用残次菇以及下脚料加工即食食品、休闲食品、调味品、汤包(料),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食用菌产业附加值。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将食用菌纳入省级层面重点扶持产业,对成长发展较好的企业实行重组整合,努力培育一批十亿元级乃至百亿元级以上的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增强对外竞争力。创新电子商务、现货交易等营销模式,建设面向全球的食用菌加工产品交易市场、网络采购平台等,及时掌握国内外食用菌市场信息。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成立食用菌文化研究会,加强对食用菌文化的深度挖掘、收集、整理和研究,举办“食用菌美食节”“食用菌博览会”,建设食用菌博物馆和食用菌主题文化公园等,以文化带市场,以文化促消费。

猜你喜欢
房县香菇食用菌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Eddie the Eagle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31 09:00:42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25 02:30:40
香菇接种三招
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12-14 15:04:59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03-17 08:58:04
“一带一路”书香万里行走进房县
“一带一路”书香万里行走进房县
湖北教育(2016年8期)2016-03-15 17:32:11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
小香菇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