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中国工会17大
坚持把握好“突出主题,注重实效;创新引领,质量为先;立足班组,面向基层”三原则。
不断完善健全竞赛活动的推进机制、竞赛效能的评估机制、竞赛先进的激励机制和竞赛组织的保障机制。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号角,为广大职工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提供了广阔舞台。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劳动和技能竞赛。对此,我们近期深入我省部分市、县(区)及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实地调研,在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的同时,提出一些改进劳动和技能竞赛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全省广大职工在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从2013年到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从1.72万亿元增加到2.75万亿元,年均增长9.1%。财政收入从3026亿元增加到4858亿元,年均增长9.9%,这其中凝聚着全省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
首先,引领性劳动竞赛深入推进,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
劳动竞赛活动持续深化发展。积极主动融入全国长江经济带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范畴,全面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不断满足职工的意愿、需求,竞赛内容更加聚焦质量、环保、安全、创新和职工素质技能,竞赛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省劳动竞赛委员会、省总工会每年一度的“五一”表彰规格高、影响大、动员力强。
广大职工围绕重点工程建功,主动投身灵州-绍兴、淮南-南京-上海、昌吉-古泉等特高压工程,商合杭、合安、郑阜等铁路工程和引江济淮等重点工程立功竞赛活动,以点促面,全省亿元以上重点工程劳动竞赛活动全面铺开,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展开。
广大职工围绕重点区域创新创效,在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引领创新创业为导向,近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0余万名职工参与主题竞赛,建功区域发展。在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以长江中下游重点城市为主体,持续推进服务创新和环境优化,竞赛覆盖服务类企业1000多家,凸显区域竞赛的集群效应。
广大职工围绕重点行业聚力,在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以行业为龙头积极参与技能竞赛新项目。在煤炭、钢铁、电力、化工等传统行业广泛开展降本增效保安全竞赛活动,职工积极参与对标竞赛,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全面推动传统产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目前,全省已有30多个省产业、系统组织了150多个行业的劳动与技能竞赛活动,参赛企业达6000多家,参赛职工100多万人,形成了全省职工以主人翁姿态奋力建功发展美好安徽的生动局面。
“安康杯”竞赛充满活力。以建筑、煤炭、化工、电力、冶金、交通、建材、汽车制造和非公企业为重点,逐步向全行业以及机关、社区、学校和非公企业、中小企业等单位延伸,全省参赛单位数从2013年的1.2万家增至1.58万家,参赛职工数从231万人增至279万人,参赛班组数从11.8万个增至15.7万个,增幅分别为31.7%、20.7%和33.1%,有力地推动了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和职工安全教育,为促进我省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蓬勃开展,职工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成效斐然。全省共创建各级各类劳模创新工作室2895家,其中,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6家、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19家,获专利19342项,创新及攻关数167103项,创新成果转化数8255项,取得经济效益27亿元。调查显示,88%的公有制企业和67%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日渐成为职工技术创新攻关、技能培训传承的主阵地。
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省各级工会总结推广职工先进操作法和技术创新成果4.7万项,推出省级职工先进操作法43项和省级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190项,我省两项成果荣获第四届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在2017年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荣获双创示范奖和最佳组织奖两项大奖。全省职工实现技术革新、技术攻关24.6万余项,实现发明创造1.25万项。
职工合理化建议硕果累累。广大职工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提建议、攻难关、挑重担,解决了大量的生产技术难题,推动企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各市结合地方实际开展特色活动,淮南市开展“创新创优创效、共谋淮南发展”合理化建议月活动,阜阳市开展“阜创汇”竞赛活动。全省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110万项,其中受到表彰的年节约或创造经济效益30万元以上的职工重大合理化建议1201项。
同时,技能竞赛常态化制度化,职工技能素质不断提升。
基层岗位练兵常态化发展。群众性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在基层全面铺开,淮南市采用“1+X”竞赛模式,与多家市直单位联合开展技能大赛,共举办各类劳动竞赛1600场次,涵盖工种236个,参赛职工12.1万人次。阜阳市每年坚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1000余场,参与职工20万人次。淮南东辰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积极构建以技能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在今年组织的岗位技能大赛中,对六个工种的前三名选手,分别给予为期一年每月500元、400元、300元的岗位津贴。职工技术比武运动会制度化运行,自2014年起,每三年举办一次职工技术比武运动会,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两届,共400多万名职工参加基层岗位练兵活动,80万名职工参加各类选拔赛,20万名职工参加一百多项省级决赛,助推数万职工提升技术等级,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技能竞赛和技术等级晋升相结合的职工素质提升机制日渐形成。职工技能等级提升奖励计划广受欢迎。对我省职业技能等级提升的职工,省总工会及相关工会组织给予现金奖励。两年来共为601名职工发放奖励金60.1万元,带动各级工会组织为近6000名职工发放了职工技能等级提升奖金,激励职工岗位成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调查显示,基层职工对这项举措普遍表示欢迎。
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是组织动员广大职工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功立业的主要手段,也是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直接抓手。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也发现当前劳动和技能竞赛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
开展和参与劳动和技能竞赛的意识不强。一是认识上有误区,调查中,8%的公有制企业职工和29%的非公企业职工认为劳动和技能竞赛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劳动和技能竞赛显得过时;二是理解上有偏差,调查中,11%的公有制企业职工和32%的非公企业职工认为: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与工作量及工作效率挂钩,多劳多得,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对职工帮助不大;三是宣传上有短板,调查中,38%的公有制企业职工和56%的非公企业职工表示:每年除了“五一”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外,平时报纸、电视、网络上宣传劳动和技能竞赛的报道较少,宣传氛围不够浓厚,职工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参与劳动和技能竞赛的职工素质参差不齐。调查显示,57%的企业职工无技术等级,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占比分别仅为1%、3%、7%。从分布情况来看,总体呈现“三多三少”局面,即大中型企业多、小型企业少,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公有制企业多、非公有制企业少。由此带来行业系统竞赛和全省性竞赛中,传统国有大中型企业成绩突出,非公企业成绩普通,优秀高技能人才和竞赛优胜选手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非公企业职工参赛的积极性,不利于劳动和技能竞赛的深入持久开展。
劳动和技能竞赛内容形式较为单一。一是偏重于传统项目。调查中,63%的职工认为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大部分集中在传统工种,很少组织新兴产业、从业人员少的冷门工种竞赛,导致部分职工没有参赛机会。二是偏重于速度型数量型竞赛。55%的职工认为竞赛活动主要围绕生产经营比拼速度快慢和产量多少,缺乏科技元素。三是偏重于阶段性竞赛。46%的职工认为竞赛活动多集中于特定时期或阶段,为完成生产任务或选拔参加上级竞赛,突击组织的较多,没有将竞赛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
劳动和技能竞赛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一是组织领导机制不健全,调查中,23%的职工表示企业没有成立专门的竞赛组织领导机构,41%的职工表示不知道企业是否有专门的竞赛组织机构。二是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44%的职工表示竞赛缺乏完善的评估机制,单纯比较数量、速度。33%的职工表示竞赛只重视结果,忽视过程。三是奖励激励机制不健全,79%的职工表示竞赛以一次性物质奖励为主,未建立与工资、晋升等挂钩的机制。26%的职工表示激励奖励缺乏吸引力,未能有效调动职工参赛积极性。
在新时代,各级工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发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竞赛实效,扩大竞赛影响,增强活动吸引力,团结引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创新,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建功立业。
坚持把握好“突出主题,注重实效;创新引领,质量为先;立足班组,面向基层”三原则。突出“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的主题,灵活有效确定劳动竞赛内容和实现途径,注重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和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确保竞赛取得实实在在效果,不断提高职工对竞赛的认同度、参与度和支持度;进一步提高竞赛活动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竞赛从“速度型”“体力型”向“效益型”“智力型”转变,着力培养工匠精神、培育工匠文化,通过竞赛使职工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把竞赛的重点放在班组、沉到基层,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让职工当主角,参与到竞赛的各个环节,使竞赛深接地气、广聚人气、充满生气。
不断完善健全竞赛活动的推进机制、竞赛效能的评估机制、竞赛先进的激励机制和竞赛组织的保障机制。打造企业岗位练兵为基础、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全省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为示范的推进机制;形成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估等方式,从认知度、参与度、认可度和实际效果四个维度完善考核评估机制;树立向一线职工、农民工和产业工人倾斜,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竞赛结果和等级晋升、职业成长相挂钩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构建以政府(行政)为主导、工会主抓、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领导机制。
抓好与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相结合、与提高职工技能素质相结合、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相结合、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和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相结合五个方面的工作。
要动员全省职工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我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等重点,为振兴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创新驱动,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献计出力;要按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要求,在构建职工技能形成体系上发力,通过竞赛,引导职工勤学苦练、刻苦钻研,掌握新技能、练就新本领,在生产实践中快速成长成才,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通过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升级、服务优化,打造一流产品,创造一流品牌,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广泛宣传竞赛中涌现先进典型特别是基层一线、产业工人中的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广大职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品德和行为规范,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汇聚起“劳动托起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把“安康杯”竞赛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举措, 通过竞赛活动推动企业落实劳动安全卫生主体责任,减少生产事故、控制职业危害,维护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权益,促进职工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扩大职工的参与面和受益面,增强职工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