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博类探索节目的仪式建构分析
——以《国家宝藏》为例

2018-11-19 03:48佟文娟
新闻前哨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守护人国家宝藏国宝

◎佟文娟 凡 靖

《国家宝藏》是由中央电视台联合中国九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联合打造的大型文博类探索节目,2017年12月播出以来吸引了大批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强烈关注,节目收视率和各大视频网站播放量节节攀升,并由此带动了博物馆之旅成为热门现象。

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在《作为文化的传播》中提出了“传播的仪式观”,也称为传播的文化观,即传播是基于一定文化叙事的仪式行为。凯瑞认为传播是一个符号和意义交织的系统,传播过程就是一种分享意义的文化仪式,仪式化传播是就仪式的隐喻而言是仪式化象征的交流体系传播,而非原始意义的仪式传播。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仪式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唤醒某些观念和情感,把现在归为过去,把个体归为群体”。“仪式是为维护这些信仰的生命力服务的,而且仅仅为此服务,仪式必须保证信仰不能从记忆中抹去,必须使集体意识最本质的要素得到复苏。

《国家宝藏》节目通过仪式建构,再现演绎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让观众在节目中获得一种仪式感。节目充满强烈的仪式感,对仪式的设置主要由文物符号、节目制作程式与节目场景构建而成。

一、文物符号构建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仪式

凯瑞的传播仪式观认为人类是符号动物,个人和社会的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符号活动这个中心而开展的,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就是在进行符号互动[2]。依据符号学理论,文物符号的能指即文物要素,也即意符,而文物背后所呈现的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则是符号的所指,也即意指。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文化的传承中具有重要价值。《国家宝藏》通过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彰显文物符号的文化与情感价值,传承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作为《国家宝藏》节目的核心要素,节目所选取的文物都是各大博物馆精挑细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物,符合九大博物馆的不同特色,也契合每期节目的主题和定位。如在第一期节目中,故宫博物院选取的《千里江山图》卷、各种釉彩大瓶“瓷母”和石鼓三件作品,分别从极具中华特色的画卷、瓷器和汉字三个方面展现华夏文明的风采,不仅符合故宫博物院的特色,三件文物所代表的守护绿水青山、守护国之瑰宝、守护中华文脉的情感也与节目主题相契合。石鼓作为“中华第一古物”,其表面篆刻的文字是汉字演进过程的见证,也是中华文化历史变迁的见证。作为故宫博物院首推的国宝文物之一,在“今生故事”的演绎中,节目组邀请原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主任梁金生讲述今生传承和守护石鼓的故事。

二、节目环节体现仪式固有的程序性

《国家宝藏》节目的整体环节设计体现出强烈的仪式感。节目的开场,演员张国立担任“001号讲解员”向观众依次介绍中国九大博物馆馆长登场,主持人的“讲解员”身份与九名博物馆馆长的“看门人”称谓彰显守护国宝的职责,其专业性和权威性的文物解读为节目增添了文化的厚重感和严肃性。接着每期节目跟随主题介绍一个博物馆,由馆长推举三件代表性文物进行节目展示,最终选出一件文物进入故宫博物院的主题特展环节。节目还将观众拉入投票选文物的节目环节中,让观众亲身参与到节目仪式中,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国宝守护人”对文物背后故事的再现演绎以及守护国宝的宣誓部分是节目的主要环节。节目组根据主题综合考量,选取与节目特性相符合的明星和素人嘉宾。明星嘉宾的选取要求具有良好的正面公众形象,无论是演技精湛的“戏骨”还是潮流偶像,年龄和人生阅历跨度之大,在符合节目定位的同时,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审美取向;而素人嘉宾的选取都与文物背后的故事有关,他们与文物的传承、文化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明星嘉宾以国宝守护人的身份来到文物所在博物馆寻找国宝,在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讲解下将文物带到节目演播室呈现,具有仪式感的节目程式彰显对文物以及文物背后厚重历史文化的尊重与珍视。明星嘉宾对文物的“前世传奇”的再现演绎后,素人嘉宾通过讲述与文物的“今生故事”深度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仪式属于文化记忆的范畴,是因为它展示的是对一个文化意义的传承和现时化形式。”在《国家宝藏》节目流程中,嘉宾集体作为国宝守护人进行宣誓宣读并颁发国宝守护人印信,观众也作为仪式的见证者共同参与到节目和仪式中。节目开场时国宝守护人将守护印信放入舞台中央的环形高台上,而节目结尾时集体宣读守护誓词和颁发守护人印信,这些仪式化的表达相互呼应,不仅构建了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具有高度文化认同价值和情感凝聚价值,也增强了传播守护和传承文化的效果。

三、节目场景营造仪式现场的庄严氛围

文物“前世故事”的演绎环节借助电视媒介为其增添声音和图画要素,再现和重构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如每期节目开场后,在“001号讲解员”张国立的邀请下,作为国宝守护人的明星嘉宾将其带来的“国宝守护人印信”放入至于水晶石柱上,随着嘉宾走入舞台中央,灯光和特效配合着屏幕映出极具节目特色的Logo。节目组还在舞台上设置极具现代感和科技感的九根透明的冰屏柱,通过不断调整方向和顺序位次以变换台型,为故事的演绎营造多维立体式的舞台空间。在嘉宾演绎文物的前世今生故事后,节目给明星和素人嘉宾共同颁发“国宝守护人印信”,并且一起宣读守护誓言的仪式,为观众营造出一种守护国宝文化特有的仪式感,也增强了观众的民族文化记忆与认同感。

此外,为配合文物的展示和故事的演绎,节目通过声音的渲染给观众营造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国家宝藏》节目以固定的播放时间和固定的节目制作流程,通过文物的符号化表达、专家的权威解读与嘉宾的再现演绎以及节目的场景设置建构节目的仪式感。而具有仪式感的节目内容通过电视媒介进行传播,也增强了节目仪式化的传播效果。节目将观众拉入仪式中,无论是参与现场节目制作的观众还是场外观看电视节目的观众,都共同参与到仪式秩序的建构与传播中。现场的观众在节目制作流程中与节目演出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沟通,更加真实、直接地感触节目所传达的文化与情感,场外的观众也通过各种媒介手段观看节目,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讨论交流,共同参与到这一传播仪式中。节目的仪式化传播,通过演绎文物的“前世今生”、宣读誓言和颁发守护国宝印信的节目设计方式,以唤醒国人的集体记忆,建构集体身份认同,将传承中华文化的信念与使命重新融入国人的生活和情感视野,同时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与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守护人国家宝藏国宝
李小龙:传统文化的守护人
金龟子 快乐童年守护人
青山守护人
“国宝”竞拍会
樊锦诗: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漫话国宝
《国家宝藏》: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
央视《国家宝藏》定档12·3 讲述“大国重器”前世今生
解析《国家宝藏》中的美国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