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芹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兴起和全面渗透,传统媒体发展转型成为媒体生存的基本需要。从2014年中央深改组将媒体融合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至今,媒体融合发展探索了整整4年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传统媒体在融合发展中“负重前行”,媒体人靠“笔杆子打天下”的荣光不再。媒体融合的关键是什么?媒体该如何“重振雄风”?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本文就媒体融合大潮中如何打造复合型人才进行浅议。
伴随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新式人才需求巨大,而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已无法满足新媒体的需求。
一是传统媒体人员的专业技能强、政治素养高、舆论导向把握准,但对于新媒体业务的掌握不够熟练和充分,存在明显短板,难以满足新媒体的发展。
二是新生代的新媒体从业人员,多是信息技术人才,虽然操作技能娴熟,但媒体专业技能缺乏,对新闻规律、舆论导向的把握不到位,存在导向风险。
三是在传统媒体行业的“下行”环境下,由于薪酬待遇降低、媒体从业人员心理落差加大等原因,造成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复合型人才更是寥寥无几,直接制约了媒体融合发展。
四是媒体融合发展亟需的复合人才存在“断层”。有经验的传统媒体人由于“自身短板”,不能像传统媒体时代那样对新入职人员进行“传帮带”。新、老媒体从业人员“发挥优势,补充短板”的速度赶不上媒体发展速度,进一步制约了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
媒体融合的技术创新需要既懂新闻传播规律又懂新媒体发展规律,既懂传媒政策又懂市场运作的复合型人才。
在新媒体成为未来发展趋势的背景下,传统媒体纷纷从管理制度上要效益,通过体制改革、分流、考核等方式激活媒体从业人员运用全媒体手段进行采编工作的能量。在传统主流媒体战略转型中,首先要做到管理体制改革先行一步,科学界定集团与报社职责,在新媒体领域主动出击,持续发力,有效推进融媒体平台建设,扩大影响力。其次做到内部机制改革先行一步,有序推动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第三是媒体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先行一步,关停并转部分报刊,分流一定数量的职工。一系列的制度提升充分激活存量人才能量,队伍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既了解新闻传播规律,又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传播的人才,正是当前媒体行业匮乏的人才,也是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瓶颈所在。
作为起点低、底子薄的党媒集团派出机构,综合实力不及地市报的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襄阳分社,把强化 “一专多能”人才的挖掘作为融合发展的关键,逐步实现人才技能结构从以采编和办报为主向兼具一流新闻素养和现代信息传播技能、经营策划技能转换。
分社党委要求全媒体记者做到“人人敢出镜、会出镜;不仅要会拍,还要会导;既要会写稿,还要会写分镜头脚本;既要有版面意识,还要有蒙太奇意识”。
他们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年组织30余人次外出学习全媒体采编技能;每天一次编前采前会,每周一次业务学习例会,不定期邀请专家讲课,谈经验,“传帮带”。同时,通过大大小小的活动历练全媒体人员本领。通过多种方式的 “一专多能”技能培养,建设集摄影、摄像、音频、简单网页制作、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媒介融合新闻产品的编辑与制作等多种能力于一体,能进行采、编、策划、制作等各种工作的全媒体复合型人才队伍。
网红不是做秀者的专利。主流媒体也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培育受众喜闻乐见的主流网红。通过网红传播正能量,同样可以体现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育主流网红也是强化新型媒体平台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传统媒体时代,许多媒体靠名记、名编将一家报纸、一个电视频道支撑起来。打造主流网红,实际上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平台上的网络名记。在主流网红的培育上,楚天都市报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楚天都市报不断打造“楚天网红记者”,进驻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辟专栏,用现代受众喜欢的形式,传播正能量。主持交通出行栏目“畅达华”的网红吴昌华、活色生香侃故事的“樱桃姐”李岑、解码幕后新闻“雷达站”的满达、品味创业酸甜事的“正钱方”庞正、传播武汉地方话的“野棉花”张艳……从周一至周日,从交通出行到天气预报,从养儿育女到国家大事,从人间冷暖到创业创新……一个个楚天主流网红,通过创作优质的内容产品,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个人品牌,发挥“名人效应”,从而重塑媒体平台的传播力,“网”住了一大批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