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政府网站的运行质量之我见

2018-11-19 03:48李新星
新闻前哨 2018年11期
关键词:权威性政府服务

◎李新星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政府网站应运而生。翻阅相关资料,我国近邻韩国早在1978年就开始着手政府信息化工作,而且后来一直关注电子政务创新。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的英国,从2001年开始试运行政府门户网站——“英国在线”(UKOnline),也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我国的政府网站开始于新世纪之初,经过多年发展,有了长足进步。截至今年3月,全国正规运行的政府网站已达23000余家,我省超过800家。这些网站已成为连接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桥梁,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对比国外一些成功的做法,与广大受众的期待相比,我国的政府网站建设还有不少差距,亟需业内人士认真探索其规律,努力提升网站的运行质量。

一、确保网站发声的权威性

权威性是由网站的政府身份决定的。政府是国家进行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示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政府来自大众,又要引领大众,离不开应有的权威性。可以说,权威性是检验政府治理能力和执政合法性的试金石。我国政府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己任,带领全国人民着力从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愧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其权威性不言而喻。作为政府代言的网站,应该深明其理,勇担其责,确保网站舆论引导的权威性。

网站信息发布的权威性,首先取决于其发布信息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政府网站的生命。唯有真实,才有公信力,才能赢得人民的信赖。真实性是新闻的起码要求,也是很高要求。衡量真实性的标准不能仅看“百分比”,它只认“有”还是“无”。一个媒体一个网站,千万次真实的积累,也顶不住一次“虚假”的拖累。比如2007年北京某媒体“纸馅包子”的造假新闻,不仅严重影响了本单位的公信力,也给全媒体抹了“黑”,让整个媒体人蒙羞。以至“一人感冒,全员吃药”,全国媒体不得不严肃认真搞了一次“新闻打假”活动。

确保政府网站的权威性,还得在准确性上狠下功夫。因为似是而非的结论,前后不一的说法,不仅会误导网民,还会损害网站和政府的声誉。比如政策宣传,是政府网站的重要任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4〕57号)明确指出,要加大政策解读力度。政府研究制定重大政策时,要同步做好网络政策解读方案。政策解读,准确为先。由于“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任务,根据路线制定的具体行动准则”,因而它有时会随着一些时、空的变化,作出必要的调整,自然它有一定的阶段性。如何做到不绝对、不拔高、恰如其分地准确解读现行政策,很有难度,也尤其重要。同时追踪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群众反映的新热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及时准确的“补充”解读,也是政府网站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确保信息发布的时效性

作为公开信息的工具,政府网站也是一种面向公众发声的媒体,理所当然,它应传承大众传媒的价值观念和突出特征,才能保证自己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才能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不打败仗,甚至后来居上,赢得先机。

及时性是传统媒体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拼了老命“抢”新闻;练就“倚马可待,立等可取”的快捷写作本领;步步争先,力求最早刊播是新闻工作者的不息追求,也应是政府网站的工作要求。慢半拍的新闻是平庸之作,令人遗憾;几个月不更新的网站,是“僵尸网站”,应坚决关闭。新闻求快毋庸置疑,就连近年来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处理好“快”与“稳”的争论,也有了越来越明晰的答案。对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原来有些人认为及时“捅出”,会引起人们的恐慌,有着不小的负效应,因而主张“慢半拍”拿准了再报道。殊不知,高科技的发展,社交媒体信息“挡不住”,大量信息良莠不分,满天乱飞,搅乱了人们的思想。结果主流媒体不得不“马后炮”般去刊播那些“出口转内销”的信息,因而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形象,损坏了政府的公信力。诚然,突发事件的报道因为“求快”,有时出差错,欠准确的概率会增大……如何求得两全其美,新闻界在思索。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在任湖北省委书记时曾为记者支招:“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很有见地。就是要求记者面对重大的公共事件,不能缺位,不能无声。只有在第一时间快报事实,取得报道的“话语权”后,再追踪采访,准确报道事件的原因,才能夺取突发事件报道全过程的主导权,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应有的优势。

确保信息传播的有效性,有着不少技术层面的考量,但最关键的是要突出贴近性。网站的信息素材成千上万,如何选取,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做到“三贴近”。不能高高在上,以“唯上”的标准去选取;也不能隔靴搔痒,想当然地去选取。而应找准群众最在意,群众最具热情的激发点,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方面选题;尤其要在那些既是老百姓的利益所在点,又是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也是各级领导近期的关注点——三点合一的“汇聚点”上做文章,才能放大信息传播的效果,既为群众排难解惑,又为政府帮忙分忧。

三、努力提升网站的服务性

政府网站强调服务性,正契合人民政府及部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契合政府利用互联网搭建政府互动平台的初衷,是政府网站提升质量的内在要求。同时,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撑的政府网站,生命力在于其交互性的功能,具有天然的互动服务优势。它补齐了传统媒体单向宣传的短板,激发了大众参与其中的无穷活力。据2017年12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年政府网站“办事服务类”的搜索量占全年网民搜索总量的42.8%,高居网民“搜索热点”的首位;搜索比重较上年增长了89%......充分体现了政府大打“服务牌”的工作思路和成效。

政府网站的服务,经历了逐渐优化的过程。开始,一些网站只是简单机械地公布一些诸如“地区概况、机构职能、负责人”,及一些文件资料,让人们获取一些粗浅信息,这是电子政府服务的初级阶段。而接下来,充分发挥互动优势,提供在线服务,将各种媒体终端的信息服务多元化提供出来,才是电子政府服务的高级形式。政府网站也逐渐“亮点”频现,精彩纷呈。如我省政府网站在全国创新推出“互联网+创管服”改革品牌过程中,及时分解制定了“一张网”建设的总体架构,建设“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推广应用中介服务管理平台,统一编制事项标准,推动事项网上办理,探索设置综合服务窗口,推进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推动业务办理系统融合贯通......方方面面,出新招,求实效,有力助推了全省“互联网+放管服”的改革进程。

强调服务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但目前不少网站“政府中心”的痕迹还很重,表现为选题从政府角度出发,按政府机构设置服务项目,而不是以用户为中心,按用户需求提供服务项目。进一步完善服务,还得在精准聚焦和使用便捷两方面下功夫。“精准聚焦”要求我们找准用户需求点,再分解需求点从而构建元数据结构,进一步形成数据目录。“使用便捷”则要求确保每一个用户每一个需求点在数据目录中能有映射,并尽量减少服务层级,努力做到导向清晰,使用快捷简易。唯其如此,才能吸引网民看网站,用网络,爱网站,最终离不开网站。

探索政府网站的客观规律,促进网站健康持续发展,从业人员任重道远。牢记政府网站的权威性,时效性,服务性,从业人员才能明确自己的站位:政府网站的从业者应该坚守政府机构的立场,保持一致,听从指挥;应有新闻媒体的敏锐,闻风而动,及时反应;还应有公共服务部门的真诚,俯首甘为孺子牛,全心面对老百姓。

猜你喜欢
权威性政府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权威的证成困境及其解决——对《法律的权威性:基于实践哲学的研究》的评析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全媒体”语境下党报更应坚守权威性
“请您回答”2010年第7期答案: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