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静
在传统的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以基础教材的理论讲解为主,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体验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导致大部分广告学专业学生缺乏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并且,由于课堂理论讲解缺乏与课下广告实践的对接,导致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缺乏一定的连贯性,无法将阶段性的知识串联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进行广告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教师要不断增加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接轨的教学内容,善于将枯燥的教材理论知识讲解与生动、有趣的实践课题结合起来,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实践课题的选择也要贴合学生的兴趣偏好,并且实践课题的选择范围也要尽量广泛,从而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个性化能力的空间和平台。另外,实践课题的选择还要尽量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学生理解和操作,使学生切实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转换成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学科素养。
例如开展“自我推销”实践课题活动,首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社会调查,主要调查广告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工作内容、当前在就业市场所具备的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然后每个小组再依据调查结果制定出周密的广告计划;接着依据广告计划完善实践活动内容,如采用什么样的广告语作前期宣传、选择哪些渠道进行活动推广、活动后期的反馈如何接收整理等;最后由老师对学生的实践课题进行指导。这样不仅促使基础课程与实践课题有效接轨,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多种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基础。
在广告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其教学能力和素质水平的高低,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首先,广告学专业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吸收行业领域的最新知识,具备较硬的行业技师资质,面对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都能够充分解决。其次,要在教学中扮演行业的多重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在实践应用中是广告行业的从业者、广告策划人、创意总监、客户经理等,引领着学生也逐步成为应用型广告学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深入岗位,甚至亲自实践,积极与行业的技师沟通学习,从而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前广告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岗位个性化要求等,进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实施针对性引导。
例如教师可利用节假日的时间深入行业中,学习现代化的广告创意、先进技术等,并将其制作成相应的教学课件,完善到课堂教学计划中去,从而避免学生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的脱轨,并且还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岗位规划,探寻到最为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切实保证每名学生都顺利过渡成应用型人才。
想要培养出全面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广告专业人才,教师应将目光放远在课堂之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实习与实践等机会逐步帮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例如要求学生不仅要端正工作态度,还要求学生要具备广告的“灵敏嗅觉”以及广告的创新精神,从而保证学生一旦进入工作岗位后,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专业能力。
其次,在帮助学生进行身份转换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为他们创造真实的“从业环境”,如将学校、课堂变成广告经营与管理的单位或者竞争激烈的市场,而每个课题小组就是广告单位的不同业务部门,从而让每个课题小组的学生都可以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文案策略、业务拓展、艺术指导等各个专业的应用实践锻炼。同时,为了促进从业环境的真实性,还可以邀请真正的行业从业人员加入进来,对学生进行辅导。这样既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成了自己的技能和素养,也为他们将来能更快融入工作环境奠定基础。
广告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高职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在全面保障专业课教育与岗位实践完美接轨的基础上,促进广告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