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利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即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笔者认为,信息化是助力“五个振兴”实现的关键要素和必备路径。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而产业振兴的重要依托是农业信息化。信息化助力产业振兴建议从四方面着手:
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遥感监测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过程全面深度融合与应用,对动植物育种、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及农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农业生产服务的各种要素实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与智慧化服务,构建信息装备标准化体系,提升农业生产服务自动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水平,引领农业转型升级。
统筹推进乡村电子商务发展,建立各类农产品、乡村手工制品上行和乡村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下行的双向流通通道。强化政企合作,深入推进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扶持农村贫困地区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发展特色农业生产经营。创新探索休闲农业线上交易营销模式,推动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成为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专业化电子交易市场建设,加强农业展会在线展示、交易。开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观光农业电子商务试点示范,探索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
构建信息进村入户的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农业农村部管理协调、省统筹资源、县运营维护及村户为服务主体的推进机制。建立政府补贴制度,突出公益服务,协同推进经营性服务,加强农业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科研机构、行业协会、IT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等市场主体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全程托管、农业植保等服务,推进分享经济发展。鼓励农户基于互联网进行创业创新,参与代理服务、物流配送等环节服务。利用“互联网+”创新农业金融、保险,提升信贷、保险支农服务能力。推进农业大数据开发利用、乡村农产品网上营销等信息化服务业态发展,拓展农业信息化服务领域。
加快乡村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强化物联网、电子政务、大数据及信息服务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深入应用农业信息技术奠定基础。积极探索乡村信息化应用新机制模式,引导物联网服务运营商、大型传感器制造商、信息化服务商等进入农业农村信息化领域,壮大农业信息化产业。
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宽带中国”战略在农村地区深入实施,尽快落实乡村网络降费政策,探索面向贫困户的网络资费优惠。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新型职业农民信息化服务云平台,对接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农业专家和农技推广服务等线上资源,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农民提供灵活便捷、智能高效的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和全程跟踪指导,提高培育效果。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打造国家、省、县三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化平台,提供在线学习、管理考核、跟踪指导服务。
(1)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投入。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准公共产品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相关培训工程,确保培训内容实用有效,并在资金筹划和师资力量方面加强管理和引导,保证资金投入制度化、办学机制多元化和教育方式实用化。
(2)搭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新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纪人信息服务的作用,有效整合各类农业科技教育信息资源,多渠道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构建起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农业生产各环节上下贯通、优势互补、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现代农业科技教育信息管理服务系统,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教育与农村产业的融合度。
(3)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开放培训体系。坚持“政府主导、行业管理、产业导向、需求牵引”原则,聚合优势资源,构建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和制度化教育培训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采用空间教学、加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支持服务、改革教育培训考核方式等手段,通过设立电脑课堂、移动课堂和家庭课堂,让农民足不出户学到需要的知识。
(4)强化农民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推进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开展农民手机使用技能竞赛,宣传推介农民适用的APP软件和移动终端,为各类主体构建发展生产、提高技能和学习沟通的平台。强化农技推广服务的信息化,对农技人员开展专业化培训,实现研究专家、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民的互联互通,提升农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为广大农民提供实时、精准、适用的指导和服务。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建议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多路径探索以信息化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策略,力促乡村文化振兴。
全面强化乡村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运营力度,及时传递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法规等信息,如通过微博、论坛等形式加强政府与农民的交流,及时掌握农民思想动态,提高农民民主意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
建立一批规模大、信息量丰富、数量众多的特色化电子宣传平台以及信息传播平台,选定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先进文化主题,结合社会组织、政府部门与科研结构等资源优势,形成强有力的宣传网络,有效发挥社会引导作用。
加强文化资源的信息化开发力度。一是将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意识采用数字报纸、数字杂志、移动电视及触摸媒体等现代化媒介积极渗透到各种网络文化中,让广大农民深刻感受到主流文化的魅力。二是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网络图书馆建设,为广大农民提供针对性强的信息服务,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思想占领农村阵地奠定基础。
随着技术的进步,大数据在解决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提高重大生态环境风险预警预报水平以及提高生态环境领域科学研究水平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作用。大数据将最终实现乡村生态环境管理决策定量化、精细化,生态环境信息服务多样化、专业化和智能化,为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建议多措并举展开乡村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
提升数据资源获取能力,加强数据资源整合,推动数据资源共享服务,推进生态环境数据开放。
提升决策水平,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环境舆情监测和政策引导。
提高科学应对雾霾能力,增强监测预警能力,强化环境监管手段,建立“一证式”污染源管理模式,加强环境信用监管,推进生态保护监管。
全面推进网上办事服务,提升信息公开服务质量,拓展政府综合服务能力。
建设大数据环保云平台,建设生态大数据管理平台和应用平台。
根据地方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省、市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探索应用模式,推动试点成果的推广和实施。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其中基层党建是关键。主动适应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新要求新形势,有力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是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认真面对、深入研究的重大历史课题。建议不断加速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
基层干部应树立不断学习的理念,积极地了解网络、学习网络和运用网络,以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树立开放包容的理念,网络为民意表达提供了畅通的渠道,基层干部要虚心接受网民的批评监督。
要紧跟信息化发展形势,不断改进和创新基层党组织架构模式,通过“网络支部”等方式,抢占信息党建新阵地,扩大党组织覆盖面。针对新时期党员流动性大的实际,探索党员组织关系线上转接、流动人口线上申请入党、党员线上选学以及流动党员线上管理等新形式,把现代信息化手段充分运用到发展、教育、服务和管理党员的各个方面。
抓好人才引进,尽快建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信息通的新型党务管理人才队伍,更好服务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抓紧制定信息化能力建设目标体系,把信息化方面的基本能力作为党员素质建设的刚性内容,列为基层党务工作人员上岗履职尽责的必备条件。进一步加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尤其是主要党员领导干部的网络信息意识,不断提升基层党员网络基础知识、语言运用、舆情分析、危机处置及政治参与等能力。
完善网络信息发布机制,引导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和党员群众同时进入党建平台交流,促进党建工作方式由单向指挥向民主互动转变。健全激励鼓励机制,认真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把信息化建设列为基层党建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对开展党建信息化成效明显的,给予适当的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