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APP是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的能量大本营,是“两微”功能塑造的重要支撑力量,而不该是“两微”之外的可有可无的存在。
按照政务微平台的现有模式,两微一端是标配,从具体的数字来看,政务微博最高曾达到近30万家,政务微信也已经突破10万家,但政务APP的统计数字却大多语焉不详。这就出现了“两微”平台兴旺发达,“一端”走势飘忽不定的政务新媒体格局。已经有了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平台,政务APP是否是重复建设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的建设是没有问题的。我通常把“两微”称为是互联网时代践行群众工作路线的新形式。所谓群众工作路线,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互联网时代,群众的集散地在哪里?在互联网的核心平台微博和微信上。政务机构主动出击,到群众在网络空间的集散地去,是应该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微博和微信因为开放性不同,相互之间起到辅助支撑作用,而不是相互替代功能。近年来,微博使用率有所下降,有观点认为微博将要被微信所取代,我则不太认同这一观点。我通常把微博比喻成城市中心的广场,微信比喻为私家客厅的沙龙。相比人们的日常生活活跃于私家客厅,公共生活更多发生于城市广场。
当下,人们的微博使用的最大变化是由原来的日常使用已经演化为日常使用分流到微信平台,而微博使用则明显表现为事件驱动型特征,即没有公共事件,人们更愿意待在私家客厅享受生活的万紫千红,有了公共事件,城市广场才是人们涌入的核心平台。
“两微”的关系清楚了,政务APP的价值空间在哪里?如果说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是政务机构的群众工作路线实现新路径的话,政务APP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是谁”的问题,就是究竟是谁走进了民间舆论场的核心地带?在两微平台之外的“我”究竟长成什么样子?和两微空间的“我”相比,政务APP是否保持了服务的一致性、沟通的一致性、社会关系的一致性?相比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在网络空间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相比,政务APP平台更多表现出了惨淡经营的暮气,缺乏了太多的生机和活力。这实际上是一件非常吊诡的事情:一个主体缺乏足够活力的“我”在“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政务APP空间半死不活,而一旦进入到民间舆论场立马全血复活,换了一个人似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究竟哪一个才是政务机构真正的“我”?是融合在民间舆论场的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还是像浮萍一般游离于网络社会关系的政务APP?其实,政务APP才是政务机构的真我,而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只是镜中之我,这个镜子,就是时代社会关系的现实,也是时代生活方式的现实。镜中之我更多时候是虚幻的,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镜子却始终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常照照镜子,整理一下衣冠,看看别人眼中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样子,这或许正是群众工作路线所倚重的社会功能吧!
“镜中我”的美好如何和现实中的“我”合体?这个应该是政务APP价值构造时候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由此来看,政务APP是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的能量大本营,是“两微”功能塑造的重要支撑力量,而不该是“两微”之外的可有可无的存在。经常照照“两微”这两面镜子,塑造一个融入网络社会关系主流的“我”,形成两微一端的联动与互相激励促进,这或许是政务APP建设的当务之急和未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