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弥
摘 要:近些年,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深化,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突显,以往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当前教学活动的需求,要求教师转变落后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将游戏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小学数学为例,探究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3-008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3.050
当前阶段,学校教育正处于不断深化与更新中,教学改革进度不断推进,这对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重要的改革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将游戏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充分考虑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精力旺盛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并对数学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率,改进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游戏化教学及其基本原则的概述,重点探讨了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游戏化教学概述
游戏化教学由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所提出,源于他的“活动理论”。在杜威看来,在教学活动中,游戏对于儿童的影响是尤为重要的,且是值得被关注的。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在“做”中学,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究获得经验,在经验总结中获得知识。将游戏融入到小学教学活动中,是符合学生个性特点、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能够引起小学生的普遍欢迎,且能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游戏,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且具有极强的可行性。由此可见,不论是杜威的游戏化教学理论,还是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均为游戏化教学的实施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游戏为教学服务
游戏化教学将游戏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并不是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乐,其主要实施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参与热情,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进而更快、更有效地消化学习内容。从这一角度来讲,游戏是为教学活动而服务的,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设置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游戏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时刻谨记游戏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加强游戏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游戏的设计与组织必须紧扣教学主题,充分运用游戏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拓展其思维发展,进而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游戏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生在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小学数学游戏教学中,教师必须正视小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游戏设置中要考虑全体学生,站在全体学生的立场思考游戏环节与内容的设置,保证游戏适合于全体学生,具有较强的全面覆盖性,使每一位小学生都有参与游戏的机会,避免游戏只适合于其中一少部分学生,使其变成个别学生的专属游戏。
(三)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是为了给广大小学生提供一个趣味性学习平台,通过游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课堂活力,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游戏环节时,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升游戏的生动性与形象性,使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形成丰富的感性认知,在生动形象的游戏情境中快乐学习。
三、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小学数学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在尊重小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参与到游戏过程中,对整个游戏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与引导。在游戏过程中,如果有学生不遵守规则,教师应及时干预,引导全体学生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参与游戏,保证游戏的有效进行。同时,教师应对游戏时间进行合理掌控,引导学生在合适的时间参与合适的游戏,保证不同游戏环节的上下衔接,使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体验中获得知识。
(二)调动小学生的多种感官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多以讲述为主,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主要通过听来完成。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单一、信息量少,使学生学习技能的形成受到一定影響。就小学生而言,其获取知识主要通过具体形象思维,对形象鲜明的具体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将数学知识融入到趣味性足、操作性较强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其感知体验,进而提升其知识接受能力。
(三)增强游戏形式的多样性
第一,情境游戏的运用。情景游戏一般运用于新课导入环节,使学生置身于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具体的游戏情境中,增强对新知识的感性认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加减法应用题的新课导入中,教师可带领12名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开始老鹰捉走5只小鸡,再让4只小鸡加入队伍中,最后让学生计算此时鸡妈妈还有几只小鸡?通过参与游戏,学生对加减法运算产生新的认知,进而提升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第二,角色游戏的运用。角色游戏可运用于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学习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概念的学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掌握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时运用角色游戏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授“时、分、秒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扮演时、分、秒的角色,结合钟表指针的运动讲解时、分、秒的转化,在秒针走一圈时,让扮演秒与分的学生合体,将分针走一圈,就让扮演分与时的学生合体,如此一来,学生对时、分、秒的概念得以充分理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将游戏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成功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参与热情,还能让小学生在主动参与以及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在遵循小学生个性特点的前提下,充分运用游戏教学法,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相应的游戏形式调动小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主动投入到数学游戏中来,以此提升游戏教学的实效,改进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6).
[2] 张志宗.浅谈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