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伟��
摘 要:问题导学,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的方法。思维源于问题,“问题导学”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但是问题的含金量有多少,问题导学是否有效,值得我们反思。文章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以期与大家分享实施“问题导学”,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有效性;策略
“问题导学”,就是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为媒介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中“问题”是媒介、是载体,“导学”是目的,也是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发展数学能力为宗旨。“问题导学”,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也学生解决问题的指导者,是学生学习和参与的鼓励者。
“问题导学”的有效性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的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取得预设的效果。那么,如何发挥“问题导学”的有效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 引起学生的关注
“问题导学”的出发点是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以“问题”为依托,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注意,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中走出来,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而小学生对趣味性的东西容易产生兴趣,因此,问题导学时的问题涉及,应以学生对呈现的问题感兴趣为出发点,也就是说教师应设计和提出引起学生关注的问题。
如《分数的认识》的教学时,在课堂之初,教师用多媒体呈现出唐僧一行四人西天取经的视频片段,重点呈现四人经过长途跋涉而口干舌燥的情景,走到一片西瓜地,孙悟空摘了个大西瓜,然后分西瓜:八戒肚大能吃,就给西瓜的三分之一,我自己吃西瓜的四分之一,剩下的师傅和沙师弟平分。话音没落,猪八戒不乐意了,“凭什么我吃三分之一,你吃四分之一呀,我能吃,我出力多,就应该多吃点,我吃四分之一,你吃三分之一!”悟空、师傅和沙僧听了哈哈大笑。视频到这儿,孩子们被喜欢的动漫人物深深吸引,猪八戒的形象也引起孩子们的注意。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到底是三分之一多呢还是四分之一多呢?如果你是猪八戒,你多吃点,你是愿意吃这个西瓜的三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一?这样问题,在情境中提出,赋予问题故事性、趣味性,也兼备知识性,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关注。
二、 引起认知的冲突
“问题导学”,以问题为载体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式,“问”是“思”之源,问题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力、形成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有效途径。突出问题教学的这个优势,教师应注重“问题导学”的有效性,“问题导学”的有效性,除了问题的趣味性,还应注重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的冲突。这个冲突,应体现学生主体原有认知水平与现有认知水平之间的冲突,以及不同学生主体之间的认知冲突。
如《负数的认识》的教学时,笔者给每一个小组发了一个温度计,然后启发学生:这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出“温度计”“测量温度”时,笔者告诉学生,“今天,我们不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而是用来学习數学……”听到这,孩子们惊讶万分:温度计不测量温度,学数学用温度计,怎么用?这个认知的冲突,令孩子们产生好奇。“思维自惊讶和疑问开始”,学生有了“惊讶”“疑问”,产生“愤”和“启”,有了这个认知的冲突,驱动学生的探究的欲望,促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当孩子们正在为温度计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而感到诧异时,教师可以启发孩子们:看看温度计上有什么?你看到了哪些数?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属于什么数?这些数都在0刻度的什么位置?0刻度以下还有一些数,你能说出这些数的含义吗?你能说出这些数又属于什么数吗?……学生们在教师的“问题串”的引领下,不断产生新的认知冲突,由温度计从量体温到数学课堂上用,由0刻度以上的数是正数而到0刻度以下的数是什么数等的探究,逐渐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殿堂,引发学生的探究的欲望。
三、 引起学生的思维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的发展,小学数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力。问题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因此,“问题导学”的有效性,应设计引发和驱动学生思维为主的问题,促使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用“问题”有效促使学生的思维力的发展。
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首先问题用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教师通过实例带领学生推导出(a+b)×c=a×c+b×c之后,就会给出一些计算题,让学生采用简便方法计算,如(40+8)×25、36×34+36×66等,强化学生的对分配率的运用,目的是让学生熟能生巧。但是,有“套公式”之嫌,而如果教师给出下面的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问题,如99×99+33×3、777×9+111×37等,这样问题,毋庸置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
其次,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更是发展学生思维力、提升创新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应该设计方法不唯一、答案也不唯一的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问题应注重代表性,注重“少而精”,满堂灌、随堂问的问题,会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疲劳感,降低问题的效度。
“问题导学”,实现了教学重心的转移,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两主”的作用——主导作用、主体地位,营建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课堂模式。落实这个目标,提高“问题导学”的有效性,教师对于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应设计趣味性、有梯度、有难度、开放性等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维,在如此的“问题导学”的引领下,学生主动、轻松、灵活学习,真正实现数学课堂有效互动,提升数学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沈万荣.问题导学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体会[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7(02).
[2]王强.基于问题导学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7(12).
作者简介:
陈伟伟,江苏省泰州市,江苏省泰州市凤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