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伟
【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类自树叶、兽皮裹身后,御寒的衣服逐渐成为一个符号,承载了世间的真情,反映了人对美的理解,展现了人的精神世界,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材料解读】
文章的缘起必须是“衣”,是与人生活相关的“衣”,写与“衣”无关的内容,如只写“树叶”“美”“时代”等不符合本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具体地说,符合审题要求的文章必须紧密联系“人与衣”的事、情、理、趣、味、境等一个或几个方面。
只抓住“符号”“承载”“真情”“反映”“展现”“变迁”中的一个或几个词写作,文章与“衣”没有必然联系,应视为偏题,若无“衣”,则视为离题。
无论叙事还是议论,都必须根据材料,结合生活中发生的与衣相关的人、事、情、理,展示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思考和评判。不应简单、浅表地重复材料上的观点,不应罗列名言警句、拼凑名人轶事。
【考场佳作】
衣中窥人
近日,看到一则新闻,一位中国苗族的少女,将“大山”中的文化带到了巴黎时装周,中国传统的刺绣、印花等元素大放异彩。这些衣服传递出的不仅是一种新时尚,更是一种博大的中华文化。
然,今日的我们,却忽视了衣服其内涵,而将它物质化、世俗化。认为只有“以珍奇兽皮为衣裳,如此方可衣锦还乡。”殊不知,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是无比荒芜。
林清玄有言:“衣若素雅,能突出你的气质。”素雅如嵇康,一袭白衣,终年不换于山间打铁,于林中漫游。但透过这身白衣,却能看到他的狂放,他的不羁,他的坚守。一曲《与山巨源绝交书》终成绝响,而他留给世界的,永远是那个清冷的背影,那身白衣,也成为对他的精神的最佳注解。
也许有人会质疑,难道只有衣服素雅,才能体现自己的内涵吗?
答案是否定的,犹记张爱玲,一袭红色丝绸旗袍,行走于上海滩,引来世人无数艳羡的目光。她的特立独行也正蕴含于这一袭旗袍之中,她无论穿衣待人,永远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总是高高地昂起头,优雅高贵而又据傲地俯视一切,无惧世俗人的眼光,只是愿活出自己的传奇人生。亦如张允和,九十岁的高龄,仍然盘着精致的头发,穿着双排扣红色小背心,这正是她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反映。所以在她一生中,无论是经历大富大贵抑或战火纷飞,永远保持着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副永不衰老的童心,永远正视困难并战胜困难,永不放弃生活的希望。
因此,无论是衣着朴素抑或衣着光鲜亮丽,都是人们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
当今的我们,更应该将衣服的内A丰富,而不是狭隘地将其标签化、物质化,这样的衣服只是一具空壳,与树叶、兽皮、裹衣有何不同?唯有在衣服中融入自己的性灵,融入自己的情感,我们才能丰富自己的精神境界。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坚守自我,丰富自我。
[点评]
作者从巴黎时装周上中国传统刺绣大放异彩写起,联系今日的人们将衣物质化、世俗化的现象,指出衣可以体现人生内涵的观点,接着从衣着朴素和衣着光鲜亮丽两个不同层面分析衣中包含的人生境界,有条不紊,环环相扣。
一身校服,一生文化
曾不止一次听闻他人讥讽中国式校服的“老土”“过时”,羡慕他国的西装式校服。殊不知,不同的校服背后体现的不仅仅是美学概念,更是时代文化的不同。
汪曾棋先生曾经描述西南联大女学生服装:“高呢子装,外面套着一件蓝布袍子”,而从历史遗像我们亦可以欣赏到民国时期女生蓝底黑裙,男生一袭英挺的中山装,大抵是与那个时代的符号是和平、民主有关,中山装的稳重与蓝袍的宁静是时代主旋律。而新中国成立之后,提倡学生的“阳光、乐观”无疑是运动的装束的形象代名词。在阳光下奔跑,若穿着裙子,挺着西装,怎能在明媚的光线下,放开手脚大步向前冲,不惧阻难,跑到未来呢?
然而现在电视剧中少男少女都一袭韩式、美式校服,甚至将之搬入真实的学校生活中,不但使毕业的青年失去了对过往学校生活怀念的载体,其中不同国家的校服带来的文化冲突更令人啼笑皆非。
中国自古文化便是内敛、含蓄,新中国成立之后多一丝昂扬、乐观。我们追寻的是不动声色的美,是陆小曼即使一件蓝布袍子,眉目间的光彩也能使徐志摩莫名欢喜的美;是张爱玲旗袍下内心体现出文意芳华冷峻的美;是杨绛一袭素衣便能使岁月静好,仅仅静静端坐都能令人感受內在底蕴大家风范的美。而我们的校服更是不动声色地把少年人的阳光、乐观,不畏艰难的青春美包含进去。包含进去的还有中国文化朴素的底蕴、实用性以及一种师长对学生默默的关心,如春风化雨静静藏在校服中,温暖着滋养着莘莘学子的身心。
反而观之,国外校服所体现的是张扬,是放荡不羁。有人说青少年不就正要体现这种正青春,正活力的风范吗?不就应该引进这种式样的校服吗?
我以为不然。正青春,正活力是人的一种心态,人本赤条条地来此世界,衣服本是御寒之物,只是由于身处不同的文化背景而赋予他不同的文化含义。一个少年的心态不应由他所穿何式样的校服所决定,而应该是由一个学校赋予他所代表的精神所决定,由学校的教育文化所决定,JE 4p清华大学的教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所激励一代又一代清华人积极进取,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一样。感染少年的不是校服式样,而是学校的教育,是国家民族文化所赋予他的精神气息。
我穿着这一身校服,不惧任何艰险,朝着未来大步迈进,因为我知道,背后会始终有一种亘古不变的力量在永久支撑着我,无所畏惧。
[点评]
作者将中国式校服与韩式美式校服对比,结合西南联大时期的校服来阐述其中蕴含的文化美,进而论述一个少年人的心态不应由他所穿何种式样的校服所决定,而应该是由一个学校所蕴含的精神而决定,视角独特,层层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