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2018-11-17 06:06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面瘫急性期针灸

陈 琴

(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西 鹰潭 335000)

面瘫在临床上也被称作面神经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面部表情肌群出现了运动功能障碍[1]。面瘫也包括了很多种类,其中,周围性面瘫占据主要比例,它在临床上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面部神经受压症状,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无法控制性的抬眉、闭嘴、蹙额,在患病急性期也可能出现耳后乳突区和耳内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工作[2]。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接收的8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使用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接收的8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 (47.23±3.04) 岁;其中重度面瘫14例,中度12例,轻度17例。观察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 (47.93±3.44)岁;其中重度面瘫13例,中度14例,轻度16例。2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手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强的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维生素B1、甲钴胺注射液(长春富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982)进行治疗,强的松治疗量为100 mg/d,维生素B1治疗量为100 mg/d,甲钴胺注射液治疗量为0.5 mg/次,每周3次。

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手法,具体措施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合谷穴、太冲穴(双)、足三里穴(双)、四白穴(双)、颧髎穴进行合理针刺,除此之外,还需要增加阳白穴、翳风穴、水沟穴、攒竹穴等穴位。具体使用1.0寸的不锈钢钢针,使用之前需采用常规消毒方法对其进行灭菌杀毒,手法轻柔,达深度约1.0寸,不需要捻针转针,针刺完成后,预留30 min的留针处理,在此期间,继续2次行针处理,每次耗时3 min左右,每天重复1次该疗法,连续10 d。

1.3 观察指标 (1) 2组患者痊愈时间。安排专门人员,自患者接受治疗后开始计时,直至患者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症状消失,完全痊愈,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家属协助此项调查工作的进行。(2)2组患者临床疗效。根据患者整体恢复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考核。恢复率为治疗前例数与治疗后例数的百分比。显效:恢复率≥60%,患者大部分面部肌肉恢复运动功能,眼睑闭合,能和正常人一样活动面部肌肉;有效:恢复率<60%,患者面部肌肉运动情况得到改善,在轻微外力作用下眼睑可以闭合;无效:患者在治疗后恢复率为0。(3)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住院患者治疗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包括8个项目,每项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90%为非常满意,60%~89%为满意,≤59%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值加减标准差(±s),采用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n) 或者率(%)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痊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痊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痊愈时间比较 (±s,d)

表1 2组患者痊愈时间比较 (±s,d)

组别 例数 痊愈时间观察组 43 17.53±2.39对照组 43 11.42±3.04 t值 10.361 P值 0.000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情况为非常满意24例,满意16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3.02%;对照组满意情况为非常满意11例,满意16例,不满意16例,满意度为62.79%,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417,P=0.001)。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属于一种临床上的多发病,不受年龄、性别限制,发病范围较广[3]。患者往往无法完成日常生活中基本的闭眼、蹙额等面部表情,严重危害了患者正常的工作学习以及身体健康。近年来,针灸治疗的办法已经被医学界广泛接受,在我国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的病因是患者正气亏损,感受大量风寒或风热之邪,经脉失养,最终导致面部瘫痪[4]。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病情尚处于初期,利用针灸法及时将病邪驱出体外,疏经活络,达到抑制病情发展的目的。治疗原理为改善面部神经炎症现象,促进面部部分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传统的西药治疗则是利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结合维生素B1、甲钴胺注射液。周围性面瘫急性病邪刚侵入患者体内,采用针灸治疗时,要明确患者患病部位穴位的数量和位置,在面部选取适量穴位,不能过于刺激,以免损害到患者正常神经,加重患者面部神经炎和水肿症状,应提倡平补平泻的治疗观念,循序渐进。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中医针灸治疗方案具有多样化,穴位的选择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此,我们主要选择了常规针刺、调神针刺的手法,主要刺入患者印堂、神门、神庭等部位,经过临床实践,上述针刺方法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5]。减轻患者面部水肿发胀、渗入等症状,改善炎症局部的淋巴及血液循环,促进患者新陈代谢,极大地改善了患者受损面部神经肌肉群以及面肌营养不良等问题。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也得到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针灸治疗确实能够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应该注意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操作技术,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规范的中医针灸治疗。

综上所述,利用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面瘫急性期针灸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巨刺灵骨、大白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