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嘉亮
(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六病房,辽宁 沈阳 110044)
肺结核是临床中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以胸痛、咳血、咳嗽咳痰、乏力低热、消瘦盗汗、食欲差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则认为肺结核属于“肺痨”范畴,认为其病因为元气虚弱,患者初期以阴虚火旺、气阴不足为主要表现,后期进展为血虚或气虚等症状,气血的亏虚都不利于本病的治愈及恢复。对肺结核的治疗,西医主要是采用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通过抑制或杀灭结核杆菌达到治疗目的,但毒副反应较大,加之临床用药的不规范及患者依从性较差,患者对结核药的耐药性逐渐增加,导致病死率日益上升,而中医药在治疗肺结核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其主要是以整体治疗为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依据患者分型及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治疗,其不仅疗效显著同时可较好降低西药所致的副反应。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汤剂傅青主痨症方联合抗结核西药治疗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满意,现详细报道于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2月—2017年6月在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就诊的110例肺结核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男25例,女30例;年龄20~73岁,平均 (45.81±15.24)岁。对照组男24例,女31例;年龄21~74岁,平均 (46.51±15.79)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结核病诊断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痰培养阳性;胸片证实胸部存在活动性肺结核。
1.3 纳入标准 符合结核病的诊断标准;年龄在20~75岁;属于慢性、持续性的排菌者;对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等)敏感;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的目的及内容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肺外其他部位结核患者;近半年曾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合并有风湿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合并糖尿病、精神病的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肺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或疾病的患者;哺乳期、妊娠期的女性患者。
1.5 治疗方法 2组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案遵照2012年卫生部公布的《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中给出的推荐方案来进行常规治疗:(1)初治的治疗方案:强化期为2个月,巩固期为4个月,2 R3H3 E3Z3/4R3H3,2ZEHR/4RH;(2)复治的治疗方案:强化期为3个月,巩固期为5个月,2 R3H3 E3Z3S3/6R3H3E3,2ZEHRS/6RHE,3ZEHR/6RHE; (3) 耐多药结核 (MDR-TB)的治疗方案:6AmZ(Cm,Km)PAS(E,Cs)Lfx(Mfx)Pto/18ZPAS(E,Cs)Lfx(Mfx)Pto。治疗方案中,每个药名的前数字代表的是用药时间(月数),字母代表的是药物名称 (R:利福平,H:异烟肼,E:乙胺丁醇,Mfx:莫西沙星,Z:吡嗪酰胺,Lfx:左氧氟沙星,Am:阿米卡星,Pto:丙硫异烟胺,Km:卡那霉素,PAS:对氨基水杨酸,Cs:环丝氨酸,Cm:卷曲霉素)。每个药品名称右下方的数字表示这种药品每周的用药频率(次数),如果没有标注数字,则表示每天用药1次。对于做过药敏试验的患者,可依据其结果和既往的用药史 (非初始),来订制其治疗方案。对于病情程度较重,或合并有影响其治疗预后的疾病的患者,应酌情延长治疗时间。
观察组加服中药剂傅青主痨症方,处方为:人参10 g,熟地黄10 g,何首乌10 g,地栗粉10 g,鳖甲10 g,神曲6 g,麦冬6 g,桑叶10 g,白薇6 g,山药10 g。每日1剂,每剂煎煮2次,各150 mL,分早、晚2次口服。
2组患者治疗半年后评价疗效。
1.6 观察指标 疗效的评价考虑了中医证候疗效、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测、X线影像学结果和临床症状改善等多种因素,按照中医症状评判标准[1]分为:完全有效(证候积分改善≥90%),显效(证候积分改善在70%~90%),部分有效(证候积分改善在30%~70%),完全无效(证候积分<30%);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分析痰菌转阴率,为痰涂片及培养期间阴性病例总数占有效病例数的百分比;X线影像学确定病灶范围计算为所有病灶相加/肺野数。
1.7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由专人负责,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录入后经2人校对、核准。计量资料,均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疗效对比 见表1。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1 2组患者治疗期间痰菌转阴率、中医证候有效率、病灶变化率对比 随着治疗时间的变化,2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都在增加,但是在同一治疗时期,观察组的痰菌转阴率都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疗效方面,2组患者都有所改善,治疗3个月、6个月时,2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病灶改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灶吸收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2 2组患者治疗期间痰菌转阴率、中医证候有效率、病灶变化率对比 [例(%)]
治疗3个月、6个月以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胸痛、咳血、咳嗽咳痰、乏力低热、消瘦盗汗、食欲差等症状得到了有效的减轻,并且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55例患者中,有7例出现了不良反应;观察组55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了不良反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肺结核是一种呼吸系统的常见传染病,由结核菌感染引起。在20世纪初期,肺结核曾经是一种绝症,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在医药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抗结核药的不断发现,以及广泛接种结核病疫苗的推行,使得肺结核这种曾经的绝症,逐渐得到了比较有效的控制,使它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显著下降。但是,用于治疗肺结核的西药,常常存在严重的副作用,比如肝损伤、血细胞减少、肾功能损伤等。因此需要结合中医药治疗。在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中医药具有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减少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提高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率、促进结核空洞闭合、降低结核杆菌的耐药率、增加临床治愈率等作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2-3]。
中医学对肺结核疾病的研究较早,通常将其归属于“肺痨”“痨瘵”等范畴。宋代之前,本病尚无统一的病名,分布在劳疰、虫疰等条目。本病的临床表现多为胸痛、咳血、咳嗽咳痰、乏力低热、消瘦盗汗、食欲差等症状群。本病的中医治法,包括滋阴、解毒、散结等,固本与驱邪兼顾。临床上,多于口服抗结核西药的同时,人参(三两)熟地黄(八两)何首乌(八两)地栗粉(八两) 鳖甲(一斤) 神曲(五两) 麦冬(五两) 桑叶(八两)白薇(三两)山药(一斤)为末,将山药末打成糊,为丸,每日白滚水送下五钱,半年虫从大便出矣。”说明傅氏已明确认识到,本病由“虫(结核菌)”引起,必须加入杀虫之药才能根治,且扶正与杀虫应该并举。方中人参大补元气,熟地黄补益肾精,共为君药;何首乌解毒杀虫,地栗粉清热化痰消积,鳖甲滋阴潜阳,共为臣药;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桑叶、白薇清热凉血解毒,山药、神曲顾护脾胃运化之职,共为佐使。诸药合用,扶正与驱邪兼顾,培元与杀虫并举,故可取得较好疗效。
总之,傅青主痨症方联合西药治疗肺结核患者,提高了临床疗效,有效降低了西药的不良反应发生。联合应用中医药,从而降低抗结核药的毒副效应,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中医认为,肺结核病的病因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患者存在机体的正气不足,容易受到外界病邪的侵入;一是感染了痨虫。其中,患者的正气不足在辨证上通常可以分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两种。《医学正传·劳极》曰:“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其虚,以复其真元”,这段论述了治疗肺结核疾病的两大治疗原则,即杀虫和补虚。这两个原则可以贯穿于肺结核治疗的各个阶段时期。比较常见的治疗大法是益气养阴、滋阴清热、解毒杀虫。古籍《慎斋遗书》中,曾经提出应用“百合固金汤”治疗肺部疾病,特别是伴随有咳嗽、痰多、胸闷等症状的,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本研究采用的傅青主痨症方,出自《傅青主男科·虚劳门》:“痨症既成,最难治者,必有虫生之以食人之气血也,若徒补其气血,而不入杀虫之药,则饮食入胃,祇荫虫而不生气血,若但杀虫而不补气血,则五藏俱受伤,又何有生理哉,惟于大补之中,加杀虫之药,则元气既全,真阳未散,虫死而身安矣,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