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勇
1948年4月,当时任新华社社长的廖承志,在太行山深处,向在西柏坡的中共中央请示“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宣传事宜时,叶建民刚刚调任东北人民解放军十纵三十师任副师长。五个月后三十师即赴辽沈战役战场,在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救援锦州的廖耀湘集团。
几乎与此同时,1948年5月5日,民进和其他民主党派、有关团体的领导人以及无党派代表等在香港联名致电响应中共刚刚发布的“五一口号”。5月24日,民进在香港又单独发表《响应中共五一号召 不仅坐谈更应行动》的宣言,响应“五一口号”,宣言申明:“‘五一’廿三条是近百年来中国革命史的结晶,是今后中国政治运动舵向的指标,中国的民主人士及民主党派就是要团结在这口号的周围,形成坚固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为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而奋斗,以奠定我们子子孙孙万世太平的始基。”六个月后,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民进迅即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致电贺捷,欢呼辽沈战役的辉煌胜利。
2018年是“五一口号”发布七十周年,五一节前我来到大别山下的宣化店,这里曾经是中原突围的出发地,解放战争的第一枪就是在这里打响。叶建民是从宣化店黄家大洼走出来的开国将军。在叶建民的出生地回望其战斗生涯,让我对“五一口号”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
1918年,叶建民出生的那一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那年,也是中华民族于近代觉醒的一年。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竟然要向外国列强割地让权,这直接激发了次年1919年的五四运动。
1928年,叶建民在宣化店杨家湾一家私塾读完一年书,因家中贫困,再也交不起学费,辍学了。这一年,中国共产党人已经从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的血泊中站起来。武装起义、建立中国工农革命武装的风潮,已经刮到黄家大洼,叶建民当年十岁,毅然参加了村里的儿童团,还当了团长。
1938年,叶建民在滹河北岸洪子店阻击日军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命悬一线。当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成为这个惨烈战场的中流砥柱。
1948年,叶建民已经是东北人民解放军十纵三十师副师长,率部参加辽沈战役,在黑山—大虎山阻击战中,与廖耀湘兵团浴血拼杀,死守阵地三天三夜。
1958年,叶建民从朝鲜战场胜利归国已有四年,继续在国防现代化的前线尽职尽责。朝鲜国土上一千三百个日日夜夜,叶建民与四十七军的战友们经历大小战斗三百三十余次,在钢铁燃烧的血海中力抗强敌,保家卫国。正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保障了国家的国防安全。
2018年的今天,静心聆听当年“五一口号”的历史回音,我们仍然能够强烈感受到那时中国面对两条道路、两种命运生死考验的激烈。在这历史转折关头诞生的“五一口号”,正如民进当年宣言中所公开申言的那样,是“近百年来中国革命史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历尽苦难、百折不回,终将主导国家政治生活的标志。中国共产党人是什么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们怎样取得了这样震惊世界、福泽后世的功勋?从叶建民个人的战斗生涯中,我能够悟到一些东西:当年成为共产党人的人,原本都是那个时代普通的中国人,他们各自都有那个时代所属阶层特有的欲望和追求、痛苦和慰藉。是外族入侵带来的民族灾难和屈辱,让他们聚首;是外族入侵加剧的阶级分隔和争端,催他们奋斗。他们反帝反封建,引入《共产党宣言》的思想光辉,再次照亮古老中华文化世界大同的理想。当年的共产党人是如此,当年的民进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雷洁琼先生14岁上街呼吁国人救亡图存,30岁参加一二·九运动是燕京大学游行队伍中唯一的女教师,40岁参加和平请愿团在南京下关遭特务殴打重伤,两年后受“五一口号”感召奔赴西柏坡。“五一口号”是20世纪中国在历经苦难,战胜内外敌人,开创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纪元之际,由中国共产党人发出的政治团结呼号,它是那个时代的集合号、冲锋号。这样的呼号之所以能够感召人,不仅激励解放战争前线的将士浴血奋战,而且吸引四方散落的民主人士向北归心,就是因为它背后的道义力量。立党为公、天下大同的道义旗帜,在有中华文化精神底蕴的中国知识分子中是有感召力的。自我加入民进组织以来,在不同场合,有不同层面的人问过我同一个问题: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有什么分别?回答这个问题最取巧的方法当然是告诉对方,党有党章,会有会章。但对方若穷追不舍,问党章和会章又有什么分别,这时回答起来就要费些口舌了。事实上,在这个“麻烦”的问题背后,有一个不言自明的潜台词: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道义追求,道相同,故相谋。“五一口号”的历史记忆便是明证。
在七十年后的今天,回顾“五一口号”,记忆它的历史意义,感悟它的当代价值,我之所以想起叶建民将军的一生,除了亲缘关系这一特殊原因外,还因为我现在对前文提到的那个“麻烦”问题有了新的、自认为更贴切的答案。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种新认识,是直接得益于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教育启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中国各民主党派,除了在其党章中明确了共产主义目标外,同样重要的特殊之处还在于,这个党有着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严格的组织纪律,以及由此产生的无可替代的组织力、战斗力和先锋队精神。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的这些优秀品质,在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这一特殊团队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把人民军队的这种光荣传统,简洁地概括为“四有”: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叶建民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他的战斗生涯是对“四有”精神的生动诠释。
习总书记说:“有灵魂就是要信念坚定,听党指挥。”叶建民17岁入党,他晚年曾回忆当时申请入党的情形。那是一个月夜,红二十五军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已经来到陕北延川的永平镇。长征途中亲眼目睹以吴焕先政委、徐海东军长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身先士卒、不惧牺牲的事迹,耳边再次响起好班长“吴哥”重伤临终前的叮嘱“跟党走,要入党”。叶建民月夜里眼含热泪向党总支书记刘斌吐出了久埋心底里的话:“我要入党!把我的生命也交给党!”
习总书记说,“有本事就是要素质过硬、能打胜仗”。叶建民13岁参加红军,从一个只读过一年私塾的放牛娃,成长为共和国指挥装甲军团的将军。他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身经百战,从不轻言失败;历经艰险,始终成竹在胸。
习总书记说:“有血性就是要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从红二十五军血战四坡村,到八路军山东滨海军区二十三团的“安东卫连”;从东北人民解放军三十师决战大虎山,到志愿军四十七军一四一师的“天德英雄连”,叶建民和他的战友们凭血肉之躯,擎忠勇之魂,攻必破、守必固,有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而从不为任何艰难险阻所吓倒。
习总书记说:“有品德就是情趣高尚,品行端正。”罗盛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尚国际主义精神的一面生动旗帜,他当时是叶建民所率四十七军一四一师的师侦察连战士,在部队驻地泥栎河上,为救朝鲜少年牺牲。原本师部机关是作为普通“非战斗减员”上报,担任师长的叶建民知道了,亲自过问,到事发地调查,多次接待自发来部队祭奠罗盛教的朝鲜乡亲。在了解罗盛教舍生取义的全部事实后,连夜召开会议决定撤销司令部原已发出的《事故通报》,号召全师指战员向罗盛教学习,向上级机关重新报告英雄的事迹,为其请功。最终,志愿军总部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爱民模范”的光荣称号。自那以后,罗盛教的英雄形象便深深地融入人民心中。
当今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格局和秩序,正在经历着剧烈的变化;发展中国家人民对和平发展的追求,始终伴随有国际强权的阻力和挑战,眼下尤烈。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又一次来到历史的紧要关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当然还需要继续积累物质力量、提升技术力量,但于当下而言,聚集精神力量却是更为紧迫的任务。如果说七十年前“五一口号”呼唤的是革新中国的新纪元,那么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纪念“五一口号”就身处复兴中华的新时代。革新中国需要那么一种精神、那么一股劲,复兴中华同样需要这样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在以叶建民将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炽热燃烧,在以雷洁琼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民主党派人士身上也曾经同样活跃: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这应该是“五一口号”留存给我们的共同记忆,更应该是我们世代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