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统一战线思想的儒学意蕴

2018-11-17 08:26济宁市委党校济宁社会主义学院任广峻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儒家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 文/济宁市委党校 济宁社会主义学院 任广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已深入到每一位华人的内心深处,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称之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的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所有中华儿女内心的精神源头,同样也为世界上所有华人提供了“精神家园”。不可否认,中华传统文化虽由儒释道组成,但主线是儒家学说。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统一战线工作之所以不断成熟和发展,在于其不仅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具有丰富的儒学意蕴。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取得了辉煌成就,历经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断实践和总结、继承与创新,统战理论不断完善,形成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等统战理论。

理论是时代的先导,新时代呼唤新理论。党的十九大报告科学判断了党和国家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明确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统一战线必须有新的指导思想为引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根本指导思想。

二、新时代统一战线思想的儒学意蕴

(一)儒家思想与新时代爱国主义统一战线

1.儒家“仁爱”思想与新时代爱国主义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怎样去爱人呢?孔子回答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儒家认为做到“仁”“爱人”就要从对父母的孝、兄弟的悌、朋友的信入手,然后再把这种对最亲近人的爱的道德情感推及到社会中的一切人际关系,达到“泛爱众”。儒家“仁爱”思想从爱亲人延伸到爱国家、爱社会、爱他人、爱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进而赋予更高的道德情感,把自身的爱与责任、与家、与国结合起来。宋朝理学家张载《西铭》中讲到:“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民胞物与”这句话的哲学基础就是儒家“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民胞物与”的态度就是“仁爱”思想的态度,用“仁爱”思想来看待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那就一切都会和谐,就会变得更加的温情和富有道德情感。

由于文化的认同,我国各族人民都把自己认同为中华民族的一员,都把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的魂和根,都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通过文化认同、祖宗祭拜,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愫最终凝结成一种深沉的爱国主义意识,这种“仁爱”精神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感召力、凝聚力的实现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可以转化成具体的爱国行动。

儒家以“仁爱”为核心的伦理价值观重视个人对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义务,个人离不开集体,离不开国家和社会,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国家社会的认可,个人的发展要融入到社会发展中;重视集体的作用,提倡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优先于个人,主张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国家、民族、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这种伦理价值观有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

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着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着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是一致的,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位中华儿女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对自己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把儒家“仁爱”精神的内核、实质与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相结合,不仅可以充分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加入到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中去,而且可以为当代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凝聚提供理论认同和理论支撑。

2.儒家思想的“家”“国”观念与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

儒家经典《大学》提出“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齐而后国治”的思想,由此看出儒家主张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家是小国,国是大家,齐家与治国是统一的,把齐家视为治国的出发点,每一个家庭关系和谐了,整个国家才会更美好。我国历代知识分子特别是儒家知识分子都具有一种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也是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涵就是家国同构的共同体意识,没有国就不会有家。

此外儒家把对父母的“孝”与对国的“忠”统一起来,“孝”是“忠”的基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一个正人君子,只要做到了孝悌,便会遵从道德,也会忠于自己的国家。在家与国的关系上,儒家主张先国后家,这种重视个人对社会、对民族责任的文化传统,千百年来成为中华儿女尊祟的人生价值准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千古名句正是这种爱国价值观的体现。

儒家文化的“家”“国”观念,使个人对国家产生责任感和归属感,爱国爱家不仅是自己的责任,更是一种感情的归属。在情感的驱动下,形成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有利于形成爱国统一战线、有利于祖国统一。

3.儒家思想的“和合”理念与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

“和”是儒家优秀文化的核心之一,儒家文化中的“和合”思想非常丰富。《论语》中既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道德法度,更有“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的精辟阐述,把“和合”思想提升为古代君王治国理政的最高准则。《礼记·中庸》提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将“和合”思想蕴含的和顺、和畅、和美等意义指向全人类并推及整个宇宙自然。董仲舒在总结前人思想观点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并阐释了“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哲学理念,使“和合”思想由人伦自然范畴走向意识形态层面,从此,“和合”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标识和价值追求,备受历朝历代政治家推崇和思想家青睐。

儒家“和合”思想对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启示归结起来就是和谐统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需要所有中华儿女的不懈奋斗,这就需要整合所有的社会力量,特别是调动所有的社会力量来共同奋斗。统一战线工作的目的就是整合所有的力量来完成这一伟大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结合儒家“和合”思想,新时代“和谐统战”要处理好五种关系: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外关系。在新时代,只有处理好这五种关系,才能画好同心圆,让广大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赢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儒家理想社会与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机契合

儒家经典著作中介绍了两种层次的理想社会,即“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诗经》讲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愿望就是稍微过上安康的生活。《孟子》中也讲到了百姓心目中的小康生活状态:“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大同”作为一种更高的理想社会模式,《礼记·礼运》一书中对之作了比较系统的描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儒家的理想社会中,小康与大同分属理想社会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小康社会是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大同社会则是儒家理想社会的高级阶段。小康社会追求的是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之后,还要有基本的孝悌教育,可谓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建设;大同社会中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把社会状态上升到更高的高度,儒家崇尚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一个平均、安定、和谐的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史阶段,是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2020年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完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小康社会的向往,新时代的目标真正契合并践行了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三)儒家“大一统”的国家观

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大一统”一词始见于《春秋·公羊传》。《春秋经》开篇首句就是:“(鲁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对此,《公羊传》解释道:“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这里所说的“大一统”,指的是春秋时期诸侯一律听命于周天子。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孔子认为,国家要做到和谐有序,就必须有统一的指挥,其命令要来自以天子,而非来自以诸侯和大夫。儒家极力推崇国家政权统一、民族团结。孟子回答梁襄王“天下恶乎定”的提问时,给出的建议是“定于一”,意思是天下的安定在于统一。荀子也提出过“天下为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统一观点。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大多依托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大一统观念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华文化的永恒主题之一。我国自西汉时期形成大一统思维后,大一统观念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并长期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在中国历史上,不管是割据时期,还是统一时期,各个封建政权无不以大一统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南,无不以国家统一大业作为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儒家思想的“大一统”论,对于新时代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儒家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