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德山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今年8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编写的《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摘编》生动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深刻总结了我国脱贫攻坚积累的宝贵经验,系统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可以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充满基层工作经验的百科全书,也是一本指导当代青年干事创业,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哲学书,更是一本心系黎民、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感言书。
文不在繁,贵在简。《摘编》收录了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关于扶贫工作的8个专题242段经典论述,一字一句无不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摘编》(二)中“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短短15字,指出了脱贫攻坚工作必须夯实党的领导政治保障、抓好组织建设促脱贫攻坚,在基层组织建设、选人用人上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摘编》(三)中提到“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寥寥数语,简短实在,道出了“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言不在重,贵在实。“平语近人”,《摘编》用极其凝练、高度概括的话语提纲挈领、大开大合。《摘编》(二)中提到“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一句话强调了人的重要性,指出了脱贫攻坚要注重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出水才见两腿泥’。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脱贫结果必须真实……”《摘编》(六)这段话既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强调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务实扎实的工作作风。
情不在长,贵在真。一页页读来,掩卷长思,闭卷感悟,深为总书记的为民情怀而触动。总书记在书中讲述了自己插队基层工作经历,从不满十六岁去农村插队盼着乡亲过上好日子,到四十多年来从事县、市、省和中央工作,一路笃行始终不敢忘却困难群众的生活生产,始终不敢忘却脱贫攻坚、共享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他深情地说到:“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理不在多,贵在精。《摘编》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尤其是基层扶贫战线的工作者更是爱不释手、学思悟行。书中列举了许多基层工作的事例,深入浅出、简单明了地阐明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方法、理论和实践。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时,并列举了贵州省威宁县迤那镇的“四看法”和甘肃等地的绘制“贫困地图法”,要求必须“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必须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扎扎实实做好帮扶工作。这些都是来自于基层的宝贵经验,是对基层脱贫攻坚工作方法论的经典概括和高度凝练。
思不在广,贵在深。贫困不是新生事物,也不是一国一地独有,更不是阵痛小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总书记着眼国内聚焦发展,放眼世界规划长远,适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一国之减贫实践推动全世界之减贫进程,以中国之减贫模式倡树全球之减贫事业,为全人类消除贫困、饥痛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他呼吁:“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摘编》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三农和贫困群体,亲力亲为,践行庄严承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亲民爱民惜民之情怀。读罢,一位站高望远、总揽全局,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大国领袖形象跃然纸上。“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既是共产党人应有的为民情怀,也是一个执政党为民造福的应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