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带走了一个辉煌的武侠时代

2018-11-17 06:41
北广人物 2018年43期
关键词:鹿鼎记梁羽生武侠

一部百年武侠小说史,自还珠楼主以下,名家辈出,唯有金庸名头最盛、享誉最长。倪匡说,“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有人曾经问他:“人生应如何度过?”金庸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10月30日下午,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病逝,终年94岁,带走了一个辉煌的武侠时代。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曾把所创作小说名称的首字,连成这副对联,分别为:《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

金庸的武侠小说,只写了这14本,再加一个短篇《越女剑》。1972年,写完《鹿鼎记》,金庸便宣布封笔,退出侠坛。

他身虽不在江湖,江湖仍有他的传说,他的小说被广泛刊印,他的作品被不断翻拍,他构架的武侠世界,神完气足,刚柔并济,是无法超越的经典。一部百年武侠小说史,自还珠楼主以下,名家辈出,唯有金庸名头最盛、享誉最长。倪匡说,“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从报人查良镛到作家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在浙江海宁的书香世家,海宁查氏是世家王族,康熙年间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

进入现代,还出现过实业家查济民、教育家查良钊、翻译家诗人查良峥(穆旦)。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他被熏陶得温和宽厚,却也侠义狷狂。初中毕业后,查良镛进入浙江联高读书,有一天他写了一篇《阿丽丝漫游记》,发在校园壁报上:“阿丽丝小姐来到校园,忽见一条色彩斑斓的眼镜蛇东游西窜,伸毒舌,喷毒汁,还口出狂言,威吓学生:如果……你活的不耐烦了,就叫你永不得超生……如果……如果。”

联高的学生知道这个“眼镜蛇”就是训育主任,因为他有句口头禅“如果……”,而且戴着一副眼镜,非常不近人情。同学们敢怒不敢言,偏偏金庸少年侠气,为大家出了一口气。但结果是,他被“退学”了。后来上了大学,因为与训导长争辩,再次遭遇了被“退学”的命运。

求学期间的查良镛,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外交官。但是事与愿违,时代选择了他,他也成就了时代,或许一身侠义的查良镛,注定要拿起笔,去写下这个时代的伤痛和故事。

1946年秋天,《大公报》刊登启事: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三名国际电讯编辑。应聘者蜂拥而来,竟多达3000人。查良镛凭借自己的才华被千里挑一,进入上海《大公报》,正式步入了报人生涯。1948年,查良镛被派到香港工作,1950年,《大公报》旗下《新晚报》创刊,他被调去做了副刊编辑。

当时《新晚报》总编辑罗孚注意到,比武擂台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于是灵机一动,邀请编辑陈文统连载武侠小说。结果,小说连载后引起轰动,自此打开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门。这部小说叫作《龙虎斗京华》,陈文统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梁羽生”。1955年2月初,梁羽生的《草莽龙蛇传》快连载完了,但他还没有想好下一部写什么。罗孚便只好找到另一个武侠迷查良镛:“梁羽生顾不上了,只有你上了。”于是查良镛的武侠处女作《书剑恩仇录》问世,反响甚至超过了梁羽生。他将名字最后一字一分为二,署名“金庸”。

作品基本都被搬上过大银幕

金庸一生共创作了15部小说,这些作品基本都被搬上过大银幕,一再被翻拍,影响深远。

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是一代人的经典回忆,1985年这部剧集引进内地,引发了轰动的收视效应。黄日华出演郭靖,翁美玲出演黄蓉。

1997年版的《天龙八部》,黄日华出演萧峰,陈浩民出演段誉,樊少皇出演虚竹,李若彤出演王语嫣,所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不逊色于原著,是个人最喜欢的一部金庸作品改编剧集。

1998年版的《鹿鼎记》,是TVB的经典剧集,当年一看便从头追到尾。陈小春出演韦小宝,既搞笑又搞怪,打造了一个无法超越的经典形象。

1995年版的《神雕侠侣》,古天乐出演杨过,李若彤出演小龙女,无论是故事剧情还是动作打斗都精彩非凡,一追这部剧便彻底迷上。经典到不能再经典的作品,无论再怎么翻拍,还是这一部最经典。

除了影视剧,基于金庸的武侠小说,还诞生过诸多经典电影。

1990年,由徐克、胡金铨、李惠民、程小东四大导演共同打造的《笑傲江湖》,许冠杰、叶童、张学友、张敏主演,被誉为“新武侠电影的开山之作”。

1992年,徐克又和程小东联手打造了《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林青霞版的东方不败成了银幕经典形象。这一部作品更胜于前作,被称为武侠片的扛鼎之作,意境极佳,动作设计更是成为了经典。

1993年,王晶拍出了《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由李连杰、张敏、邱淑贞等主演,也成就了经典,只是当年原以为有续集却最终等不到。

除以上作品之外,还有周星驰主演的《鹿鼎记》,王家卫导演的《东邪西毒》等,而衍生影视作品就更是多到数不过来。

写小说是副业,办报纸是主业

我们时常感慨,金庸武侠世界刀光剑影、风云变幻,殊不知,金庸的报业人生亦不输他武侠的江湖。20世纪50年代后,香港风气复杂,走到哪里,都是一片说谎声。金庸忍不住了:“我必须发声。”于是,他找到昔日同学沈宝新,两人一起出资,创办了《明报》。

办《明报》要十万块,金庸自己就出了八万,他将自己写小说和稿子赚的钱全部投了进去。当时他一边写小说,一边写社评,小说要八九百字,社评要一千多字,每天一睁眼,就有两千字的稿子等着他,还要关注国际时讯,精力消耗很大,经常腾不出时间吃晚饭,他一边写,报纸排字工在旁边等他。

金庸曾说:“写小说是副业,办报纸是主业”。

1989年,《明报》30周年,65岁的金庸卸任社长职务,2005年,81岁的金庸到剑桥读书,2007年,83岁辞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职务,2010年,86岁时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在英国剑桥读书时,80多岁的金庸同普通学生一样,背着双肩包,里面放满了课本。有一段时间金庸还会骑着车上课,但因为太太担心会发生危险而作罢,有学生想找金庸拍照,签名,金庸说:“我现在是学生,不是作家。等我不是学生的时候,我再和你坐下来一起吃饭、喝茶。”

有人曾经问他:“人生应如何度过?”金庸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猜你喜欢
鹿鼎记梁羽生武侠
武侠风
嘿!这才是武侠
武侠影后郑佩佩
武侠教室
从场域理论看《鹿鼎记》对“江湖”的反叛与再造
梁羽生:遇一人白首,择一人终老
梁羽生化敌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