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2018-11-16 06:23张玲
消费导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张玲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的不断发展,设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加的实用和多元化,很多设计基础课程专业的老师还停留在原始的教学模式,认为只有专业核心课程才需要进行改革,但是专业基础课程作为链接设计与基础绘画的桥梁,课程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因此立足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专业特点,加快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与创新,非常关键,本文针对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表现技法的基础课程改革提出了基本的策略。

关键词:专业基础 课程改革 教学设计

一、课程认知

《园林景观效果图表现技法》是园林工程、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的一门设计类基础专业课程,开设这一门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思想转化成直观的效果图的过程和方法。因为针对的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但对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容和方法缺乏一定了解和把控能力的学生,因此在整个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将所学的透视关系灵活运用于室外环境表现中,进而能根据专业设计内容的需求进行独具匠心的构图,通过技巧将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形成鲜活而生动的画面,这都是要通过此门课程的深入推进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目标

在大量的实践训练中,让学生将效果图表现技法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在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培养诚信、刻苦、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全面、协作和团结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知识目标: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透视的原理及绘制、运用效果图来绘制方案;(2)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常见的透视方法和上色技巧,并能正确快速地绘制方案平面图和效果图;(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改革

(1)教学手段的改革

因为《园林景观效果图表现技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设计能力的外在表现和必要手段,课程的成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期的专业核心课的建设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构件,因此针对课程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需要根据不同的特色和专业,灵活多样地采取教学手段:

①教学应以理论和实训相结合,针对不同階段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②通过运用多种媒介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创新能力和实践的积极性。③适当开展课外考察和课外辅导讲座,加强学生和公司设计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知能力。

(2)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课程内容的选取应根据课时的长短,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方式,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要求和以后的工作情境能力需求,加强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绘制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教学条件的改革:

①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条件主要是指硬件设施的改善,包括电脑和多媒体设备的齐备,教师教学手段可借助网络、微课等信息化手段进行讲解和室外观摩,也能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后期加工和帮助实现效果的提升;②教师素质的提升:现代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对于教师能力的全面要求越来越高,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革使得教师队伍不断加强自身素质,通过射虎实践和社会兼职、进修学习等多种形式,形成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广泛摄取各方面的知识,并努力做到专与博的有机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③教学资源的广博:授课计划、参考资料、各种专业手绘网、网络资源等都成为了教师进行教学的辅助工具和手段,将教学从课堂短短的45分钟延续到课后的大量业余时间,将知识面扩展和延伸,并进行深化。

(4)课程考核的改革:

①课程的考核应根据课程的性质,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的方式。②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以教师评学、教师评教为主,以学生评教、督导评教为辅,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考核评价模式,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认可度。

总结: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和变革,在进行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建筑论坛等),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