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垒
SCI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的简称,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于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与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构成了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尤以SCI最为重要、层次最高。绝大多数SCI期刊只接受英文撰写的研究论文。对于大多数本科院校,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早已成为评价一位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那么高职院校的教师是否也需要发表SCI论文呢?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也需要做科研,积极发表SCI论文。这是因为科研成果是高职院校向应用技术类本科院校跨越的必然需要,是高职院校教师深化专业知识的必然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向更高层次学习和发展的必然需要。那么,如何撰写一篇优秀并得到同行、专家认可的SCI论文呢?笔者结合自身工科背景、科研经验以及审稿经验,从SCI科技论文的几个组成部分分别探讨如何评判一篇SCI科技论文的撰写是否专业、是否优秀。
一、论文的题目(title)和摘要(abstract)是否简单明了、一语中的
论文的题目必须简明扼要,清楚地告诉审稿人或读者,这篇文章研究的着力点是什么。论文的摘要一般从研究的出发点、研究方法、主要研究结果等三个方面来撰写。一段好的摘要要让读者在阅读之后就十分清楚这篇论文研究了什么、怎么研究的、得到了什么重要结论。对于一个在某研究领域具有较多经验的科研人员而言,他在阅读SCI论文时,往往是通过阅读论文的题目和摘要来了解这篇论文的基本内容的。除非有必要深入了解和借鉴论文的内容,否则他一般不会阅读论文的其他部分。因此,一个醒目的论文题目和一段文字简明但信息量大的摘要,是一篇论文的主要加分项。
二、论文的引言(introduction)是否对同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很好的综述,是否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论文研究内容的重要性
作为论文主体的第一部分,引言的撰写一般分为以下几项:某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及价值,前人取得的研究成果及主要结论,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方面,本论文计划研究的内容及该项研究的重要性。在引言的开头部分向读者说明某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即阐明论文具体研究工作的大背景,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在总结前人取得的研究成果时,切忌流水账式的单纯记录,而应该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高度概括。为了条理清晰,可以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总结。在概括与总结文字中,可以将不同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或者将目前取得的数据与理论上可以达到的理想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寻找不足或者缺陷,进而引出本论文想要解决或深入研究的某一个具体问题,即论文的研究目的。也就是说,论文的研究目的一定是基于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的,且研究目的具有创新性。在引言的末尾,作者也可以简要阐述一下本论文的研究所得到的结论,以及该结论在相关研究领域的价值。至此,一个完整的引言就写好了。在撰写引言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英语文字的高度概括性,以及语法的正确性。
三、论文的结果与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是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是否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研究结论
在科技论文的结果与讨论部分,作者需要对文章给出的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表进行尽可能详细的表述,此时需要使用客观描述性的文字。以笔者的研究方向材料化学为例,作者在撰写结果与讨论部分时应该告诉读者,材料的形貌和结构是什么、材料的化学成分是什么、材料的性能测试数据是什么。作者在向读者解读数据时,还需要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数据与前人文章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例如,在解读通过氧化石墨热处理制备的石墨烯的比表面积时,作者在给出自己的测试数据之后,最好将该数据与前人的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石墨烯制备方法的优劣,或者阐明影响石墨烯比表面积的实验因素。在对每一张照片、每一个图表进行解读之后,在每一段解读文字的末尾最好有一至两句结论性文字,即这张照片、这个图表说明了什么。这种结论性文字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数据,而仅仅是阐明一种趋势或者现象。以笔者对石墨烯比表面积随氧化石墨热处理升温速率的变化关系曲线的阐述为例,在对曲线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之后,笔者会增加一句结论性文字:“该曲线表明,石墨烯比表面积随氧化石墨热处理升温速率的提高而增加。”
四、论文的结论(conclusion)是否对全篇论文进行了很好的概括,是否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研究结论
作者在撰写论文的结论部分时,应当避免将结论写成摘要。结论中不需要再次指出论文研究方向的重要性,也不需要再次写明论文的研究过程与方法,只需简洁明了地告诉读者研究结论。结论是对论文每个单元所得具体结论的总结以及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的论文最重要、最显眼的结论,从而使读者通过阅读结论部分能对论文的研究成果有一个全面、明确的认识。
因此,结论的字数一般多于摘要的字数,结论一般避免高度概括,而需要给出一些具体的数据或者数据的变化趋势。有时候,在结论的末尾还可以增加一些对未来研究工作的计划和展望,从而体现作者研究工作的持续性以及作者主动进行深入研究的良好科研态度。
五、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references)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是最新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一般位于一篇论文的最后部分,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不低于30篇。参考文献的作用是为作者的论点提供论据,参考文献所在期刊的层次表明作者平时参阅文献的层次。因此,一般推荐作者选用高层次的参考文献。
例如,作者在撰寫一篇关于纳米材料制备和应用研究的论文时,最好引用一些在纳米材料研究领域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期刊所收录的文章,如《Nano Letter》《Advanced Materials》《Carbon》等知名期刊的文章。可能作者最终选择的投稿期刊低于参考文献所在期刊的层次,但是多引用高层次期刊的文献说明作者具有一个比较高远的学术视野。作者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一定是经过挑选的、研究内容比较经典的、确实能为作者的论点提供有力论据的作品。准确而有层次的参考文献将令读者认识到作者在撰写论文时确实经过了一番深入的调研和思考,而这无疑会为一篇投稿论文加分。
(责编 张德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