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嘉
孔孟之乡、古运河畔,自2006年8月在原济宁市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组建城市商业银行以来,济宁银行已走过了12个年头。12年砥砺奋进,济宁银行始终秉承“忠诚、审慎、责任”的核心价值观,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截至2018年9月,济宁银行资产总额743.68亿元,存款余额559.77亿元,贷款余额396.25亿元,分别是成立之初的17倍、14倍、13倍;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52亿元,同比增幅32.49%;实现经营利润12.44亿元,同比增幅41.2%;实现净利润4.79亿元,同比增幅16.13%。被中国银行业协会评为“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被山东省文明委授予“文明单位”称号;连续八年获山东省财政厅地方金融企业绩效“优秀”评价,2017年主体信用评级为AA。在这些耀眼成绩的背后,不仅是济宁银行转型、创新的改革之路,更是掌舵人李敏带领团队突破重围的自我革新之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打好基础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根本保障。”济宁银行在成立之初,坚持“创新、高效、诚信、稳健”的经营理念,为长远发展打下了牢固根基。
一是完善公司治理。成立之初,济宁银行严格按照组织规定成立了党委会,并根据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求,依据《公司法》《商业银行法》以及公司《章程》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组成的相互制衡的“三会一层”公司治理架构,各治理主体职责分工明确、议事规则清晰,形成了以“党委核心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高管层执行落实、监事会依法监督”的治理机制。
二是确立合规文化。端正经营理念,树立风险观念,强化合规意识。带领全行员工首先将合规操作这一最基本的理念扎根脑中,立足于对合规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员工合规理念,将合规作为日常工作中的目标;建立了旨在促进职工遵守法律法规的工作规则,督促全行依照程序履行职务,避免盲目经营、违规操作等问题的发生;明晰了各业务流程中主要操作环节的风险提示、问题与危机处理等基本要求。
三是搭建多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员工是银行持续发展的根基,从最初简单的工资核算、人事档案管理等,济宁银行逐步发展形成了涵盖人力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外部人才引入机制,不断优化人才梯队建设。严格选聘流程,坚持公开、透明、择优原则,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充实到各业务条线。强化队伍建设和培养,重视培训投入,畅通成长通道,增强人才竞争力。不断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济宁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长效的人才支撑。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 银行业市场争夺日渐加剧,城商行想在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走出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之路。济宁银行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 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倾力服务地方实体经济。针对重点企业逐一制定走访计划,采取多种方式主动对接,深入实地考察,通过合规方式服务好重点企业发展建设。积极支持传统企业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的改造升级,推动传统企业“老树发新芽”。
从济宁独特的区位情况出发,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客户结构和同业竞争形势,济宁银行转变增长方式, 积极推动转型发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第一,坚守服务“中小”市场定位, 始终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市场拓展的“蓝海”。依托自身机制优势和地缘优势,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优先安排中小企业贷款投放, 大力促进全市广大中小企业良性向好发展,先后推出了小企业创业互助、股权质押、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数十项信贷产品,着力构建小微企业“融资绿色通道”,较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短、频、快、急”的融资需求。截至2018年9 月末,共支持中小企业1.17万余户,占全部贷款客户的99%以上;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58.21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的70%以上。
第二,打造小微信贷特色业务品牌, 形成市场差异化竞争优势。2010年9月份,济宁银行独家引进德国先进的小微贷款技术,成立了小微企业贷款中心,成为全省第四家获得省银监局批复的小微贷款专营机构,推出了“小微信贷工厂”项目,通过组建专业化团队,创新小微信贷服务机制,从“扫街”营销、调查分析、贷款审批到贷后监控,实行“工厂化”流程作业,为当地广大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打造了全新的“阳光”融资平台,专门开办小微贷款。在广大企业、个体工商户中树立了“阳光信贷”的服务形象,赢得了广大工商业主的青睐。凭借着信贷业务的“群众路线”,济宁银行的“阳光”信贷照亮了一批又一批“草根”创业者的前行路,圆了他们的创业致富梦。
随着济宁银行异地分行的设立,“小微信贷工厂”模式快速复制并在当地开花结果。由于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的突出表现和业绩,2011年11月,山东电视台、中央新闻联播先后对济宁银行小微贷款经验模式进行了报道。2013年,济宁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中心的“微贷宝”荣获山东省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十佳金融產品奖。2013年11月17日,在山东省创业创新工作会议上,济宁银行被指定为全省唯一一家做典型发言的金融机构,向全省推介济宁银行小微信贷经验、做法。
银行业从来没有停止过变革的步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全面开放、金融脱媒加剧、客户需求多元化等一系列挑战下,银行以规模扩张, 靠利差盈利的经营模式已难以为继,由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型是银行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根据银监会关于推进城商行治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经董事会决议,济宁银行自2016年5月启动流程银行项目,建设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责、权、利”相结合的现代化流程银行,将现有业务进行重新整合,组建公司、零售、金融市场三大事业部。当年8月,流程银行进入项目试运行阶段, 2017年正式运行。通过做优做强公司业务、构建大零售业务格局、提升金融市场业务专业化水平等措施,由依靠传统的存贷利差模式向集约化、综合化经营模式转型。经过一年多的磨合运作,总行各部门和三大事业部密切配合,管理条线逐步理顺,考核配套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全行上下心齐、气顺、干劲足的发展态势。
按照济宁银行改革后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事业部制流程银行运作模式,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等配套措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着力建设以岗位、绩效为核心,以价值为导向,责权利相匹配的市场化薪酬机制。实行职业化选聘, 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通过加强和完善业绩考核,激发全行各条线的内生发展动力,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提升行业竞争实力,实现可持续稳健发展。更好地通过支持企业经营、带动就业、增加税收,最终推动济宁银行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融合互动。自流程银行改革以来,济宁银行各项经营指标保持了稳健较快发展,资产规模首次突破700亿元大关,实现经营利润超12亿元,创历史新高,资产质量在省内城商行中持续保持较好水平。
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特别是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中国银行业传统的经营发展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各家银行必须摒弃传统思维定式,依托金融科技和互联网实现创新转型。
作为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济宁银行深切地感受到了近几年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冲击,更感受到了互联网金融为客户带来的绝佳体验和极度便利。济宁银行领导班子在经过多方调研考察、反复研究分析、吃透政策导向后,最终确定了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经营方向。为了切实防控风险,济宁银行在业务发展之初即确定了结合金融科技,优先与互联网巨头企业合作,以互联网贷款作为合作切入点,继续发展小微信贷业务,加快发展消费信贷业务的经营思路。
一是利用“互联网+”思维革新产品,采用“线上+线下”的业务模式加快升级改造济宁银行智能微贷业务系统。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用款“短、小、频、急” 的特点,济宁银行积极与外部开发公司合作,参考同业小微贷款业务经验,结合济宁银行自身的微贷技术,研制开发了济宁银行自己的智能微贷业务平台。该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客户经理在对客户进行面对面营销时,通过扫码进入济宁银行微贷平台系统,即可实现快速获客、进件,在通过微贷平台系统决策和人工决策相配合后实现快速放款。该平台上线后将大大改善济宁银行微贷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明确从业务调查、审查、审批、放款的时限要求,全面提升济宁银行微贷业务动作效率。
二是深耕当地市场,建立自己的网贷平台,开发自营网贷产品。目前济宁银行正加紧实施网贷平台项目建设和自营网贷产品的开发,结合直销银行等项目上线, 实现完善的网贷产品系统支撑。下一步, 济宁银行将重点发展自营网贷产品,深耕当地市场,更好地服务本地居民。
济宁银行坚持存款兴行的发展原则, 以儒商卡、手机银行等金融产品为依托, 加大惠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体现让利于民、服务地方的经营理念。精心打造标准化智慧银行网点,合理布局自助终端, 不断完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服务渠道建设,积极与阿里、腾讯、京东等金融科技平台合作,创新服务模式, 拓展业务营销,逐步形成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18年9月末,济宁银行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78.14 亿元,较年初增加30.92亿元,增幅为12.5%,零售贷款127.82亿元,较年初增加86.79亿元,增幅为211.53%。银行卡累计发行228.1万张,本年新增13.35万张; 网上银行客户数累计32.07万户,本年新增2.69万户,实现交易量1864.6万笔、交易额2523.05亿元;手机银行客户数达到36.62万户,较年初增长41.99%;本年理财业务累计发行426款,募集金额96.39亿元;客服中心业务量达9.7万笔。扎实做好各项基础运营服务,不断增强客户办理金融业务的便利性和自助性。
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风险防范是银行的永恒主题。2017年以来,金融监管力度大大加强,对我国银行业造成了一定冲击。防控风险是银行的生命线,李敏认为,只有切实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才能保证银行的长期健康发展。在她的带领下, 济宁银行不断完善流程银行风险管控配套体系建设,为确保规模增长和资产质量相适应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不断提高风险防控能力,通过出台一系列内部政策,提高贷款质量,化解不良风险。
第一,加强行业风险管控,建立退出机制。对于落后产能、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企业,逐步压缩授信,直至全部退出,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入到新兴产业中,全力支持地方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优化信贷流程,提高授信风险管理能力。一是实行风险经理制。在分支机构派驻风险总监或风险主管,同时设立了风险经理。风险总监(风险主管)、风险经理由总行统一管理,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平行作业,将授信风险关口前移。二是實行独立审批人制度。由独立审批人实行背靠背独立审批,提高了授信审批的科学性。三是建立了授信管理中心。实行了集中审批模式,提高了授信管理的有效性,增强了授信风险管理能力。
第三,积极引入大数据技术,全面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济宁银行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全面收集客户工商信息、失信被执行信息、司法公告信息以及环保、税务等外部数据,嵌入济宁银行信贷管理流程之中,通过线上和线下调查相结合,全面掌握借款人信息,为济宁银行授信准入和贷后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我国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金融体系,银行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我国银行业,一是要不断优化贷款结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缩短融资链条;二是要加大小微金融服务升级力度, 使更多的新增贷款资金投向小微企业;三是要不断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腾出信贷空间更好地助力经济发展。”李敏表示。
针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济宁银行及时调整信贷策略,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优化信贷结构、实施战略转型的重要突破口。真正践行金融助力新旧动能转换,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更多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构建现代化、普惠化、便利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在公司业务方面,济宁银行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对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有利于扩大就业、有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具有商业可持续性的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坚持“三优先”的原则——优先列入支持序列、优先审批授信业务、优先安排贷款投放,促进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围绕政府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大力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二是支持培育经济新动能,引导资金流向新兴产业;三是持续优化金融服务, 提高企业的服务效率;四是采取灵活利率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发展。
在零售业务方面,济宁银行积极创新乡村金融服务,多措并举、因地施策, 把进一步拓宽乡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强产品创新和服务机制创新等方面作为工作重点,积极贯彻国家对三农金融扶持的相关要求,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大力支持乡村金融发展。一是立足三农精耕细作,推进农贷业务可持续发展。济宁银行充分发挥城市商业银行特色化、差异化的特点, 不断加大三农信贷投放力度,加强实体经济资金支持。二是充分挖掘三农贷款客户需求。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创造“新供给”。切实帮扶农户破解经营困境和融资难题,不断提高济宁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如济宁银行依照不同地域产业差异,根据当地特点,相继推出了涉农零售信贷产品“仓满贷”“惠农宝”“肉牛通”“鱼米贷”等特色零售信贷产品。三是加强对农村地区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营造积极使用金融产品的良好氛围。济宁银行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农村地区,向农村客户宣传金融知识,和老百姓唠“家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金融知识和安全防范措施,让老百姓真正理解、用得上身边的金融产品。
“转型发展是银行始终要研究的課题。”李敏说,“我们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艰难险阻,打开广阔的发展空间。”诚如斯言,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济宁银行又一次站在了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将迈进的又是一个全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