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公路桥梁项目地质勘察要点分析

2018-11-16 09:51王旭峰刘丽萍陈志雄龙顺军
山西建筑 2018年29期
关键词:孔深溶洞物探

王旭峰 刘丽萍 田 超 陈志雄 龙顺军

(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17)

呈黄路立交桥位于云贵高原中部,昆明市东部大板桥镇。该立交桥梁为呈黄路主线、新320国道两主线及8条匝道组成。呈黄路方向上部结构为单幅桥,跨越北侧现状铁路采用简支组合梁;其余联为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新320国道方向上部结构为双幅桥;其余联为主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下部基础拟采用φ1 200 mm,φ1 500 mm灌注桩。工程施工场地所在区域为岩溶发育地带,受岩溶发育的影响,加大了本项目施工勘察难度,对现有施工勘察技术提出了新要求。

1 项目水文、地质条件

呈黄路工程桥梁桩基项目地段地质条件复杂,位于典型的灰岩岩溶区,基岩面起伏较大。钻孔资料和物探测试资料显示,拟建场地地表以第四系土层为主,下伏基岩岩溶发育,岩层上部以水平向岩溶发育为主,无较大厅堂式溶洞分布;岩层深部发育有竖向岩溶。地表水通过岩层裂隙、溶孔下渗补给,在溶蚀作用强烈地段,岩芯破碎,岩溶发育程度随岩层埋深增加而逐渐减弱,见图1。

根据图1可知,工程区地下岩土结构主要分为五个结构单元:粘土、圆砾、次生红粘土、中风化的白云质灰岩、溶洞。

粘土: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成因的粘性土,以褐黄色为主,局部褐红色,可塑~硬塑状,土质较均匀,局部含少量风化砾石颗粒,厚约0.5 m~16.8 m。

圆砾: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圆砾,褐红色,褐灰色,松散~稍密状,层厚0.5 m~25.6 m。

次生红粘土:为坡、残积成因的次生红粘土,可偏硬塑为主,局部硬塑状态,中等压缩,混有风化砾石碎屑,该土层具有高孔隙

比、高液限、高塑性等特性,为弱透水层,层厚0.5 m~19.5 m。

白云质灰岩:为二叠系下统阳新组茅口段白云质灰岩,浅灰色、灰白色,易收溶蚀作用影响,节理裂隙发育,溶洞发育,水平向溶洞呈串珠状出现,局部连通。

溶洞:洞径一般为0.5 m~5 m,最大约24.0 m,该地区钻探深度范围内串珠状溶洞竖向分布层数达10层,最大洞顶埋深约为46.0 m,溶洞内多以粘性土、圆砾充填,部分为空洞。

2 岩溶成因和特性

2.1 岩溶成因分析

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指碳酸盐类岩石、硫酸盐类岩石、卤盐类岩石,在受水的溶蚀作用、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喀斯特作用,以溶蚀作用为主,以及水的冲蚀、潜蚀,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如图2所示。

2.2 岩溶地貌形成条件

1)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等岩层埋深较浅;2)具有溶解能力(含CO2)和足够流量的活水;3)岩石透水,地下水循环通畅。

2.3 岩溶特性

从岩溶成因、场地地形地貌及地层结构情况可知,岩溶地貌对桥梁建设影响很大,给勘察、设计、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由于岩溶作用,地质条件变得很复杂。钻探施工比一般场地困难,受钻探施工过程中塌孔、卡钻、掉钻等影响,导致施工难度增加,工期延长,造价增加。

3 岩溶地质桥梁桩基勘察设计原则与要点

通过收集大量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得出表1。

表1 研究区地层局部统计表

由表1可以看出,研究区溶洞在深度上呈现纵向分布差异大的特点,溶洞顶层覆盖厚度自8.4 m~45.3 m不等,平均厚度为19.94 m,整体变异系数为0.319,说明溶洞整体围绕着地下19.94 m深度分布,根据表1中信息可知,该深度范围以上岩石基岩出现裂隙发育的特征,说明该层原为灰岩中基岩裂隙水分布的地下通道,受地下水水流冲刷、溶蚀作用影响,该层裂隙发育的灰岩裂隙逐渐加大,随着溶蚀现象的发展,裂隙逐渐演变为溶洞。

根据单个钻孔揭露的溶洞高度变化较大,高度自0.4 m~13.0 m不等,平均2.49 m,且分布深度不均匀,说明根据裂隙发育规模的不同,岩石受溶蚀现象影响的程度不同,裂隙发育强烈的地段溶蚀现象发育明显,溶洞在深度上分布的范围较大,联系周边钻孔揭露的溶洞发育情况可知,该类溶洞整体规模较大,是勘察设计中应重点关注的地段。

根据上述特征可以总结出,勘察应分阶段进行。各阶段勘察原则和要点总结如下:

初步勘察阶段:初步探明场地地质岩性及地质年代,岩溶发育情况,初步确定基础型式。

详细勘察阶段:在初勘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勘察方法在整个场地建筑范围进行详细勘察,探明场地溶洞大致分布。

施工勘察阶段:根据桥墩(承台)所处位置结合详细勘察报告资料,采取一桩一孔或一桩多孔进行施工勘察,获取详细溶洞分布资料,以便桩基设计及基础处理。

4 岩溶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本工程通过钻探结合物探进行工作。对于一般地质情况,物探与钻探互相印证,能满足岩溶不发育地区的设计。但针对岩溶发育的复杂地区,因岩溶隐蔽,动态、多变的发展特性,勘察资料难以满足各桩设计、施工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4.1 现场施工方面

在岩溶发育地区,溶蚀作用强烈,串珠型岩溶发育,且充填物不均匀等。给钻探施工增加了难度,常出现卡钻、断钻现象。

4.2 物探方面

虽然工程前期已进行了物探工作,但物探仅能大概确定岩层走向、分布等情况,无法针对某个独立墩台的地面起伏及岩溶发育情况进行探明。

4.3 施工勘察阶段

1)勘探钻孔布置:一桩一孔对桩基范围内溶洞范围及规模勘探不清楚。设计无法有针对性的进行地基处理。造成前期大量补孔,增加成本,还影响工期。

跟设计单位探讨后,采取以下处理措施:对岩溶强烈发育区:对直径φ≥1.5 m的桩基,均布置钻孔2孔;若桩底附近发现串珠型溶洞或同一墩台岩面起伏较大,则增加1孔;当布置3孔时,需呈三角形控制。

2)钻探孔深控制:孔深控制按照设计要求同一承台统一桩长,需保证同一承台钻孔揭露完整基岩不小于10 m,且钻孔终孔深度基本一致。

根据前期大量施工及补孔情况,采取以下处理措施:在每个钻孔均至少进入完整岩层10 m,同一承台钻孔尽量同时钻探施工;若不能同时钻探施工时,结合该区段前期详勘资料及物探资料,确定孔深均不得小于某一深度,按照钻孔施工先后的顺序,不管是否发现溶洞,后面的钻孔孔深均不得小于先施工钻孔孔深。补孔孔深不得小于已施工完的钻孔最大孔深。经过以上方案确定,后期施工补孔情况大幅减少,加快了施工进度,较少资金浪费。

5 勘察实际效果

根据前期勘察总结的经验成果,不断针对勘察中岩溶的发育及分布特征进行勘察技术方法的调整,在后续的勘察工作中结合物探资料等辅助手段,勘察工作得到了顺利的开展,工程进度进一步加快,成孔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为工程建设节约了成本,缩短了工期。

6 结论建议

1)岩溶地质属于特殊的工程地质,复杂多变,给勘察设计带来各种困难。勘察工作必须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逐步探明场区工程地质情况。即:勘察应分阶段进行。初勘采用物探与钻探相结合,详勘根据岩溶发育情况和基础布设钻孔。施工勘察阶段根据情况,岩溶发育地段考虑一桩(承台)多孔。各勘察阶段深度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对工程了解并具备类似经验,合理利用勘探方法,分析岩溶形成机理及掌握地质构造。确保提供给设计的勘察报告科学合理。对于一个承台,施工勘察阶段钻孔深度,须满足单桩设计要求,同时应根据前期勘察资料,综合确定一个最小控制深度,宜按一桩(承台)综合考虑。

2)勘察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编录,详细做好各岩土层描述,取样,原位测试等野外工作,施工勘察阶段,设计采用大直径嵌岩桩时,应准确记录基岩面埋深,岩溶顶底板埋深,溶洞充填物状态,岩石风化状态,完整程度等重要内容。

3)岩溶地区桥梁桩基后期验槽:遵循一量(丈量冲桩、或挖桩孔深)、二算(根据前期勘察钻孔资料,核对桩底是否进入设计持力层)、三看(看冲桩、挖孔桩底的岩石,是否为设计持力层岩(土)层)、四听(听冲桩振动回弹声音)的原则。

猜你喜欢
孔深溶洞物探
《石油物探》 2022年总目次
临界深孔控制爆破数值计算模拟及控制爆破技术应用
出发吧,去溶洞
岩巷爆破掘进优化设计研究
妙梦巴王国历险记 七.中保村和百丈山溶洞24
探讨物探技术在地质找矿及勘探中的应用
神秘的溶洞
隧道特大溶洞处理施工技术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6年1~6期总要目
两种物探方法在观音岩隧道勘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