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子 昂
(武汉新业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及城际铁路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近十年来国内高铁站建设可谓是遍地开花。与以往的火车站枢纽不同,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享受到了高铁带来的便利,高铁站也更加贴近中小城市市民的生活。作为高铁站必要的配套设施,站前广场能否满足旅客和市民的需求,已经成为人们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站前广场最主要的两大功能是:交通枢纽功能和城市功能。交通枢纽功能主要体现在交通集散、各类交通设施接驳换乘等;城市功能主要体现在市民集散、休憩、交流、避灾等。
我国中小城市高铁站基本为中小型车站,与大型及特大型车站在站前广场的空间布局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大型及特大型车站为切合站房形式,通常设计成双广场形式,以满足巨大的人流集散及复杂的交通换乘需求(见图1)。而大部分中小型车站由于受站房限制,通常设计为单广场形式,因此需要将站前广场的各个功能集中布置在同一侧(见图2)。
通过调查发现,国内中小城市高铁站站前广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站前广场规模。
高铁站通常是城市的一个重要门户,因此成为城市着重打造的一个城市地标,部分城市在打造过程中盲目求大,使得广场成为“形象工程”。这不仅没有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也往往由于规模过大带来对旅客及市民在使用上的不便。如灵宝西站(三等客站,最高集聚人数小于500人)站前广场规模过大,交通换乘设施距离也较远,不利于旅客换乘(见图3)。而咸宁北站(二等客站,最高集聚人数800人)站前广场在规模上较为合理,将交通换乘设施与步行广场结合布置,不仅能集约利用土地,还能为旅客提供更便捷的换乘服务(见图4)。
衡阳西渡站站前广场规模的确定是根据未来车站旅客发送量和最高集聚人数,经过调研得出各类交通方式集散的分担比,确定各功能区的规模需求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未来发展需求,留有一定的拓展空间。最终确定西渡站站前广场规模为9.2 hm2(见图5)。
2)交通换乘设施。
交通枢纽功能是站前广场的首要功能,这是站前广场区别于其他城市广场的一个重要方面,交通换乘设施是实现这一功能的载体。为实现旅客的快速集散,交通换乘设施的设计应该以人性化、便捷化为主要设计原则,而目前国内中小城市高铁站的交通换乘设施所存在的问题则正是这两点没有得到体现。
如上文提及的灵宝西站,虽然站前广场规模比较大,但其步行广场占据了绝大部分,没有明显的公交车辆、出租车辆和社会车辆的停车场地。灵宝西站公交站台位于广场最外侧,旅客换乘公交需要穿行整个广场,距离相当远。加上广场与站房存在高差,进出站旅客需要上下台阶才能进出站,使旅客换乘体验极差(见图6)。
衡阳西渡站在设计过程中将交通设施无缝对接和旅客快速换乘置于首要位置,充分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和各类型交通工具的换乘要求,将大型车辆和小型车辆分开布置,分别位于步行广场两侧,减少大小型车辆的相互干扰。同时,为方便旅客步行,站房与各交通换乘设施之间采用风雨廊的形式衔接(见图7)。
3)步行广场。
步行广场通常占站前广场空间相当大的区域,是实现旅客快速集散的重要场所。当前国内中小型高铁站步行广场存在的主要问题除了广场尺度过大外,还有硬化面积过大、缺乏景观、缺乏标识、使用困难等问题。
站前广场具有交通枢纽功能,为满足交通换乘需求及方便旅客换乘,在步行广场中应当设置明显的引导标识;同时,站前广场兼具城市广场功能,单纯的硬质铺装步行广场在形象上显得单调乏味,反而降低广场的使用率。因此,适当增加绿化、构筑物等景观设施,不但能增添步行广场的景观特色,也会在使用上方便旅客及市民的休闲游憩。
衡阳西渡站步行广场在设计上将步行广场作为展示地方地域文化的窗口,并将广场使用的便利性和人的体验感受一并考虑(见图8)。
首先,在广场入口设置入口花坛和logo景石,将人流分成左右两个方向由于广场存在高差,旅客通过大台阶和无障碍通道进出广场。广场两侧布置花园,增加广场的植被覆盖,使广场显得富有生机并且更有层次感。
其次,在步行广场中央设置主景花坛,花坛中央设计一座以书本为形象的雕塑,向旅客展示以王夫之的船山文化为代表的衡阳地域文化。主景花坛两侧设计浮雕景墙,为旅客介绍衡阳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景墙之外布置景观灯柱、引导标识、树池座椅等,为旅客提供短暂的休息交流场所。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将一直处于高铁的快速发展时期,高铁站站前广场也会紧随高铁的发展而蓬勃建设。中小型高铁站站前广场虽然在形式上、规模上和功能上比大型枢纽高铁站广场简单,但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同样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到旅客体验,若不加以重视,最终将受人诟病,甚至影响到整个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