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武
(大连市中心医院肛肠科,辽宁 大连 116000)
肛垫下移学说为痔疮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认为肛垫为肛管正常解剖结构,其血管、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等对于维持肛管正常闭合、排便精细控制非常关键,肛垫病理性下移和肥大可引发痔病。本研究探讨了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对68例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收取的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进行分组,例数相同。单一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3~68岁,平均(51.61±8.13)岁。Ⅲ度和Ⅳ各有22例和12例。联合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1~69岁,平均(51.55±2.31)岁。Ⅲ度和Ⅳ各有21例和13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单一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麻醉后扩肛,充分暴露和外翻痔核,用组织钳提出较大痔体,用直剪刀将皮肤剪开,切口V型,剥离痔体,直至齿状线上面,并纵向切开相邻内痔黏膜,用弯钳钳夹和结扎。联合组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在单一组基础上用肛管扩张器对痔脱垂部位进行观察,在距齿状线上行给予荷包缝合。置入吻合器并固定,击发半分钟之后旋出,对直肠黏膜完整性进行检查,若吻合口存在活动性出血,用3-0可吸收线进行“8”字缝合。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除时间、手术中出血情况、结束手术至出院时间和重度环状混合痔治疗总有效率、术后肛门狭窄、肛缘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治愈:肛门坠胀、异物脱出和局部出血等症状完全消失,痔核消失;好转:肛门坠胀、异物脱出和局部出血等症状改善,痔核缩小;无效:肛门坠胀、异物脱出和局部出血等症状无改善,痔核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1]。
1.4 统计学处理:用SPSS17.0软件开展数据统计,计数资料输入软件作χ2检验,计量资料则输入作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切除时间、手术中出血情况、结束手术至出院时间比较:联合组患者手术切除时间、手术中出血情况、结束手术至出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单一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切除时间、手术中出血情况、结束手术至出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切除时间、手术中出血情况、结束手术至出院时间比较(±s)
结束手术至出院时间(d)单一组 34 40.24±10.91 16.98±2.71 5.26±1.57联合组 34 24.14±5.15 8.02±1.53 3.52±1.24 t值 12.392 8.802 8.514 P值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手术切除时间(min)手术中出血情况(mL)
2.2 两组患者重度环状混合痔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联合组重度环状混合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重度环状混合痔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狭窄、肛缘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联合组术后肛门狭窄、肛缘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其中,单一组2例肛门狭窄,4例肛缘水肿,2例尿潴留。联合组1例肛缘水肿。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狭窄、肛缘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目前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多采用痔环切除、外剥内扎术、痔上黏膜环切术术等,其中,痔环切除需将所有肛周皮肤、肛垫切除,术后容易出现肛管狭窄和不完全性肛门失禁;而外剥内扎术对肛门具有良好保护作用,将肛管皮肤黏膜切除同时可保留部分肛垫,但因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痔体之间界限消失,术后容易出现水肿和肛门疼痛[2-3]。
痔上黏膜环切术是基于肛垫下移学说提出的新治疗方法,其通过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直肠末端黏膜和黏膜下层组织,可一次性完成吻合,促使肛垫上提和复位至正常解剖结构,将直肠黏膜下营养痔部分动脉阻断,减少痔疮血供,促使肛垫萎缩消失,达到治愈目的[4-5]。但该术式部分肛垫无法满意回缩,可残留肛缘皮赘等,术后有异物感和瘙痒感。基于此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即可促使肛垫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将外痔切除,将曲张静脉、皮下组织剥离,促使肛管皮肤紧致,减少创面感染风险,加速创面愈合[6-7]。
本研究中,单一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联合组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组重度环状混合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术后肛门狭窄、肛缘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患者手术切除时间、手术中出血情况、结束手术至出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单一组,P<0.05。
综上所述,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确切,可减少手术操作难度和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发生,加速术后康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