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黔
(沈阳市苏家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沈阳 110101)
亚洲国家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在脑卒中各亚型发病率中位居第2位,占脑卒中患者的25%~55%,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外科最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ICH发病凶险,病情变化迅速,致残、致死率均高,1个月病死率为35%~52%,3个月病死率为20%~30%,且患者多数伴有后遗症,是降低患者生命质量、生活水平和加重社会经济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1-2]。因此,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是减少后遗症、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制定循证护理方案并临床实施,旨在观察循证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探究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脑出血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6例,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23例。其中,常规护理组:男12例,女11例,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41岁,平均年龄为(54.62±6.21)岁;循证护理组:男14例,女9例,最大年龄为69岁,最小年龄为40岁,平均年龄为(53.99±7.21)岁;两组患者性别资料、年龄资料等一般资料比较,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或其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循证证据检索: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脑出血术后护理文献,筛选出9篇Ⅲ级证据,并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提出的证据评价体系对检索的文献进行分级与评价。见表1。
表1 文献质量与评级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命体征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命体征比较(±s)
组别 例数 血压(mm Hg) 心率(次/分) 呼吸(次/分) 血氧饱和度(%)收缩压 舒张压常规护理组 23 132.33±9.65 96.48±7.64 92.53±5.44 19.25±5.00 98.06±10.09循证护理组 23 113.71±10.11 83.11±7.97 76.20±6.06 12.85±5.43 98.87±6.53 t 7.001 5.320 10.546 5.140 -0.32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749
1.2.2 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脑出血术后常规护理方法;循证护理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根据循证证据制定的循证护理方法,具体如下:①科学指导患者口服药物的使用,规范、合理的使用降压药品;②在脑出血术后患者需要绝对卧床时间段内,定期给予患者翻身、扣背、按摩四肢、使双下肢保持抬高状态,以避免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③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异常的指征给予密切监测,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④定期消毒患者的口腔,针孔、创口周围皮肤等,以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⑤定期给予患者腹部按摩,以促进肠蠕动;⑥针对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讲解,对患者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进行耐心的解答,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帮助,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下肢静脉血栓、压疮、继发感染、便秘)、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分以上为基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部分,服从正态分布者采用(±s)进行描述,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数据则进行适当转化。计数资料以n或率描述,组间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命体征比较情况:护理干预后,循证护理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均显著的优于常规护理组,二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情况:护理干预后,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相比较,循证护理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压疮、继发感染、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降低,二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情况:护理干预后,循证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性少于常规护理组,且循证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性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二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早在20世纪90年代,英国York大学护理学院首先提出了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明确、明智地将最佳科学证据与护理人员熟练的临床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并结合患者的意愿,作出符合患者需求的特定的护理决策的过程[12-13]。
由于患者不规范服用降压药品,导致患者的血压水平不能保持动态平衡,而血压水平的波动又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等现象,从而引起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水平均有良好表现,这表明循证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水平,能使患者的各项指征维持稳态。本研究结果显示,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这同王彦菊[14]、杨柳红[15]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耐心告知术后注意事项,使得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继发感染、便秘等术后并发症得以减少,甚至避免发生,这直接缩短了患者在院时间,显著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间接提升了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使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大幅提升,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对于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动态平衡,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使得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大幅提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