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本身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肛肠疾病。过去,人们认为痔是直肠肛管部的静脉曲张所形成,但按照该理论治疗痔疮,无法解决术后复发率高等问题。
近年来才有国外学者提出了痔的现代概念:肛垫下移学说。肛垫是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位于齿线至齿线上方1.5厘米左右的环状海绵样组织带,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解剖结构,起着肛门垫圈的作用,协助括约肌封闭肛门。
长期饮酒和食用大量刺激性食物可使局部充血;肛周感染可引起静脉周围炎使肛垫肥厚;长期的坐姿、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可导致肛垫向下移位。肛垫的病理性肥大和移位就形成了痔。
一般临床上将痔分为四期,第一期只在排便时出血,痔不脱出于肛门之外;第二期排便时痔脱出,便后自行还纳;第三期痔脱出后需要用手还纳;第四期痔长期在肛门外,用手也无法还纳。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是外剥内扎术,手术比较简单,但术后有肛门狭窄及失禁的风险。因为肛垫是人体的正常解剖结构,目前医学界的观点已从“见痔就治”转变为“只治疗有症状的痔”。治疗的目的重在消除、减轻主要症状,而非根治。大多数患者改变生活习惯后可使痔的症状得到缓解。比如增加纤维性食物,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如在排便时看书),保持大便通畅,改变饮食习惯(如少饮酒、勿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温水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起到保持局部清洁、理疗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据说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厕所内没有手纸,都是清水冲洗,故痔疮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因此,医生提倡国人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采取这些措施后,大多数患者都不需要再手術治疗。即使手术,也是通过手术将脱垂的肛垫复位,保留肛垫的结构。
(据人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