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娜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 心血管病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及时开通闭塞血管,能大大改善预后,挽救缺血心肌。但部分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导致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恶性事件的发生率升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替罗非班可对纤维蛋白原与GPⅡb/Ⅲa受体结合产生抑制性作用,本文通过对比急诊PCI术中冠状动脉内直接应用替罗非班与PCI术中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STEMI患者中选取50例参与此次研究,依照计算机表法分成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实验组男17例,女8例,年龄62~72(67.47±2.48)岁。观察组组男18例,女7例,年龄63~72(68.47±1.82)岁。通过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基础资料实施检验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入选标准:①胸痛持续发作>30 min,不能缓解;②心电图2个或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肢导联≥0.1 mV,胸导联≥0.2 mV,或伴有左束支传导阻滞;③CK-MB、肌钙蛋白阳性;④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⑤STEMI患者发病时间<12 h;⑥患者<75岁。排除标准:①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超过12 h;②心源性休克;③主动脉夹层;④严重肝肾功能衰竭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⑤既往有脑血管意外、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症、活动性出血史。⑥需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就诊前半年内接受过重大手术、外伤患者。
1.2 方法:患者均行急诊PCI术并仅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实验组患者在球囊扩张或血栓抽吸后,罪犯血管恢复血流时立即在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2 µg/kg为负荷量,继以0.15 µg/(kg·min),静脉维持24~48 h;对照组患者在球囊扩张或血栓抽吸后,罪犯血管恢复血流时立即静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2 µg/kg为负荷量,继以0.15 µg/(kg·min),静脉维持24~48 h。所有患者均术前均顿服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瑞舒伐他汀钙片规范抗血小板、调脂治疗。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情况、术后2 h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幅度、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1.3.1 TIMI血流分级:3级:对比剂可迅速充盈病变远端血管床,并迅速排空;2级:对比剂可完全充盈病变远端血管床,并完全排空。但速度较正常冠状动脉缓慢;1级:部分对比剂能够经过狭窄处,无法使病变远端血管床充分显影;0级:闭塞血管远端无前向血流[1]。
1.3.2 术后1周心脏彩超检查:两组患者术后1周行心脏彩超检查,观察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
1.3.3 术后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指数:相关导联ST段回落指数=治疗前后相关导联ST段抬高幅度之差/治疗前相关导联ST段抬高值。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软件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统计学分析,将两组患者术后2 h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计量资料)描述成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行t检验;将两组患者的TIMI血流情况、出血事件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计数资料)描述成百分数(%)的形式,行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50例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情况比较分析:实验组患者的TIMI3级血流获得率为68.00%,与对照组(40.0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说明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TIMI血流情况的改善。
表1 50例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情况比较[n(%)]
2.2 50例患者术后2 h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分析:实验组患者的术后2 h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减轻心肌损伤,但对于近期心功能的改善意义不明显。见表2。
2.3 50例患者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分析:实验组中,1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2例穿刺处局部血肿,1例牙龈出血,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6.00%;对照组中,1例穿刺处局部血肿,出血事件发生率为4.00%,实验组出血并发症高于对照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04、0.3546、1.0204,P=0.3124、0.5515、0.3124,P>0.05)。实验组中,1例患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1例再发心绞痛,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中,2例患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和肺栓塞的患者各1例,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6.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46、0.0000、1.0204,P=0.5515、1.0000、0.3124,P>0.05)。
表2 50例患者术后2 h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指数、术后1周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s)
表2 50例患者术后2 h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指数、术后1周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s)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m)对照组(n=25) 75.8±4.2 53.2±5.3 33.9±5.8 56.1±3.0实验组(n=25) 57.6±3.7 54.4±4.9 34.2±5.6 56.8±3.8 t 16.2577 0.8312 0.1860 0.7229 P 0.0000 0.4099 0.8532 0.4732组别术后2 h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mm)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血栓负荷严重的冠状动脉在介入操作时,急性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和远端微循环血栓栓塞的概率也同时增高。导致介入术治疗后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强化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因此,在恰当的时机应用抗血栓药物是治疗获得成功的关键[2-3]。有关研究显示,替罗非班可对纤维蛋白原与GPⅡb/Ⅲa受体结合产生抑制性作用,阻止血小板的聚集与交联,避免血栓的形成[4-5]。国内外已多次研究证明替格瑞洛的应用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本次研究将50例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替罗非班不同的给药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罪犯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术后2 h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幅度及术后1周患者心脏彩超指标、出血事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获得率(68.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2 h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1周行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虽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TIMI血流改善、减轻心肌损伤,其安全性较好;但于近期心功能改善意义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