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清
【摘要】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雾霾天气越来越频繁,雾霾污染的范围不断扩大。根据研究显示,城市的雾霾污染之间具有一定的动态关联,呈现出复杂的网状结构,从雾霾城市之间的空间关系来看,不存在某个城市不受到雾霾的影响的情况。本文主要对雾霾污染的城市间动态关联及成因分析进行研究,从而做好雾霾污染在城市之间的联防联控工作,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雾霾污染 动态关联 协同治理
雾霾污染边界的持续性扩张导致在污染严重的区域内,每个城市都会受到其影响,空气质量不达标,雾霾天气频繁等现象。多个城市之间存在着动态关联,是以一个城市为节点而形成的复杂网络。城市雾霾污染的动态关联对我国的空气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单个城市各自治理的方式已经无法解决目前越来越严重的区域性雾霾污染问题,所以必须要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工作。
一、城市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成因分析
(一)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成因
雾霾的严重程度不断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雾霾的防治研究,而想要采取最为合理的措施和受到,尽快的找到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成因,对雾霾中分项污染物进行分析和探索,利用AQI空间关联网络进行解释,分别对六种污染物的关键网络加以研究,最终找到空间关联的成因。在计量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产量都是矩阵形式的有关联数据,而过去的统计分析在现阶段即将失效。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利用社会网络分析QAP程序进行分析。所谓的QAP指的就是一种社会网络分析中,对关系数据进行分析的独特手段,重复的进行抽样调查,并且对矩阵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替换,多次的加以计算和整合,不采用参数法完成对系数的研究[1]。
针对雾霾污染的城市间动态关联这一课题,我们进行了相关的数据采集并且利用QAP方法分析其数据间的结果,结果显示五大地区内部的全部样本数据中显示,相关系数都是正增长,而一些特殊的解释变量如果不计入在内也其余的变量相关系数都通过检验,也就是说,不管是五大地区还是所有的样本城市,雾霾污染空间关联和六项污染物之间都是存在突出的、明显的相关关系。虽然我们知道,在不同的地区之间,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影响因素的严重程度是不同的,六项污染物能够导致的结果不同,然而PM2.5的空间关联相关性始终处在前列。
(二)PM2.5的跨区域控制
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内进行雾霾治理的重要工作。在雾霾问题不断严重、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确定的情况下,不管是哪一个城市都无法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独自生存,在本地区或者是外地区的雾霾问题的共同影响之下,都可能成为雾霾问题下一个蔓延的地区[2]。也就是说,现阶段来看我们国家的雾霾污染情况已经不容乐观,每一个城市都必须要尽快的动作起来解决共同的问题,绝不能仍旧被禁锢在一个地区控制的旧思想中,尽快的完成雾霾防治联动思想的构建意义重大。
二、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关联
(一)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因素
在实际的调查求证中我们发现,很多经济规模不大的城市雾霾程度也是十分严重,这就是说经济规模与城市雾霾污染的严重情况并不互相挂钩。城市经济发展是不停止的,每一个发展的重要节点都意味着经济结构调整。所以说,经济规模越大、经济发展情况越好,反而可能会越不受到雾霾的扩散,对于大气污染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认知。除此之外,一个城市能够居住多少人口、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城市扩张的速度等等,才是真正影响着城市雾霾污染的重要要点。
(二)城市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
近些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的推进,许多农村地区的人口迅速的涌入到大城市中,为城市本就不堪重负的生态系统带来又一次重大的冲击,也给城市雾霾问题加了新的筹码[3]。除此之外,过去一些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城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显然要承受更多的资源环境。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开发力度的持续加大使得投资规模得到了提升,但是空间结构规划混乱、城市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凸显的异常严重,这就造成了城市发展和雾霾问题也就是和资源环境关系二者之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雾霾问题正是给人类敲的一次警钟,另外,一个城市的投资规模等等因素也能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经济总量和建设用地在很多地区都是正相关但是数值非常低,基本可以断定其相关性差的情况。
(三)解决雾霾问题的策略
在今后的城市建设工作中,为了更好的减少雾霾的发生缩减其扩散的可能性,各个城市和各个地区必须要达成一个完整的控制方案才能確保在很多方面都有一个协调的意向和可能性。或者换句话就是说,在完善过去存在显著问题的跨区域雾霾治理体系的同时尽快的把处理雾霾这项工作接入到地区之间的共同进步方案中,保证地区之间的人口经济统筹进步,才是解决雾霾问题的重要策略[4]。
综上所述,对于雾霾污染严重的区域内,对城市间的雾霾污染进行联防联控工作,保证区域内的所有城市都要先对自身的雾霾污染治理,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然后再与其他城市进行联防联控,从而提高我国空气的质量。要想使空气质量能够彻底提高,最有效的方法是要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京津冀雾霾治理中的府际合作机制研究——以整体性治理为视角[J].韩兆柱,卢冰.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04) .
[2]论我国雾霾治理的法律法规的完善[J].李英,于家琪.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3]京津冀PM2.5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内在关系研究[J].周曙东,欧阳纬清,葛继红.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04).
[4]基于合作博弈模型的京津冀散煤治理研究[J].许光清,董小琦.经济问题.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