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然 胡伟峰
摘要:文章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基于多重编码理论的大学生个性化笔记应用设计方法。首先明确多重编码理论的定义和种类,分析目前移动阅读笔记在抓取信息、整理信息、查询信息以及编辑信息四个环节的表现,发现问题并得到需要优化的机会点。总结多重编码理论在设计个性化笔记中的应用优势,将多重编码理论对应笔记应用的设计环节,创造个性化产品的设计方法,帮助持续校正信息编码逻辑。再根据对大学生群体的用户研究及目前笔记应用的现状,探讨个性化笔记应用设计原则。最终将设计方法落地到大学生笔记应用的设计中,让笔记应用更加个性化并增强实用性。
关键词:多重编码理论 个性化笔记 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5-0099-03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更多的信息搭载在更小的载体上,以更快的速度传达更多的人。从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从台式电脑到移动手机,人们掌握了更轻便、更灵活的信息获取方式,对储存、整理信息的需求也快速增长。文章就提升信息储存、整理的效率,根据用户自身习惯构建记忆体系进行了设计方法的研究。根据心理学对于信息的记忆编码分析移动阅读中信息被存储的维度,针对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用户生成个性化的笔记。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探索基于多重编码理论设计个性化笔记应用的方法,后续作为大学生个性化笔记应用的设计指导。一、多重编码理论与个性化笔记应用设计
(一)多重编码理论的定义与种类
编码是一个设计觉察信息、从信息中抽取一种或多种分类特征,并对此形成相应记忆痕迹的过程。1975年,心理学家佩维奥曾提出了双重编码理论,即人的认知系统是由两套编码组成的,分别为言语编码和非言语编码,其各自对应的基本表征单元分别为词元和象元。在此基础上,心理学家麦克纳马拉提出了多重编码理论,他认为多重编码理论除了语义编码之外,还有形象、声音,以及动作编码。之后,这种多重编码理论常被应用在教育心理学中,教育心理学对它的定义是,在记忆的过程中,通过对信息多方位的编码,如视觉编码,语音听觉编码,语义编码,语言中介编码等。综合前人的论述,笔者认为多重编码是人类加工所接触到信息的记忆方式,它大致分为四种编码方式,语义编码、视觉编码、听觉编码和行为编码。
(二)笔记应用的发展现状
笔记应用随着移动设备、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概念的快速发展,脱离了笔和纸等载体。从笔记应用记录的内容种类来说,目前用户量较大、信息记录较为全面的综合性笔记应用可以做到抓取其他平台文字、截图、链接等信息,并且用户可自主上传文字、图片、音频等信息,如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为知笔记等。还有一些专门针对特定信息的笔记应用,如主要針对语音信息的讯飞笔记,可将语音和文字形式互相转化。以及主要针对日常心得的素记,主要针对备忘信息的极简待办,主要针对书籍文字扫描的全能扫描王等。从笔记应用的功能角度来说,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笔记应用主打云服务,支持一个账户多个终端,提供动态易扩展的存储空间,允许多人协作编辑,使用户不再受硬件设备、空间的约束,并且可以对文字、图片、音频等多种格式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较小体量的笔记应用主打快速记录,并以丰富优雅的视觉风格吸引用户在线编辑。基于用户从接触信息到使用信息的流程,笔者梳理出使用综合性笔记应用的四个关键的环节:抓取信息、整理信息、检索信息和编辑信息。笔者通过分析笔记应用在每个环节对信息不同记忆编码维度的因素处理(如表1),了解目前市场上较为流行的综合性笔记应用的优劣势,找出问题并发现机会点。
通过上面对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和印象笔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较为流行的移动阅读笔记在抓取信息和编辑信息环节上对信息因素的处理能较全覆盖记忆编码维度,在整理信息和查询信息环节上基本只覆盖到语义和行为维度。在语义维度上,三个笔记应用在各环节基本表现一致,能够基于标题、内容以及用户的分类在各环节对信息编码标记。在视觉维度上,三个笔记应用可通过抓取和编辑图片或视频因素来处理信息,但不能在视觉维度上整理和查询信息。同样在听觉维度上,三个笔记应用可以抓取和插入语音,但也不能从听觉维度整理和查询信息。最后,在行为维度上,三个笔记应用都可基于用户行为产生的标记在各环节处理信息,其中为知笔记可在整理信息环节上提供多样的行为标记方式,除用户主动标记外,部分产品也能根据时间、地点、来源等行为因素来抓取信息,但不能用于整理、查询和编辑信息。
综合来看,以上笔记应用在各关键环节对于信息的语义因素处理较为全面,对行为因素的处理以用户主动标记为主,对场景相关的行为因素处理只覆盖抓取信息环节,在整理、查询和编辑信息环节上都较少涉及。对于信息视觉因素、听觉因素的处理较少,仅覆盖到抓取和编辑环节,信息因素采集也较为单一。
(三)多重编码在个性化笔记设计中的应用优势
1.多重编码顺应移动化的阅读趋势
笔记所记录整理的内容主要来源于阅读,如今随着阅读移动化的趋势日渐明显,阅读场景也不断增多,手机阅读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地点、阅读手段,把大学生从固定阅读地点解放出来。契合大学生在多变的学习活动场所利用空闲时间阅读的需要。灵活丰富的阅读场景增加了用户在阅读中接触的环境因素,这些多样的环境因素可以帮助用户从多角度回想起当时的阅读内容,信息现代移动通讯工具通过定位、获取网络信息等手段可以对场景环境的进行多维度信息的识别,与多重编码理论的语义、视觉、听觉、行为多维度记忆编码定位一致,在阅读移动化的大趋势下,多重编码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
2.多重编码有助于人性化的整合笔记
多重编码理论是心理学研究的产物,是对人类记忆方式的分析,主要被应用在教育上。它从心理学的角度为信息提供了更符合人类记忆的分类方法。我们在整理和再次检索信息时,会以各种信息编码的方式唤醒记忆,将其应用到笔记的设计中,让笔记也根据这种接近人类记忆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不仅帮助用户有规律的记忆所需的信息,也帮助用户能更方便、更快捷地找到并和使用所需的信息,提高笔记的使用效率。
3.多重编码有利于个性化笔记的发展
多重编码理论定义了信息可以不止有一种记忆方式,每个人面对不同的信息,在不同的场景下,对于信息的记忆编码有自己的偏好。也就是说,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记忆和查找信息时,想到的原信息相关的编码因素是不一样的。信息服务的个性化是认知工具个性化的重要特征,在笔记应用与用户交互的各个环节中对信息进行多重维度的编码,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编码,在整理和使用信息时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帮助用户做一个符合自己思考习惯的笔记,从而达到个性化的效果。
二、基于多重编码的大学生个性化阅读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一)用户研究与多重编码分析
1.研究对象
文章主要针对大学生进行用户研究,大学生群体是个相对年轻开放的群体,也是笔者设计这款笔记应用的主要目标用户。选择该群体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大学生相对于其他群体有更广阔的视野,有覆盖范围更广、涉及层次更多的信息来源。平时对于获取更多种类的信息,以更多样的角度解读信息的需求更高;另外,大学生的包容性更强,对于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信息接受度较高,快速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也相对较强。
2.研究方法
为研究大学生笔记使用过程中的信息编码,笔者从信息相关因素入手,根据多重编码的四个维度进行分类。首先通过问卷统计了解大学生收集、记录信息的行为习惯,并对大学生收集、记录信息的主要场景进行分类和定义。然后再通过实境观察和深度访谈,通过还原用户的真实场景,观察和记录信息相关因素在不同环节对用户的影响。
3.多重编码分析
根据对目标群体不同典型场景收集、处理信息的行为研究,可以得到用户对信息相关因素的编码过程。笔者以其中一种场景下用户对信息的编码过程为例,分析在各种交互行为中,信息被辨识的因素及被记忆的编码变化(如图1)。首先,用户在阅读软件的某个分区里找到了信息a,即从语音因素接触到了信息a,在该场景中,信息a是在某个阅读软件里被发现的,在用户浏览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图片,并通过默读对其中的句子有一些印象。这些使信息a在该场景下关联了一些行为因素、视觉因素、听觉因素。用户在记忆信息a时,点击收藏了信息a,记住了是从哪个阅读软件中的哪个分类里看到的,对信息进行了语义和行为的编码。再次搜寻信息时,直接从该阅读软件的收藏里找到了信息a,根據行为编码找到了信息a。之后用户将信息a下载下来并更换了它的插图,此时信息。便关联了新的视觉因素。用户再次记忆信息a时,除了之前的语义和行为编码,因为更换的图片增加了视觉编码。这是一种信息编码的路径片段,在多次与信息a的交互中,相关因素的改变导致用户对信息a的编码增加或变化。通过不同场景和不同种信息的测试,逐步习得用户的记忆规律。
(二)基于多重编码的个性化笔记产品设计流程
从设计目标上来说,个性化笔记产品是在阅读过程中帮助用户记录一些有价值的、符合用户期望的信息,并作一定程度的整理,方便用户再次快速浏览和使用。并且个性化笔记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信息取向,在不同的场景下对于信息也有不一样的记忆方式,因而个性化笔记应该对不同的用户展现不同的整理形式。根据个性化笔记的设计目标,个性化笔记产品的设计流程的每个阶段都是为了校正信息编码逻辑,使产品展示的信息编码逻辑与用户自身的记忆编码相似,才能做到个性化的,方便记录和浏览的移动阅读笔记。结合我们常用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产生了基于多重编码的个性化笔记产品设计流程(如图2)。首先通过对多重编码理论研究获得信息编码的维度及定义,按照这些维度展开用户研究和竞品分析,获取用户自身记忆信息编码方式,再将用户个性化的信息编码方式与场景信息因素匹配得到不同场景下的设计需求,根据需求规划和构建产品架构,实质也是将用户的多重编码映射到产品中,之后通过测试验证产品的信息编码与用户记忆是否相符,持续优化和校准产品的信息编码逻辑。
(三)大学生个性化笔记应用设计原则探讨
1.抓取信息简洁方便,适合移动化场景
在移动化大趋势下,笔记产品也需更加简洁方便。面对网络中大量高速呈现的阅读信息,学生想要在网络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变得越来越难。简洁的界面和便捷的交互方式,是移动互联网产品成为了人与产品沟通交流的关键。移动化带来的结果是不同场景的随时变换,场景的临时性、不稳定因素也要求了笔记产品在使用时要随时、随地方便可用,不能操作繁复,因为记录而增加负担。所以在设计时需关注产品在记录阶段的使用流程、操作方法的可见性、易用性。
2.整理信息清晰明了'提高信息检索效率
作为一款个性化的笔记产品,帮助用户回顾和查找信息的能力必不可少。这个过程要求展示信息清晰明了,保证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内容。精炼清晰的关键词,符合用户认知的展现方式才能使用户看得懂,看得习惯。一款好的笔记产品还可以帮助用户理清内容之间的关系,这更要求了信息之间的展示逻辑清晰。
3.输入输出格式兼容,方便传递和分享
目前阅读资源种类、形式万千,即便是移动阅读产品也是有相似的功能,却少有相同的格式。所以在信息抓取中需兼顾各种格式的信息,方便笔记采集录入。在后续信息使用中需能导出现有常用的文件格式,方便用户编辑和分享。衔接获取信息和加工输出的过程,落实阅读笔记在信息记录和信息使用中的可用性。
三、设计方法应用
根据之前对用户阅读行为及对信息记忆的研究,结合多重编码理论,笔者在设计该个性化笔记产品时应用了语义编码、视觉编码、听觉编码及行为编码这四种编码方式来整合笔记信息。在文本模式下,“标签检索”对应语义编码方式,在抓取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添加标签管理,每当生成一个新标签,软件根据它与其他标签的语义关系以亲和图的形式进行初步整理,后续用户可以继续编辑,当用户倾向于依据关键内容、用途等语义因素记忆原信息时,可通过在亲和图中选取标签迅速找到原信息。“原文检索”对应听觉编码方式,用户浏览原信息时对内容默读,记忆时对内容进行了听觉编码,当用户倾向于依据原信息的段落、句子等“听觉”因素记忆原信息时,软件根据用户对内容片段的搜索匹配原信息。在图片模式下,缩略图、来源、格式等对应视觉编码,在抓取信息时,除了信息原文,它的视觉缩略图、来源平台、文件格式等都会一起抓取,当用户倾向于根据视觉印象记忆原信息时,可以直观地快速浏览缩略图,并通过来源、格式等条件筛选查找原信息。时间、地点、标记对应行为编码,软件会记录抓取信息的时间,用户所在的地点以及后续在笔记软件里用户对它的标记,当用户倾向于根据操作情景记忆原信息时,可以通过对时间、地点和标记的选择来查找原信息。
用户在不同时间段打开该个性化笔记产品所看到的内容形式不同,可根据自身记忆的场景相关关键词个性化的搜索,适用于大学生移动阅读的多个场景,整体操作逻辑符合用户对于信息的记忆编码。根据前文所述的设计方法,相比市面上的笔记应用,该个性化笔记应用主要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信息抓取更加全面,可从多角度检索内容。不仅存储用户阅读时需记录的内容,还对其他记忆相关的场景信息进行抓取,在对内容二次使用提取时,可从用户最有印象的信息角度检索内容,更全面高效的完成任务。2.笔记展示维度更符合用户记忆维度,方便用户查找使用信息。依靠与用户记忆联系更贴近的多重编码设计信息展示逻辑,而不是根据固定的程序逻辑来展示信息,更符合人的思考角度,使用户查找信息更方便快捷。3.方便对接其他软件,方便进一步编辑和分享。除了能在产品内直接对内容编辑操作,还可以导出为其他文件格式在其他常用内容处理软件上继续编辑或分享,拓展笔记的实用性。
结语
随着微博、公众号、书城、论坛等信息接触渠道的不断增多,人们有了更宽广的视角,与此同时便需要更深入的思考,不止步于浅显的认识和了解,还需探究内容之间的关系,对一些内容有自己独到的观点、见解。基于多重编码理论设计的个性化笔记应用能够帮助用户在各种场景下高效地记录所需信息,并在用户再次查询信息时,以符合用户记忆编码的形式展现,帮助用户有方向、有条理地找到信息和编辑内容。从记忆编码的角度构建信息的存储方式,为笔记应用的个性化发展提供设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