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程学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2018-11-15 01:33刘志丹李晓花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0期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项目驱动

刘志丹 李晓花

摘要:《C语言程学设计》的学习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理工科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采取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项目驱动;编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0-0160-02

作为一门我国大多数高校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C语言程学设计》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好这门课程,不仅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是通过此编程语言的学习,了解基本算法,掌握正确的编程思想和方法,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中计算思维的培养和锻炼,使学生具备编程的能力,以增强其社会竞争力[1]。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采取大班语法讲授加小班实训练习的模式,主要侧重于语法知识及基本结构的讲解和验证式实训内容的练习,不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还忽略了程序设计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2]。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1 C语言教学存在问题

1.1学生水平有差异

受限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意识能力、学习兴趣、反应速度等特质,每个学生的差异性非常明显。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自觉自律性、主被动学习与否都影响了C语言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C语言数据类型及表达式丰富多样,语法灵活,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实践性较强,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如果没有建立良好的编程思想,很容易觉得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3]。

1.2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兴趣不高

采用大班语法讲授和小班实训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原本应该紧密联系到一起的学习内容分成一周内并不靠近的两个时间段,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分开,不利于学生编程知识的建构。大班合堂讲授,教师多采用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的模式,进行课堂演示,照本宣科,按照C语言语法、变量、计算规则、顺序选择循环三大结构一一讲授,琐碎的知识点和严格的语法格式,致使学生兴趣渐淡,产生倦怠心理,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而实训练习,多采用验证性的实验,教师举出项目实例,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能有力的保证所教授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是却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丧失了学习动机和成就感,不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

1.3考核评价方案单一

平时成绩加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一直是C语言程序设计的主流考核方式.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此种考核方式在细节上需要改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平时成绩的考核多过于简单。只是在上机课结束的时候逐个查看学生的实训作业完成情况,而实训作业大多在配套教材或者参考课件中有所讲解,致使学生上机编程变成了打字练习,不能够“跳一跳,够苹果”,激发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编程;二是期末的上机考核方式,笔者采用的是开卷式的上机考试。职业院校学生自学能力不强,自觉性较低,被动学习者众多,往年采取闭卷的上机考试,结果对学生来说,成绩普遍不理想,如何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把学习任务放到日常教学中,敦促学生把功夫放到平常,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2.1激发学习兴趣

C語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实践性较强,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高职学生,学好有一定难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能让学生们喜欢上C语言课,面对困难有解决的信心和勇气,是第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就业导向、专业培养目标、C语言的优点等方面的解说,让同学们认识了解C语言。通过一些优秀实例的演示,让同学们产生好奇心。通过列举优秀师兄师姐们的学习成绩和就业情况,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

2.2改变教学模式

从传统的大班语法讲授和小班实训练习的教学模式,改为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4]。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案例作为基本素材,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整合知识点,尽可能地把知识点融入案例中,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景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技能的一种方法。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或者多个项目为教学主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层层推进项目,通过深化问题或者扩充功能,来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两种教学方法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机实践的重要性,通过自主敲击程序,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抽象的理论知识,领会到C语言的语法规则,积累程序设计经验,提高编程能力,所以激发学生通过项目驱动来提高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就很重要[5]。笔者从三方面入手,探讨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一、精心设置项目。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精心设置实践项目,难度恰当,既要保证在有限的上机时间大部分同学能完成调试运行的任务,又要尽可能地涵盖课程的重点知识点.通过从模仿小程序入手,初步认识上机环境,逐步练习常用语句及库函数,再到独立设计程序,循序渐进,鞭策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编写程序;二、合理安排进度。案例教学的讲授课程和任务驱动的实践操作是相辅相成的,其进度安排和学生能否熟练掌握所学理论知识、能否有效提高实践能力密切相关。学生通过更改上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慢慢揣摩,逐步消化,积累调试程序的经验。三、强化过程的高效管理。上机实践的辅导和管理是完成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笔者通过两方面来有效保证上机课的教学质量。首先是要求学生做好准备工作,上机任务在案例教学中给出,学生课下时间编好程序,写在作业本上,上机实践之前交由教师检查并且计入平时成绩。其次是做好分组,每组均有骨干学生担当组长.在上机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能够及时地得到指点。

2.3完善考核评价方案

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教学计划安排的预期目标,本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50%)和期末考核(上机考核5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形成性考核由平时学习表现(10%)、作业考核(10%)和实训操作成绩(30%)三项成绩组成.最终分数比例为:

总评成绩 =平时学习表现(10%)+作业考核(10%)+实训操作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上机考核50% )

其中平时学习表现根据上课考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课堂实践示范情况,由教师和专业学生干部综合评定学习表现。作业考核分为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上机实训当堂完成情况[6]。实训操作成绩分为必须完成项目和拓展项目,根据每次上机情况进行加减分。期末考试成绩根据C程序基本框架、基本数据类型及运算、顺序结构及应用、分支结构及应用、循环结构及应用、数组及应用、函数及应用这七大教学情境,整合成若干个项目,要求学生编程完成,对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编程能力进行考察。

3 结论

C语言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思路和技巧,能够熟悉C语言的语法规则,利用C语言去设计程序,并会调试程序,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同学们活学活用,对计算思维的建立很有帮助.灵活细化的考核方案,奠定了公平合理的大环境,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充分尊重同学之间的差异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汪红兵,姚琳,武航星,张敏.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计算思维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9):59-60.

[2]张耀文.基于计算思维的程序设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1(3):149-150.

[3]程传鹏.基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C语言教学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2(1):68-69.

[4]王颖.网络互联技术授课模式创新实践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5-96.

[5]赖永秀,李凌,饶妮妮.任务驱动法在C语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6):125-126.

[6]叶健华,黎峰.“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6):18-19.

猜你喜欢
C语言程序设计项目驱动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能力培养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大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改革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