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为什么成了“小霸王”?

2018-11-15 02:32王瑜
为了孩子(孕0~3岁)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小霸王打人攻击性

乐乐今年3岁了,活泼可爱,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不过最近乐乐的爸爸妈妈却非常苦恼,因为上学前班才两个多月的乐乐已经惹了七八次麻烦。原来乐乐在幼儿园里经常和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动不动就打人。

比如有一次,老师组织小朋友们搭积木,乐乐的积木不够用了,就伸手去拿一旁紫涵的积木。紫涵不肯给他,乐乐就一把推倒了紫涵搭好的“公主城堡”,嘴里还说“这是我的”。紫涵想去拿自己的积木,乐乐又把紫涵推倒在地上,吓得紫涵哇哇直哭。才两个多月,班里的小朋友们都避着乐乐,谁也不愿意和他一起玩。

读懂孩子

为什么乐乐在幼儿园里会有这种“小霸王”的行为呢?其实孩子攻击性强、爱打人的行为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1. 孩子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有些孩子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陌生的幼儿园中,第一次接触全新的集体环境,没有很好地建立起对新环境的安全感和对其他孩子的信任感。他们对其他孩子会心存戒备,把自己牢牢地保护起来。当周围的孩子靠近他时,他会感觉到自己受到威胁。这些过于戒备的孩子也很容易出现身体上的紧张和不适,就可能出现打人的攻击行为,以此来保护自己。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日常生活中,当小猫感觉到不安和受到威胁的时候,就会弓起背,发出低沉的怒吼声,做出随时准备攻击的样子。与此相似,这些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也是在用这种过于戒备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

2. 孩子不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有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还没有学会表达自己情感的正确方式。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打人行为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是对他人身体的一种侵犯,会对他人造成伤害,而是把这种行为当成自己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

当他们感觉到自己没有受到重视甚至被大人忽视时,比如现今二胎政策开放,很多家庭会要第二个孩子,家长的一部分注意力自然就会分散到另一个孩子身上,而家长精力有限很难再经常顾及“老大”,老大可能在一次无意识的打人过程中发现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关注,就会在心里强化这样的意识,通过打人等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3. 家长溺爱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有些孩子在家中是独子,常常被置于一个家庭的中心位置而受到家人的特别关注。孩子一旦提出任何需求,不管是否合理,家长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有时候,家长明明知道这是不合理的要求想要拒绝孩子,但是孩子一哭闹家长就立马转变态度缴械投降。渐渐地,孩子在心里形成一种意识:在这个世界上唯我独尊,我要什么就会有什么,别人都得听我的。

还有一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会纵容他的一些攻击性行为。这些孩子与其他孩子相处时,如果需求得不到满足或是和其他孩子产生矛盾,比如都要去玩同一个玩具,都要去坐同一张椅子,就会出现攻击性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4. 孩子对于暴力行为的模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来自于对自己身边家人的模仿。有些家长崇尚“不打不成才”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不尊重孩子,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引导,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通过训斥、打孩子等暴力手段来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这样,孩子在心里积压了大量的不良情绪,而且耳濡目染学会了打人,就会把这种行为施加在其他孩子身上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情绪。还有,如果孩子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充斥大量暴力情节的书籍和动画片,模仿力极强的孩子就极易学会这样的暴力行为。

父母智慧

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骂、推、踢别人或抢别人的东西等。攻击行为将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孩子从小攻击性强,如果不注意克服和制止,会妨碍他一生的发展。那么,当孩子出现攻击性强、爱打人的行为时,家长该怎么办呢?

1. 多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长身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一举一动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家长在教养孩子的时候,尽量不要采用训斥、逼迫等简单粗暴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这只会让孩子认为想要解决问题需要靠暴力手段,同时也会让孩子的内心积压大量的不良情绪导致心理问题。家长应该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克制自己的情绪,采用跟孩子讲道理等引导的教育方式来解决,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多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家长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家人之间要说话和气,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还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经常去欣赏孩子、鼓励孩子和赞美孩子,形成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这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容易地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而且能够强化孩子有意识地做出正确的言行,避免出现攻击性行为。

3. 多给孩子创造和小朋友相处的机会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和小朋友在一起时会受欺负,或者是怕麻烦而不让孩子和小朋友相处,这样做是不恰当的。孩子和小朋友在一起相处,不仅能体验到一起玩耍的快乐,而且能学会孩子间的相处之道。因此家长应当多给孩子创造和小朋友一起相处的机会,比如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带孩子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等。孩子在与小朋友玩耍的过程中能学会和他人相处的正确方式,有助于更好地融入到群体中。

4. 教孩子学会正确的言行表达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正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需要家长有正确的引导。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及时制止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意识到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是不可取的。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助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接着家长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么样的,并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言行,如孩子想要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时,教他先要与小朋友进行商量得到允许。最后给孩子赞许和鼓励,让孩子感受自己做出正确言行时的快乐,强化孩子以后能够做出正确言行的意识。

5. 教孩子学会分享与谦让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过渡到能够约束自己、考虑他人感受的阶段的。家长可以在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去与小朋友進行分享,学会谦让,比如让孩子和小朋友分享饼干,在孩子和小朋友想要玩同一个玩具时让小朋友先玩,并及时给予孩子赞许和肯定,让孩子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到满足与快乐,从而减少发生攻击性行为的情况。

6. 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家长可以和孩子玩换位思考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到“被打者”所受到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伤害并反思自己的行为,让孩子明白打人等攻击性行为是错误的,从而改善孩子的行为。

7. 让孩子远离暴力行为

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攻击性或暴力性的行为很容易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尽量不要让孩子观看攻击性强的书籍和动画片,哪怕是正义的攻击和暴力,也要让孩子少接触。同时家长也应在生活中让孩子远离有暴力行为的场面。

特别提醒

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家长要注意:

1. 不要立刻去训斥打人的孩子,因为孩子往往还缺乏是非观念和自控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家长训斥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可以平静地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积极善后,解决问题,例如向被打的孩子道歉等。等孩子冷静下来,再耐心让孩子换位思考,和孩子讲道理。

2. 不要因为孩子打人而打孩子,以暴制暴是最不可取的行为。孩子不会理解家长的用意,只会觉得受到伤害,这样会让孩子不再信任家长。而且,孩子在心里会积压更多的不良情绪造成心理问题。

作者简介:

王瑜,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华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青年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发育行为分会上海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环境与儿童健康学组委员,上海市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组委员。临床擅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发育迟缓,语言发育障碍、学习障碍以及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诊断和治疗。

猜你喜欢
小霸王打人攻击性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幽默
孩子总打人怎么办
小霸王定江东
挑战“小霸王”
打人的年纪
宝宝“打人”,就是不友好吗?
非攻击性话语引发的冲突回应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