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蔚华:公益金融是未来趋势

2018-11-15 01:28谢舒
中国慈善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慈善家影响力慈善

谢舒

公益金融有必然性

《中国慈善家》: 怎么理解公益金融在全球的发展趋势?

马蔚华:拿影响力投资来说,影响力投资是公益金融的重要部分,首先它符合公益慈善历史的发展规律。回顾历史,一定的公益慈善的管理方式总是和一定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观。从中世纪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全球化、信息化、资本化的今天,公益慈善的管理和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教会的救助、王室的公益到美国现代基金会,一直到今天的公益金融,完全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科技革命、金融创新、全球化,全球财富快速递增,但在全球范围内财富越来越集聚在少数人手里,再加上环境、生态问题,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很多隐忧。为此,联合国制订了2030可持续发展规划。要解决这些问题,每年需要3.9万亿美元,但是靠捐赠,靠政府投入,只能解决1.5万亿美元,还有巨大缺口。这么大缺口你靠捐赠靠传统的办法是解决不了的,与其被动堵缺口,还不如让缺口越来越小。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未来都能够既关注经济效益,同时又非常重视社会效应,减少贫困、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这个缺口会越来越小。用捐赠补缺口和让缺口越来越小是标本的关系。这是我做影响力投资的一个逻辑。

第二,近年来社会向善、商业向善、金融向善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我刚到招行当行长的时候,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寥寥无几,当时我们还专门成立了企业社会责任同盟来推动,现在几乎所有的公司都会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华尔街的金融机构也在做善事,美国最先做影响力投资的都是高盛、摩根士丹利这些大金融机构,因为他们经历了金融危机以后正努力改变自己的形象。还有我非常欣慰的是千禧一代对社会责任的关注超出预想。未来的20年巨大财富要转到千禧一代人手里,他们有这种责任感,我觉得对社会向善充满希望。

第三,我觉得符合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五大理念。第一是创新,十九大报告里多次提到社会管理的作用,公益也需要创新,公益金融就是一种创新。第二是协调,影响力投资既看重经济效益也看重社会效益就是协调。第三是开放,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事,我们迎接更多的公益资本进入中国,中国的公益资本也可以走出去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第四是绿色,这是影响力投资和公益金融的应有之意。第五是共享,公益的目的是为了让社会更美好,让每一个人都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所以它完全符合这一理念。

我们过去40年虽然经济发展很快,但积累了很多成长中的烦恼,如贫富差距、环保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光靠政府不够,必须靠社会力量。做公益金融就有这样的效果,光捐赠不行,要把问题变成商业机会。德鲁克说过,所有的社会问题只有变成有利可图的商机,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所以我觉得影响力投资和公益金融有必然性,是未来趋势。

用现代企业管理办法管理公益组织

《中国慈善家》:你讲到国外越来越多的金融人士做公益,为什么?

马蔚华:我去年去美国考察影响力投资,发现许多影响力投资机构的负责人大部分都是来自华尔街,来自金融机构,尽管现在他们的薪酬和华尔街还有差别,但是这些人还是愿意来。

美国也经历过传统公益时代,遇到和我们现在一样的问题。没有激励机制留不住人才,不能可持续,他们突破局限提出了公益金融的概念。传统观念认为做公益不能挣钱,不能有半点风险,不能做广告宣传等,凡是用商业模式做的事公益都不能做。我认为做金融和做公益本质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需要成本最低、收益最大,都需要信息透明、控制风险、做好客户服务、搞好投资者关系,只不过公益机构是社会效益最大化,商业机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可参照管理金融企业的方法管理公益机构。

《中国慈善家》:这是你通过在壹基金的实践悟出来的吗?

马蔚华:对。另外我也学习研究了国际公益史,19世纪到21世纪,美国就完全用現代企业的方式造就了现代基金会。美国基金会都是董事会领导的,治理结构很先进,我觉得对我们今天还有启发。

《中国慈善家》:壹基金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发?

马蔚华:我刚到壹基金就遇到质疑风波,最大的问题就是社会对我们有疑问、有质疑、有抵触,信息不透明,不知道钱花哪儿去了。我觉得这个风波有社会的误解,有一些人的攻击,但是自己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像招行是上市银行,我们充分披露信息让投资人充分了解你,公益组织更应该这样,大家捐的款大家有权利了解,所以要像上市公司一样有良好的内审、外审和信息披露制度。

原来壹基金的议事规则比较民主,但是大家天天争吵,办事效率比较低,后来我们觉得需要建立一套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管理就得有良好的治理结构,招行叫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那基金会就搞理事会领导下的秘书长负责制,形成良好的管理结构和风险控制机制、服务机制。我们把每个捐款人当成客户,做好服务,内审外审信息透明,控制风险。每一个合作的NGO组织,你都要和他们搞好风险管理,不能出问题,他们的问题就是你的问题。

只有一条不能做到,就是激励机制,我们没办法发奖金,只能找一些培训机会,但是我觉得这一点是不够的。这一条软肋是以后必须解决的。

《中国慈善家》:你在实践中形成经验,又学习了国外公益慈善发展历史,经验又得到验证,可以这么理解吗?

马蔚华:我觉得壹基金完全是新的东西,我开始没太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因为当时壹基金面临很大挑战。我们开始也很气愤,要以牙还牙回击,后来从多方面分析,对方有对方的问题,我们自己也有问题—他为什么说你把这个钱贪污了?因为你没有及时披露财务情况让他了解,他对民政部的政策文件也不了解,只知道有一条说基金会年度慈善活动支出不得低于上年总收入的70%,但还有一条说对于指定用于救助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受赠财产,用于灾后重建的应当在重建期结束前使用完毕。但是大家知道第一个文件,不知道这第二个文件。

所以必须披露,让社会了解各种信息,就应该按上市银行的方式做,然后我又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他们也是这样做的,我就坚信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公益金融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出路

《中国慈善家》:怎么理解把商业的模式运用到公益领域?

马蔚华:我觉得有三方面含义。第一,用管理现代企业的方法管理公益组织;第二,用市场的原则来配置公益资源,公益组织也需要市场化竞争,做得好的、值得信任的就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资源。第三,用金融的手段实现公益的目的,比如说影响力投资、慈善信托、公益创投等。这些新生事物能够解决很多社会问题。

《中国慈善家》:用市场的原则来配置公益资源,壹基金做得如何?

马蔚华:在壹基金,过去我们的理事像阿里巴巴、腾讯、招行,对壹基金有资源倾斜,这样壹基金能够得到一些好处。后来阿里巴巴、腾讯对外全面开放了,壹基金高管把第二年的发展计划就降下来了,说因为(它们)不给我们倾斜,我们做不到了。我说那不对,必须重新修改计划,不但不能比去年低,还要比去年有进步。为什么?锻炼你的市场能力,你张手等着不算本事,以后公益资源全市场化了,谁得到市场的信任,人家就会把资源投给谁,如何做出本事让市场信任你,这很关键。

在这种情况下,我也提出了狼性精神。我在招行深有体会,我们小银行在市场上竞争,要用创新、用优质服务、用拼搏精神,不但把我们应该得到的资源得到,还要把别人的资源抢到手里,才能发展。壹基金也应该这样,这就是狼性精神。

但我发现许多公益组织缺少这种精神,缺少像商业机构在市场上那么狼性拼搏的精神。

《中国慈善家》:在公益组织提倡狼性精神,其实是比较大胆的想法。

马蔚华:对,但是公益组织也要营销,你不能坐在屋里等。当时壹基金(的合作银行)只有招行,我让他们去五大银行其他平台营销,他们开始还有很多顾虑,要面子,怕挫折,我就推着他们去。以前招行就是一次次去营销,去拼搏,去舍得面子嘛,实际上这是一种市场精神。那招行后来就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你老是顾忌面子,那社会才不尊重你呢。

《中国慈善家》:有时候会觉得使不上劲吗?

马蔚华:叫力不从心吧。你使了劲儿,效果不是那么明显,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公益和商业有很多制度环境不一样,一定的机制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形成的,没有制度环境,推动的效果可能差一点。所以我心里是明白的,不能单纯去做,公益的机制要改变,制度要变革。

这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推动,所以我才讲根本还是让大家接受公益金融和新金融。

最好的时代

《中国慈善家》:你曾经说过在壹基金做公益金融尝试要谨慎,因为实验阶段一旦出错,影响比较大。

马蔚华:我刚接手壹基金的时候,有些理事要求捐款只能存银行,后来才可以做理财,已经有很大进步了。壹基金那些钱都是公众1块1块捐来的,这种特点决定我们比较谨慎。我们在壹基金做影响力投资、慈善信托等公益金融的尝试,就选择企业捐赠的那部分钱先做实验,等到我们做出经验,再拿公众捐赠的钱来做。前提是我们必须有懂得金融的人才。

《中国慈善家》:你刚开始进入公益领域时说过,做公益比做商业难多了,现在是不是慢慢有越走越顺的感觉?

马蔚华:刚开始说那个观点是觉得,做善事为什么还不被理解?现在这种情况不一定有非常大的改变,但是你熟悉了,司空见惯了,你要了解它,努力改变它。我觉得我还好,因为传统公益我过去也没干过,也别管过去那些观念,按照自己觉得对的就往前推动,反而很超脱。

《中国慈善家》:推广影响力投资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

马蔚华:还是理念认同的问题。影响力投资在中国是个很陌生的词,大多数人还弄不清楚,我给别人讲影响力投资,讲完了都说这个事很好。我们去年12月在深圳举办影响力投资峰会,福田区领导很积极,搞了很多政策要打造中国影响力投资高地,我们就跟区里合作,最后77家金融、公益、實业、媒体等机构共同发起《香蜜湖共识》。还不到一年,现在深圳很多市领导和各类企业已经接受了影响力投资的观念,主动了解和推动,这都有一个过程。

《中国慈善家》:社会对它的态度有变化吗?

马蔚华:有。有件事我很感动,去年7月我从美国考察回来,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叫我给社会组织一些负责人讲课,预计300人,结果来听课的超过1500人,这就说明深圳这个城市对公益领域的新事物还是非常关注的,其他地方我们还要不断去推动。我相信,不用多少时间,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中国慈善家》:你提到现在是一个向善的时代,也是公益慈善面临转型的时候,你觉

得自己赶上好时候了吗?

马蔚华:肯定是。经济发展了公益慈善才能有一个快速发展。经过30年改革开放,现在正是中国公益慈善发展最好的时候,势头很好。《慈善法》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厘清了内涵,而且这是慈善面临巨大转型的过程,我们应了解全球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和转型,完全可以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慈善家》:你之前在招行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在公益方面,有没有想过希望今后留下什么样的评价?

马蔚华:我接手的时候招行还是个小银行,没有想到说要在商业里做出什么“神话”,由于我们坚持的战略比较正确,三任行长不懈推进,全行上下共同努力,又赶上这个时代,多种因素,所以它成为一个很好的案例是一种必然,我们也不说是“神话”。在公益领域仍然要有一个顺应趋势的战略,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和不懈努力,但我还是先尽心尽力去做这个事,和大家一起去推动公益的转型,它不会有一个固定的结果,只是不断地推动前行。在重大的历史时期,尽自己努力让更多的力量汇入洪流才能成功,应该这样理解。

《中国慈善家》:有过挫败感吗?

马蔚华:没有,因为会越来越感到有兴趣。这是个新领地,需要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你走在前面,你觉得是一种趋势,代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这很有意思,很有一种想象的空间。

猜你喜欢
慈善家影响力慈善
不舍放开那双手——怀念旅港慈善家郑兆财先生
慈善义卖
慈善家田家炳奉献教育薪火相传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