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萍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眼科,河南洛阳 471000)
在老年人之中,白内障属于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其病因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多种不同因素结合,如衰老、遗传和代谢障碍等,主要表现症状为进行性无痛性视力衰退,属于致盲性眼科疾病。现如今,白内障治疗最为基础且有效的方式为手术治疗,但由于手术治疗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患者心理负担,并具有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如何才能够让患者不管在身体还是心理上都能尽可能降低伤害,是我们护理工作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临床护理路径(CNP)属于一类具有计划性的护理模式,主要按照患者的疾病诊断以及手术而制定的一种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护理环节全都根据制定的护理流程来开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水平。该文现针对该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均在55~78岁之间,常规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均在58~76岁之间;两组在临床资料上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的所有参与者都在研究前被告知相关情况,并且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内容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没有严重基础性疾病以及身体状况能够接受手术;(2)根据白内障诊断标准确诊;(3)手术前的视力情况在光感~0.12;(4)无糖尿病以及精神病史;(5)能够有意识正常交流。
观察组与常规组患者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异,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以整体护理为主要。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1)患者入院时,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其患者家属详细告知入院情况,以及主治医师和科室环境等。(2)当患者入院后的1~2 d,护理工作人员需要辅助患者进行常规检查。给予相关饮食提示,提示患者尽量多食用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对于手术前夕的用药情况要仔细观察,另外适当地对患者讲解一些白内障的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疾病状况,提升自我意识。(3)患者手术的前一天,给予病患介绍泪道冲洗以及结膜囊冲洗的相关事宜。对患者进行心理沟通,疏导患者心理恐惧等相关情绪,提升自信心和安全感,可以让手术成功的患者进行相互交流,调节氛围。(4)患者手术当天,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手术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告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眼位的固定,尽量避免头部的移动,减少咳嗽、低头等动作,防止眼压增加。其次洗面时,不能用力擦洗,提示患者在手术过后一定要严格注意用眼卫生,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主治医师,防止并发症的产生,在手术后的2 h,可合理进食。(5)患者在手术后的1~2 d,耐心告知患者正确用药的方式,确保眼部卫生安全,密切观察手术伤口,提升对患者的心理辅导,协助家属,帮助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6)患者在出院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例如,注意眼部卫生,避免刺激性物体进行眼部,预防眼部出现感染的情况,三个月内可以进行合理活动,注意避免低头行为。提示患者及时进行复诊,眼部出现异常一定要来院给予主治医师观察,另外给予患者进行健康以及饮食上的宣教。
(1)患者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其中概括护理过程、病房环境以及康复效果等,总体评分为1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满意度越高,8~10分为非常满意,6~8分为满意,6分以下为不满意。(2)健康知识的宣教:同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包含白内障的相关知识,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用药情况等多个方面,总分为100分,分值在80分以上代表完全理解,60~80分为掌握基础,60分之下为没有理解。(3)术后并发症:前房积血、虹膜脱出等。(4)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所花费用。(5)患者手术之后的视力恢复情况:在患者出院后的3个月,随访视力恢复情况。(6)心理情绪:主要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判,评分越低代表心理状态越正常。
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所示,与常规组相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的心理状况评分与患者住院期间所花费的费用和时间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另外,患者在手术后的视力恢复、并发症情况与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也同样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对比
如表2所示,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7.7%,常规组患者总满意率为86.6%,结果对比观察组总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白内障是临床上最为普遍的眼部疾病,且年龄趋势逐渐增高。白内障会直接导致患者的视力产生影响,同时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最近几年以来,世界上因为白内障而导致失明的患者多达几千万,而治疗白内障患者最为快捷有效的方式即为手术,但大多数患者会因为对手术情况不明,对自身疾病的不了解等诸多因素,从而导致对手术的效果产生疑惑和焦虑。而这些因素都是目前我们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引起重视且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为了能够给予白内障患者提供更加优良的护理服务,有相关人员在白内障患者中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其中,同时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最初由美国提出,属于一种全新的护理管理方式,具有低成本、高水平等诸多优点。伴随着多年来临床护理路径的实践与应用,目前已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模式,对于提升护理效率有着重大意义。相对于其他手术而言,白内障的手术时间没有那么长,这也就对护理管理的要求格外严格。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指的是将所有环节步骤都做了一个整体的规划,条理清晰,护理工作人员只需要根据标准进行操作,这样就极大限度地预防了常规护理中可能出现的不足,能够帮助患者大大地减少住院所花费的费用以及时间,提升护理质量。
根据麻荣萍的研究结果能够看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让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对于医患之间的关系有一个良好的改进,提升了医护工作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极大限度地降低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该次观察分析结合了其他文献资料,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期间,结果显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不管在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还是综合护理满意度,都要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些良好结果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第一,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出发,对于白内障患者的住院时间,给药情况以及心理沟通、健康知识的教育都有一个清晰的制定,这些标准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护理工作人员因为粗心而导致的失误,对于患者而言,提升了自我健康意识以及疾病知识的了解,降低了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第二,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疾病知识的宣讲,与患者进行主动交流,能够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感,也能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从而达到积极配合治疗的状态。第三,辅助患者完成各项常规检查和治疗,降低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出院。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能够让护理工作更加标准化,降低护理人员工作的漏洞产生,益于让患者在身心上都能达到一个最佳状态,提升对其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建议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