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林,杨 帆,孟章进,姜桂英,方 芝
(江苏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扬州 225009)
油田经长期注水开发,地层水中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微生物群落,在低于100℃的较浅的地层中,微生物群落较为复杂,种类多且数量大,以细菌为主,主要包括石油烃降解菌、脱氮菌、产甲烷菌、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硫细菌和腐生菌等。这些细菌在地层环境长期生存的过程中,产生了较强的适应性[1]。这些微生物的存在对水质有很大影响,在油田水系统中尤以硫酸盐还原菌(SRB)、铁细菌(FB)和腐生菌(TGB)对水质的影响最大。
传统的富集培育、分离鉴定的生物学方法,只能获得生物的可培养部分,而这可培养部分仅占环境生物的百分之几,不同的生物还需要准备不同的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培养[2]。用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更全面认识环境中的生物,从环境中提取总的生物分子DNA,利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特定引物作用下,将环境中存在的生物信息分子16S rDNA进行2n倍扩增(n=30~40),这些分子经过连接到质粒上转化进入感受态细胞中,培养、选取连接转换成功的细胞,并提取其中的生物信息分子16S rDNA,对其进行测序,再与基因库中的生物信息分子16S rDNA进行对比,确定科属或种属,即构建成环境样品的基因文库[3-7]。这种方法较费时,但对研究环境中存在的物种非常有用。另一种简便快速的生物技术方法是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虽然得不到非常详尽的物种信息,但可以快速检测到生物的变化,对物种的部分信息也能有所了解。
本文用基因文库法对两个污水处理大站系统中的菌群进行普查,建立江苏油田回注污水的菌群基因组文库,并应用DGGE技术分析系统流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为后续污水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高二联和杨家坝污水处理站系统水样;离心机;PCR扩增仪;变性梯度凝胶电泳仪。
总DNA提取:将油田采集的样品摇匀,取1200mL~2 000 mL样品于离心杯中,5 000 r/min离心20 min,小心移除上清液。依次加入溶菌酶、氯仿处理,离心获得样品的总DNA。
PCR扩增:所得细菌总DNA,PCR扩增16S rDNA,琼脂糖电泳检测确认,加入特征引物PCR扩增16S rDNA V3区。
功能菌的选择性培养:根据油田腐蚀重要菌的特性,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腐生菌、铁细菌及硫酸盐还原菌,提取其总DNA扩增16S rDNA中的V3区,同样进行DGGE分析,对照其他样品,确定相关细菌,软件测定各条带亮度,分析总生物量和重要细菌的相对量。
图1 高二联和杨家坝污水处理站系统中细菌群落及分类菌DGGE
对采集的高二联和杨家坝区块12个样品,通过总DNA的提取,细菌群落的16S rDNA V3区选择性扩增,并进行DGGE检测,其结果(见图1,左图),并与选择性培养后的结果对比(见图1,右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各样品呈现不同的细菌分布特征,主体微生物较接近。其中样品3、4号细菌种类最丰富。3及4号合并建库。
根据水样的细菌丰富情况,选择3号和4号水样合并构建细菌文库。由样品的总DNA通过连接和转化,构建了相应的文库,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样本中存在大量未培养的细菌,也存在 Geobacter lovleyi SZ,Desulfobulbus sp,Bacterium B1C2-1,Arcobacter sp.R-28214, 油田细菌,Pseudomonas stutzeri A1501,Bacteroides sp,Acholeplasma sp,Syntrophobacter sulfatireducens,Desulfobulbus propionicus,Desulforegula conservatrix,Wolinella succinogenes,Firmicutes bacterium 及 Trichlorobacter thiogenes等。主要的硫酸盐还原菌为Desulfobulbus和Desulforegula。
表1 江苏油田采集样品3号和4号水样的细菌文库
表1 江苏油田采集样品3号和4号水样的细菌文库(续表)
其相对丰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油田中以未培养的细菌为主,占总体的近40%,其次是罗氏地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分别约占16%,假单胞菌约占7%,端细菌及琥珀菌分别约占5%,其他如细菌,共生菌,三氯菌及盐沼菌等各约占2%。根据油田功能菌(腐生菌、硫酸盐还原菌及铁细菌)分,腐生菌约占44%,硫酸盐还原菌约占16%,铁细菌<2%,未培养其生理生化特性不明的微生物占40%。
根据文库的细菌检测到的丰度及DGGE条带亮度的联系,利用凝胶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两个污水处理系统中细菌量及群落变化或分布,结果(见表3,表 4)。
高集污水系统中油井微生物较多,处理后逐步降低,注水井中微生物又高了;假单胞菌油井中较多,处理后降低至消失;未培养菌及硫酸盐还原菌为主体。油井中高6-58的硫酸盐还原菌(细菌量指数1 203)较高6-65的硫酸盐还原菌(细菌量指数700)高;地细菌油井中仅在高6-58存在,处理流程中逐步减少;端细菌在油井高6-65中较高,流程中仅在高二联60 m3缓冲罐出口检测到;沃氏琥珀菌仅在油井高6-58中检测到;处理流程中高二联三相分离器出口硫酸盐还原菌(细菌量指数2 161)最高,依次减少缓冲罐出口硫酸盐还原菌(细菌量指数1 337),高二联注水泵进口硫酸盐还原菌(细菌量指数1 353)。
杨家坝污水处理系统中,处理流程中细菌量较高,随处理过程而减少,种类较少,仍然以未培养菌及硫酸盐还原菌为主体。该系统中,假单胞菌、地细菌、端细菌及沃氏琥珀菌几乎没有,仅在杨家坝注水泵进口检测到不足10%的地细菌。
油井中硫酸盐不同,卞东中转站硫酸盐还原菌(细菌量指数3 598),郭塘中转站硫酸盐还原菌(细菌量指数1 544),闵18中转站硫酸盐还原菌(细菌量指数3 150),处理流程依次增加,杨三相分离器出口(硫酸盐还原菌细菌量指数3 567),高100 m3沉降罐出口(硫酸盐还原菌细菌量指数4 681),杨家坝注水泵进口(硫酸盐还原菌细菌量指数4 737)。
表2 检测到的细菌相对丰度
表3 高集污水处理系统细菌群落分布
表4 杨家坝污水处理系统细菌群落分布
按油田功能分类细菌的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高集和杨家坝区块污水中以腐生菌为主,其次是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相对较少。值得注意的是,在卞东中转站水样中铁细菌较多,硫酸盐还原菌未检测到;高6-65水样中,铁细菌较硫酸盐还原菌多。
(1)用基因文库法对高二联和杨家坝污水处理站系统中菌群进行普查,建立了回注污水的菌群基因组文库,发现水样中以未培养的细菌为主,占总体的近40%,其次是罗氏地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分别约占16%,假单胞菌约占7%,端细菌及琥珀菌分别约占5%,其他如细菌,共生菌,三氯菌及盐沼菌等各占约2%。根据油田功能菌(腐生菌、硫酸盐还原菌及铁细菌)分,腐生菌占约44%,硫酸盐还原菌占约16%,铁细菌占<2%,未培养其生理生化特性不明的微生物占40%。
(2)通过DGGE分析发现,高二联集输系统中铁细菌增加,而SRB减少。杨家坝集输系统中,铁细菌和SRB均增加。铁细菌在高二联集输系统中比杨家坝集输系统中多,而SRB在杨家坝集输系统中比高二联集输系统多。
表5 油田水系统中分类菌的分布情况
(3)通过基因文库法和DGGE技术对污水处理站系统中菌群分析,有利于了解污水处理系统中细菌种类和分布情况,特别是油田常见危害菌(SRB、TGB、FB)的分布,为后续治理细菌起到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