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结构对流动摊贩收入的影响研究
——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

2018-11-15 03:28杨悦白宁
关键词:摊贩销售收入中年人

杨悦,白宁

流动摊贩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一直存在于城市之中。流动摊贩与各地城管的冲突事件频频发生,早已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流动摊贩这一职业具有工作时间不固定、工作强度大、收入低、无社会保障等特点。选择从事流动摊贩这一职业的人群通常是农民工、下岗职工和年龄较大的无收入者。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地摊一族”,流动摊贩不再仅仅是迫于生计寻求谋生道路的城市弱势群体,也不再仅仅是中老年群体的专属职业。在被调查的181个流动摊贩中,18~35岁的年轻人比例最高,占调查总人数的62.98%,36~60岁的中年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2.60%,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仅占调查总人数的4.42%。如今,这种城市新现象大都出现在高校附近、繁荣商圈周边,年轻人正在以自己独有的优势挤占着摊贩市场。

目前,城市出现的流动摊贩年轻化现象需要众多学者去揭示和研究,以帮助我们思考政府职能应该如何转变、城市摊贩管理模式应该如何发展。这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和谐、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选取西安市长安区的流动摊贩为研究对象,针对流动摊贩中年轻人居多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的焦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流动摊贩队伍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为何摊贩内部的竞争加剧?在竞争性的摊贩市场中,年轻人以什么优势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各年龄段流动摊贩的收入状况如何?本次研究在第一节从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3个角度综述对流动摊贩的现有研究;第二节提出了研究假设;第三节、第四节提供了实证的数据、方法和结果;第五节得出研究结论;最后在文末提出对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国外城市流动摊贩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现已形成了城市摊贩的综合特征、身份认同和利益诉求的研究体系。国内对流动摊贩的关注始于2000年[1]。改革开放40年,市场经济得到了繁荣发展,与此同时,流动摊贩与社会各个方面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国内学者开始重视对流动摊贩的研究。法学视角下的流动摊贩研究主要集中于法律规制和摊贩合法化。对于流动摊贩屡禁不止的现象,邓桐玲和候军亮都认为此现象反映了法律规定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匹配,流动摊贩管理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法律规制不完善[2-3]。在流动摊贩合法化的问题上,我国学者争议不断。赵珊认为无论从法学意义,还是从经济学意义或是社会学意义来看,流动摊贩都应该合法化[4]。陈那波等人以Z市城管执法人员为研究对象,聚焦于一线行政人员的自由量裁行为,运用“街头官僚”理论和“扎根理论”展示了城管采取“帮扶”到“罚款”等策略导致的4种不同结果,为研究我国当前一线行政执法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5]。从经济学角度看摊贩产生的原因,吴素芬认为地摊经济属于传统的非常简易的经济形态,社会及市场对它仍有一定的客观需要[6]。崔占峰对进城流动摊贩问题的根源和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进城摊贩的形成根源于农业衰败的推斥力、城市繁荣的吸引力和土地圈占推挤力的合力,而流动商贩问题本质则是劳动力民生权利、部门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7]。他还认为,进城流动商贩问题包括流动性爆发和治理问题,应该从市场和政府之间寻求出路,从宏观到微观形成一个“三维九元”的治理体系[8]。刘新宇在其博士论文中用劳动经济学的模型系统分析了摊贩的劳动力配置行为、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和环境资本投资行为,将产权经济学原理引入摊贩治理场景从宏观层面帮助政府相关部门对政策做出根本性调整[9]。在管理学研究方面,吴文良等人对流动摊贩的管理进行了双重考量,探讨了严管与引导的关系、数量多与少的关系、适度与过度的关系以及法制与情怀的关系[10]。吕燕对扬州市流动摊贩城管状况进行了调查,认为城管和摊贩之间冲突不断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维护城市公共秩序的目标、价值取向、具体手段与摊贩生存保障权利之间存在矛盾[11]。杨志军通过分析GY市和HX区摊贩和城管的行为,发现二者是一种动静结合的互动过程,应当按照五大发展理念,从人本意识、源头治理、清单制度、管理能力4个方面采取措施,构建摊贩和城管的良性互动关系[12]。张延吉等人以北京市甘露园社区为例,通过对流动摊贩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提出应通过协商式规划为摊贩经营预留空间,进而探索弹性管理、摊贩自治等长效治理机制[13]。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流动摊贩的治理,无论是从法学角度还是管理学角度,学者们都致力于解决摊贩治理的难题。本次研究揭示的流动摊贩年轻化现象鲜有关注,只有极个别文献资料注意到与之有相似点的“摆客”现象。我们以西安市长安区的流动摊贩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流动摊贩的年龄结构对其收入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研究假设

首先,基于劳动力流动理论对摊贩市场竞争加剧进行分析。劳动力流动是劳动者的自主选择行为,在选择的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影响着劳动者的决策。研究表明,年龄是劳动力迁移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根据劳动力流动决策模型,年轻劳动力使得摊贩市场加剧的原因有2个方面。其一,相比中年群体,年轻劳动力心理成本较低,具有更大的流动性。同时,年轻人对上体恤老人、对下抚养子女的经济负担相比中年人轻,有较大的意愿选择稳定性不强的流动摊贩。其二,流动摊贩这一职业机动灵活、成本低、风险低,适合大部分积蓄少的年轻人自由加入或退出,转向流动摊贩的年轻人认为选择从事流动摊贩工作比之前的工作状况(或失业)好,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或者更多的收入,抑或是更多的满足。这2个方面的原因使得年轻人在整个岗位流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年轻人摊贩市场内部的竞争也随着大量年轻人的加入日益加剧。

其次,我们用劳动力的质量竞争来考察流动摊贩群体内部的竞争差异。年轻摊贩具有以下竞争优势。其一,年轻人的体力好,精力充沛,适合长时间蹲守和不定时转移,相比中老年群体,可在体力允许的范围内延长经营时间,并且在城管管制时迅速逃跑,容易避免发生争执、财物没收等情况。其二,年轻人能够快速跟进消费者的需求,根据消费群体的偏好和流行趋势改变或更新所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质量、类型,尽可能地抓住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消费群体,出售适销对路的商品。其三,年轻人更容易了解、掌握新型支付方式和营销渠道,做到线上、线下同时获取收入。一部分年轻人在线上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加好友等方式与消费者及时沟通,达到了宣传产品和扩大影响的目的。

在此,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流动摊贩的盈利水平表示为:

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不同的是,本次研究将Q视为流动摊贩的盈利水平,设定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的盈利水平分别为 Q1、Q2、Q3;A为前期投入的不变资本;L为劳动投入;K为流动摊贩的人力资本;M为城管的管制力度和水平;A为固定不变的常数,且 A>0,α+β+γ=1。

将式(1)中流动摊贩的劳动投入L写成体力(P)的函数,将人力资本K写成流动摊贩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程度(D)、对使用网络的熟悉程度(I)和对城管的应对速度(V)的函数。其形式分别为:

式(2)中,劳动投入L与体力P成正比关系;式(3)中,人力资本K与D、I、V成正比关系。

将式(1)分别对 P、D、I、V 求偏导数得:

设定年轻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体力分别为P1、P2、P3,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程度分别为 D1、D2、D3,对网络的熟悉程度分别为I1、I2、I3,对城管的应对速度分别为 V1、V2、V3。 那么,一般地:

根据式(5)和式(6),在给定A和M的情况下可得出:Q1>Q2>Q3,即年轻流动摊贩的盈利能力大于中年人,中年流动摊贩的盈利能力大于老年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从摊贩中年轻人居多的现象得出较为明确的推论:在摊贩内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年轻摊贩具有的种种优势导致大部分摊贩市场被年轻人占据。相比中老年群体,年轻人可以获得较高的收入和利润。据此,我们提出以下5个假设:

H1:在流动摊贩行业中,年轻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收入状况明显不同,即年轻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收入状况具有显著性差异。

H2:在流动摊贩行业中,相比中老年群体,年轻人的收入情况更好。

H3:年龄对流动摊贩的月销售收入有显著性作用。

H4:年龄对流动摊贩的日销售收入有显著性作用。

H5:在流动摊贩行业中,相比中老年群体,年轻人能获得较高的日销售收入。

三、数据、变量和处理方法

(一)数据采集

本次研究始于2016年10月,结束于2017年4月,选择西安市长安区的流动摊贩作为研究对象。其原因是随着大学城的新建,高等院校的学生大规模集聚,消费潜力大大增强,不仅促进了周边商业区的蓬勃发展,而且形成了高校独有的繁荣商圈。高校周边蕴含着无限商机,许多人都想加入其中分得好处,流动摊贩则是众多争先盈利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市长安区是西安市南部主城区,被称为“西安市城乡结合部”和“南部大学城”,大量的学生为流动摊贩带来市场,居住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城市下岗职工和年轻人群体们成为流动摊贩的主体。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操作,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在被调查的182位流动摊贩中剔除1个18岁以下的未成年者,18~35岁的年轻人有114个,比例最高,占调查总人数的62.70%。这114个年轻人主要包括就近居住的贫穷农民、部分农民工、未谋求到合适工作且处于过渡期的暂时失业者、曾在私企打工的主动失业者、创业者、曾经创业失败者、有固定工作的低收入者、孩子上学需要接送的家庭少妇等。

(二)变量选取与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使用方差分析和多元逻辑斯蒂回归方法。方差分析是为了考察不同年龄段流动摊贩的收入情况是否具有差异;多元逻辑斯蒂回归方法是为了考察年龄结构对流动摊贩收入的影响。此处主要介绍回归分析涉及的变量。

根据研究假设和分析目的,本次研究分别使用“流动摊贩的月销售收入”“流动摊贩的日销售收入”2个变量作为因变量,代表了流动摊贩的收入状况。结合数据采集情况,本次研究选取了“年龄”“户籍”“性别”“文化程度”“行业”“经营时间”作为因子纳入模型,回归时设定了逐步向前回归挑选因子。逻辑斯蒂回归模型中的变量设置见表1。

四、年龄结构对流动摊贩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流动摊贩月收入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流动摊贩本身就是一种出售商品和服务的自就业形式,最根本的目的是获得收入,谋求生存。在被调查的182个流动摊贩中,38.5%的流动摊贩认为“收入可观”是从事该行业的原因之一。其中,年轻人占据了81.4%,而且10.2%的流动摊贩将“收入可观”视为从事该行业的最主要原因。可见,“收入可观”是大部分年轻人从事流动摊贩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增大,流动摊贩的月收入误差均值由3.05降低到1.38,可见,年轻摊贩的收入状况比中老年摊贩的收入情况要好,验证支持了H2。

在流动摊贩中,年轻人分别和中年人、老年人的月收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有显著差异,差值分别为0.714、1.678;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月收入有显著性差异,差值为0.964。因此,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年轻人与中年人、老年人的月收入存在显著差异,H1得到验证和支持。

(二)多元逻辑斯蒂回归

当分类型因变量有j(j>2)个时,使用多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设因变量有1,2,…,j个,自变量有k个,通常选择1个和总预测准确率相近的类型或者是众数类型作为参考类型(如以最后一个水平作为参照水平)与其他类型对比,同时拟合(j-1)个广义Logit模型:

αi,βi1,βi2,…,βik是待估的未知参数。

上节方差分析得出,各年龄段流动摊贩的月收入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本节欲探究流动摊贩的年龄是否对月收入产生显著性影响。本次研究使用“1 500 元以下”“1 500~2 500 元”“2 501~3 500 元”“3 500元以上”来描述流动摊贩的月收入情况,理论上因变量为有序分类,宜建立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但是,对模型进行平行线检验,p=0.509>0.050,未通过检验,应建立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表1 逻辑斯蒂回归模型中的变量

以流动摊贩的月销售收入为因变量,以年龄、文化程度、行业、性别、经营时间、户籍为因子,进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并采用逐步向前回归的方法,挑选出对月收入有显著性作用的因子。最终“年龄”未进入模型,“文化程度”和“行业类型”被引入模型,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统计显著(Sig.=0.027<0.050,Sig.=0.032<0.050),H3没有得到支持,年龄对流动摊贩的月收入并没有显著性作用。

以流动摊贩的日销售收入为因变量,选取日销售收入为200元以内作为参照,采取逐步向前回归挑选变量,最终“经营时间”“年龄”“行业类型”被引入模型,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统计显著(Sig.=0.000<0.050)。在拟合系数检验表中,皮尔逊和方差统计量的显著性水平都较大,因此模型很好地拟合了数据。依据年龄和日销售收入的多元逻辑斯蒂回归结果,3个自变量的卡方统计量的显著性水平为Sig.=0.000<0.050,因此它们在模型中的作用是显著的,H4得到验证和支持。

(三)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参数估计表,日销售收入为200~500元对应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为:

日销售收入为200~500元的流动摊贩,其中年轻人和中年人的参数估计值均为正,对应的显著性水平Sig.=0.000<0.050,都通过了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在“经营时间”和“行业类型”不变的情况下,和日销售收入为200元以内的流动摊贩相比,年轻人和中年人概率要大得多,也就是说,相比日销售收入为200元以内,年轻人和中年人更可能达到200~500元的日销售收入。在相同的收入层次里,年轻人和中年人对应的参数估计值分别为18.413和16.878,年轻人相比中年人概率更大一些。其中,在年龄、经营时间相同时,从事餐饮行业的流动摊贩相比日销售收入为200元以内的流动摊贩,他们的日销售收入为200~500元的概率较大。“经营时间”参数估计值对应的显著性水平都大于0.050,没有通过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其他情况相同时,不同经营时间的流动摊贩的日销售收入在200元以内和200~500元之间可能没有明显的差别。

根据参数估计表,日销售收入为500元以上对应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

同理分析,日销售收入为500元以上的流动摊贩,年轻人的参数估计值为正(1.294),对应的显著性水平Sig.=0.040<0.050。其他因素不变时,相比日销售收入为200元以内的流动摊贩,年轻人的日销售收入更可能达到500元以上。中年人的参数估计值为负(-1.431),对应的显著性水平 Sig.=0.000<0.050,也通过了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和日销售收入为200元以内的流动摊贩相比,中年人的销售收入达到500元以上的可能性较小。“行业类型”和“经营时间”的参数估计值对应的显著性水平都大于0.050,没有通过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其他情况相同时,不同行业类型的流动摊贩(或者经营时间不同)的日销售收入水平在200元以内和500元以上之间可能没有明显的差别。

显然,H5得到了充分验证和支持。在流动摊贩行业中,相比中老年群体,年轻人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较大。

五、结论和建议

本次研究通过对18~35岁、36~60岁、60岁以上这3个年龄段的流动摊贩的月收入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通过2次建立多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对流动摊贩的月收入和日销售收入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在流动摊贩行业中,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群体的月收入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年轻人的收入情况较为可观。其二,年龄对流动摊贩的月收入无显著性影响,对流动摊贩的日销售收入有显著性作用,且相比于较低收入层次,年轻人的日销售收入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年龄对流动摊贩的月收入无显著性影响,对流动摊贩的日销售收入有显著性作用的原因有2点。第一,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把流动摊贩作为自己的全职职业,各个流动摊贩的月有效经营天数不同,尤其是年轻人和中年人、年轻人和老年人相比,一部分年轻人只在周末假期或下班闲暇时间出来摆摊,而绝大部分中老年群体都将其作为谋生的唯一出路。第二,流动摊贩的月收入中可能夹杂着除摆摊收入外的其他收入,在进行问卷调查时,并未对月收入这个选项进行具体划分。因此,月收入无法准确地刻画3个年龄段的流动摊贩在赚取收入方面的差异,而日销售收入能更好地体现流动摊贩的盈利能力。以“月收入”作为因变量的模型无法引进“年龄”因子,而以流动摊贩的“日销售收入”作为因变量的模型中,“年龄”因子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显著性作用,可见,实证的结果恰好验证了上述原因。

针对当前城市摊贩年轻化的现象,我们提出以下2点建议。

(一)积极调研,对症下药,促进城市摊贩管理与时俱进

当前,大量年轻人加入“地摊一族”,流动摊贩的人员构成也随之变化,针对摊贩的管理也应该随着主体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这种城市新现象应该引起城市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深入基层,实地走访调研,考察现阶段摊贩队伍的年龄分布、户籍、性别、人员构成、迁移距离、子女教育、社会保障、收入状况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全方位了解流动摊贩的利益诉求,准确把握城管和摊贩的矛盾结点。在此基础上,创新摊贩管理模式,使城市摊贩管理与时俱进。

(二)科学引导,加强培训,提升摊贩人力资本存量

在流动摊贩屡禁不止的情况下,首先,政府应充分了解目前经济形势下流动摊贩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避免一味地禁止和驱赶,最大限度满足摊贩的利益和消费者的便利,在不妨碍交通和市民正常生活前提下科学引导流动摊贩在合理的区域摆设摊点。其次,城市管理部门应该对其进行规范化培训,包括讲解摆摊设点的规章制度、宣传食品安全和诚信经营,努力平衡政府、摊贩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政府应将摊贩的培训纳入公共财政支出,对摊贩中的不同人群进行针对性培训,一手抓促进年轻人重新就业,一手抓避免中老年再次失业。对流动摊贩中的年轻人群体,进行创业培训,促使一部分年轻人走上自主创业道路。同时,根据摊贩意愿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尽可能多的年轻人进入正规部门就业。对中老年群体也应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使其在竞争加剧的摊贩市场中求得立足之地,避免被大量年轻人挤出摊贩市场。

猜你喜欢
摊贩销售收入中年人
误 会
中年人如何笑傲职场
跨过“中年危机”——陕西中年人群就业状况调查
我们中年人才不过购物节
海南:学校周边200米禁摆食品摊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销售收入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销售收入
陕西法士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2014
协作自治:摊贩治理的昆山之道
2013年修船完成产值表、修船销售收入表、修船艘数表、修外轮创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