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作品

2018-11-15 01:30
艺术家 2018年9期
关键词:刘瑾摄影展幽灵

刘 瑾

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江苏省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现居北京,当代视觉艺术家。

创作涉猎绘画、行为艺术、当代摄影、装置艺术、视频艺术,作品被国内外众多私人藏家及机构、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个展情况:

2016年“童话”,北京·丹麦文化艺术中心;2013年“无处可逃——刘瑾个展”,北京/斯图加特库帛·H画廊;2012年“戴眼镜的人——刘瑾观念肖像摄影展”,北京·798艺术区四面空间等。

群展情况:

2018年“摄影是非——中国当代摄影展”,河北石家庄万营艺术中心;2017年“Fresh Eye——国际艺术家在丹麦奥胡斯IMAGE GALLERI”“东学西见——中国当代艺术在纽伦堡”“德国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艺术系列之二”;2016年“童话——刘瑾丹麦摄影展”,江苏宜兴博物馆;2015年“图像的重构”,意大利特莱维索卡萨雷斯博物馆。2014年“中国当代摄影2009—2014”,中国·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等。

《童话的新装》

2015年夏天,我受丹麦艺术基金会以及Galleri Image的邀请在丹麦奥胡斯做驻地摄影创作。很多中国人都是看着安徒生童话启蒙长大的,童话是普通的中国人对丹麦最直接的印象,我以“童话”为线索展开了此次驻地之旅。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童话通常是虚构、荒诞的,是一种不切实际、对幼童的启蒙。对我来说,童话有着复杂、意味深长的隐喻。童话最初的写作并非是给儿童的启蒙,童话是一种充满隐喻和反讽的文体,用虚构、幻想、不着边际的故事,揭开看似真实却虚假的现实。我们以为真实的现实,反而充满着假象。童话,虚构但真实;现实,真实却虚假。

我在丹麦的驻地创作中,以北欧自然环境为主要的拍摄背景,一个、多个彩色幽灵的形象不断出现在奥胡斯、哥本哈根的各个角落。明亮单纯的色彩是我来到丹麦后最直观的感受,宁静、祥和、快乐,曾经童话中的虚幻的美好愿景都已成真。而幽灵是介于人界与灵界的一种模糊的实体,他们在不同于人界的维度中存在,时而穿越进入人类世界,虽然人类对幽灵充满着恐惧与不安,但幽灵能够在更高维的世界看到人界的实相。对我来说,幽灵也是对童话的一种隐喻,模糊、不确定的实体,看似虚构、超现实又荒诞,但着实真实,而日常的真实却是种虚假。对于来自异国,在丹麦驻地的我来说,某种程度上也好比是“幽灵”,一种模糊、不确定的异类存在,被遮蔽了某些事实,但又能超越此刻的现实。我以此来提示自己也提示观者以一种“童话”的、“幽灵”的异质视角重新看待过去、现在、他国与自我。

我以“幽灵”重现“童话”,重走“童话”的足迹。安徒生在其童话作品“光荣的荆棘路”中描述了一条连接上帝与人间,充满荆棘的灿烂光带,超越时代,通向永恒。童话,就是这条通向永恒、充满荆棘的灿烂光带。

2016年7月20日于北京东郊农厂艺术园工作室

刘瑾 《安徒生的小屋》 140cm×175cm 摄影作品 2015年

刘瑾 《城市的黄昏》 180cm×220cm 摄影作品 2006年

在我的作品中,天使代表了往昔美好的记忆和纯粹的人性理想。在当下的中国历史现实中,人性的观念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更加多样化。人性依附在天使的身上,正在旁观和见证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

《受伤的天使》系列作品正是以当代中国城市日益发展及社会变革为背景展开的艺术叙事,从而进行观念的意义阐释。作品展现了在城市巨大的变迁中,个体生命的生存感受,脆弱的肉身在这高度物化的世界中,体验着不同于前代的孤独、紧张、严酷、无奈、彷徨,同时又带着往昔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刘瑾

刘瑾 《海上的天空》 140cm×175cm 摄影作品 2015年

刘瑾 《黑木屋》 140cm×175cm 摄影作品 2015年

刘瑾 《静谧花园》 140cm×175cm 摄影作品 2015年

猜你喜欢
刘瑾摄影展幽灵
“希望”摄影展
快把我哥带走
张超摄影展
最初的面孔 肖全摄影展
黄凤仪、刘瑾、王然乐、赵雨婷作品
公益摄影展《走进走近》福州开展
1916年的幽灵
被剐3357刀的太监
史上最富有的太监刘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