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11-15 07:57曹德星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1期
关键词:踝关节出血量关节

曹德星

踝关节骨折为骨科发病率极高的一种, 以往临床治疗踝关节骨折时, 主要应用手术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 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 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预后不理想[1]。伴随医学水平不断提高, 闭合复位内固定疗法逐渐被应用在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并且取得较好的反响。本文作者对50例应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研究, 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部分参考数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32例, 女18例;年龄20~82岁, 平均年龄(54.18±11.26)岁;致伤原因:跌倒16例, 交通事故9例, 重物砸伤7例, 高处坠落12例, 其他6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33例, 女17例;年龄21~83岁,平均年龄(54.75±11.37)岁;致伤原因:跌倒15例, 交通事故10例, 重物砸伤8例, 高处坠落12例, 其他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腰硬联合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全麻)后, 取平卧位, 使用下肢止血带进行止血, 接着按照顺序将外踝、内踝、后踝一一固定。若患者为外踝骨折者, 以后外侧入路切开, 充分暴露骨折处, 解剖复位后选择踝外侧处将钢板置入, 再固定;若患者为内踝骨折者, 选择内踝下设置弧形切口, 准确复位后再使用空心螺钉固定;若患者为后踝骨折者, 牵开跟腱, 接着准确复位后再使用空心螺钉固定。

1. 2. 2 观察组 患者应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将患者放置在牵引床, 对骨折端进行牵引复位, 钢板长度由患者骨折段长度来决定, 从外踝尖上设置一个纵向且长度为1.5~2.0 cm的切口, 腓骨断端不需要显露, 对力线进行纠正并旋转, 再使用长度合适的半管型钢板从远端切口肌肉与骨膜处逆行到折部位外侧开展间接复位治疗, 等到患者满意复位的位置后, 再选择钢板远侧小孔内将1~2枚螺钉打入, 行临时固定, 骨折端不剥离, 使用桥接模式以及单齿钩间接复位骨折, 将力线纠正恢复至腓骨长并旋转, 成角后再选择骨折近端处将2~4枚螺钉拧入, 然后开展踝部骨折内固定术。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详细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 患者踝关节肿痛退去, 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行走正常, 为痊愈;踝关节肿痛显著好转, 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行走正常, 为显效;患者踝关节肿痛有所好转, 关节功能有所受限, 运动时会产生疼痛感, 为有效;患者踝关节肿痛无改善, 关节活动被限制, 日常生活严重被影响, 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n(%)]

2. 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骨折愈合时间(周) 住院时间(d)对照组 50 63.07±7.12 44.56±3.58 14.37±1.78 14.38±2.98观察组 50 41.02±6.15a 17.14±5.26a 10.92±1.31a 9.64±2.89a t 16.5722 30.4727 11.0381 8.074 P<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人体关节中, 踝关节为较重要的负重关节之一, 尽管关节面积较小, 但承重力大。研究报道指出, 大多数踝关节骨折为关节内骨折, 因此, 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重点关注患者的关节面准确复位与固定, 才能够保证手术成功率以及治疗效果[2]。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主要为手术切开, 再使用钢板内固定, 能够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损伤, 并且疼痛也较为严重, 甚至还较容易诱发一系列并发症。

目前治疗踝关节骨折时, 以内、外两种固定术式为主,而治疗目的则主要为恢复至正常解剖复位与原有解剖关系,维持稳定匹配关节, 争取早期开展活动及骨折愈合, 避免产生关节炎[3]。内固定手术是最近几年的新技术, 且已被普遍用在多种骨折治疗中。此外, 内固定手术后患者还能够尽早开展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进而降低并发症(比如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与此同时, 外固定手术需要耗费很长的手术时间, 极易给患者关节功能带来没有必要的损伤, 但是内固定手术却能够有效预防上述现象的产生。鉴于踝关节附近组织薄弱, 存在大量血管神经结构和肌腱经踝关节抵达足部,为此缺乏局部血供与软组织, 踝关节受伤后再加上手术的实施, 愈合难度大, 为此, 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以及软组织处理方法意义重大[4]。

虽然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效果良好, 但骨折造成的淤血、水肿及充血等症状易致使患者出现局部软组织疼痛、肿胀现象, 严重时还会诱发关节肿痛以及关节僵硬现象, 对踝关节骨折复位造成不良影响。再加上术后康复训练与健康指导得不到重视, 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质量,甚至诱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为此, 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后, 医护人员还需要适当指导患者复位后开展早期功能康复训练[5-8]。与此同时, 医护人员还可以给予患者合适的红外线辐射灯理疗, 加快炎症渗出液吸收速度, 促使肌肉痉挛得到改善, 从而取得消肿止痛的效果[9,10];嘱托患者使用适度的热水进行沐浴, 从而避免肌腱粘连现象的产生, 软化切口瘢痕, 并且对关节僵硬进行预防。

本研究中, 对照组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观察组应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充分表明了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方式遗留创伤小, 出血量少, 并且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巨大的影响, 有助于骨折端的血运重建, 加快骨折的愈合速度, 促使患者早日痊愈。

综上所述, 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闭合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 可以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踝关节出血量关节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小切口下重建喙锁肩锁韧带及前上关节囊复合体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中老年大骨节病踝关节影像特征分析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