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嬉嬉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娄桥河庄小学
道德情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思维认知以及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其对一些是是非非还无法进行有效的分辨。为了促进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小学基础教学不仅仅注重基础文化学科的教学,而且还包括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在该课程中通过教师的专业引导对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引导小学生樹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为什么要重视小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培养?很少家长及老师会这样地问自己,假如学生不能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那将会是每个老师及家长最痛心的一件事。小学生处于感官及神经系统的巨大变化期,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还在形成过程中,要想使小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就必须在这个时候重视其道德情感的培养。在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更是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及道德准则的重要时期,学生家长及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督促他们在生活及学习中加以践行,加强道德自律。
当前,很多教师仍以书本内容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单一,授课主要以课本知识的宣读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仅注重理论知识传播,难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情感体验及感悟。道德教育也采用传统讲授模式。因情感是人的主观感受,故而,这种教学方式很难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仅向学生灌输大量道德知识,学生只会注重理论知识掌握,很难实现道德情感的内化,有违道德情感培养初衷,难以使小学生具备较好的思想基础,继而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加以约束。
一方面,受制于传统教学观念,教师与学生不能够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交流,从而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不足,并未达到理想的道德情感培养效果,难以真正触发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师资力量缺乏,没有专业的任课教师,多由班主任或语文教师兼任,相对的对于这门课程的课时设置较少,难以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进行情感渲染,无法触发小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纵观该门课程教学现状,并未真正达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协调与统一。任课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培养,采用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不注重观察小学生的行为及情感动向,不注重对其进行引导,也没有真正实现道德情感熏陶。实际教学中,并未明确道德情感培养目标,在实践中仅注重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情绪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所谓的情景教学,指的是根据故事情景、表演等方式创建道德的情景环境,形象直观地呈现一种道德观点,并以此渲染某一种氛围。通过教学情景,将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有效地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首先,可以渲染气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情感是在某一个情景中出现的,尤其是小学生的情感,与某些环境和气氛息息相关。而且,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愉悦,而悲伤的气氛中很容易产生伤心的感觉。
小学生虽然作为课堂的主体,但受到其自身思维认知以及情感表达方面的局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课堂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内心活动,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每节课制定一个讨论主题,各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抒发自身的所思所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深入到各小组的讨论交流中,充分的了解小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并且专业的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强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且实现了双方情感方面上的交流对话,真正的引导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养成。
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过程中,都会通过榜样的作用感染学生,所以,如何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可以讲述一些感人事件。其次,要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树立良好的榜样。在介绍完一些人物事迹之后,可以结合班级里一些比较出众的学生,进行赞扬和嘉奖,将他们的行为作为榜样,感染其他同学。这样,既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可以有效地感染其他同学。最后,对于榜样人物的事迹,必须要进行深入地分析,结合思想理念,增强孩子们的道德观念。让他们以模仿为主,然后慢慢地向内心改变,从而有效地发挥模仿的作用。另外,必须要深入地分析榜样人物行为的精神,阐述他们的道德目标和动机,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在遇到同样的情况时,自己应当怎样去做、如何去做。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综合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在教学中,教学方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指导,探索能够有效提高这门课程课堂实效的措施,正确的把握这一课程的性质,不断完善教师的进修培训体系,对学生和老师都加强监督,促进教师这一学科的成长和相关学习途径,丰富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