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廉政思想对当代青年干部廉政教育的启示

2018-11-15 00:46
长江丛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青年干部张之洞廉政

刘 琼 唐 春

张之洞(1837-1909)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虽祖籍河北南皮,但生于金州、长于金州,思想文化根基也大体形成于金州。一生跨越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活动范围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思想文化及学术等领域。集封建官僚、近代企业巨头、军事家、教育家、学者于一身。张之洞一生始终以廉为本,极力倡导清廉俭朴勤政之风气。

一、张之洞廉政思想

(一)廉于自身

张之洞一生严于律己,俭约朴素,不事聚敛。他深知“治人必先治己”的道理,认为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正己率属,上行下效”。[1]为此,他“服官所到,从不收受属吏馈送礼物”,居官四十余年,位及一品,却常常手头拮据,“任疆寄数十年,及卒,家不增田一亩”。[1]去世后,囊橐萧然,且不说“为子孙后辈计”,连治丧所需费用,也是门人、僚属的赙燧。

(二)廉于本职

张之洞曾说:“我所讲究者乃公利,并非私利。私利不可讲,而公利却不可不讲。”[2]基于此,张之洞在公务上兢兢业业,不惮劳苦,正身率职。

据《石遗室文集》卷一《书广雅相国逸事》记载,张之洞每日凌晨开始工作,午饭后睡觉,“入夜复兴”,“悉如日中”,一天当两天用,终年如此。其撰拟奏稿公文,不假手他人,月脱稿数万。遇有重要奏议,往往闭门谢客,终夜不寝,数易稿而后成。有时,书札已发数百里,又想到有数字不妥,便急令追回,改定再发。[3]张之洞曾言,“洞自为外吏以来,如日行荆棘中,愈入愈深,毫无佳境。”[1]

作四川学政时,张之洞亲历各地考察,大刀阔斧清除教育流弊。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走遍川省15个府、10个直隶州、5个直隶厅。在抚晋任上,张之洞整顿吏治,兴革晋省诸事,“百废俱举”,无不尽心尽职,身体力行。以致三年下来离任时,因“劳顿过度,心忡气喘,须发多白,行时甚病,途中时用药饵,不能兼程”。[4]在粤,“内防外援,应接不暇,兵、食兼筹,无一不难”。[1]但在张之洞“夜以继日,寝馈不遑,并无片刻休息”的努力下,粤省财政窘迫日蹙的状况出现了转机。

(三)廉于人民

以民为本,造福于民,是他一生保持廉洁的思想基础。他“尝考从古帝王所以享国久长者,财力、兵力、权谋、数术皆不足恃,惟民心为可恃”[1]。他曾训导后辈:“悉故乡风味、稼穑艰难,于宦途世事未必无益。”[1]他认定“官无瑕疵,四民自然畏服,不必专心致志惟务钳民之口,须当惠法兼施,方尽父母斯民之道。”[5]他的奏折中,多表露出忧民之情。1879年,徽辅旱灾,“逃荒乞丐充塞运河官道之旁,倒毙满路。”张之洞疏请“速筹荒政”,并建议“借款平巢”、“分地劝贷”、“井工贷贩”,以确保“灾民全活必多[1]。

(四)廉于社会

不计名利,不谋私利,“专心为民”。其光明正大的气魄、作风,使倡导的“名节廉耻”[1]正气,给腐败骄奢的官场带来了缕缕清风。作京官时,“不避嫌怨,不计祸福”,[1]敢于直言,成为清流的一名重要骨干。作为一方疆吏,他不以邻为壑,而是“不分畛域,通筹大局”[4]。“从来举大事者,必须毅然担当,不计小利小害乃能成功”[1]。

二、当代青年干部存在的不良廉政行为

(一)缺乏公仆意识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少数官员的贪欲和享受淹没了,本该为百姓谋福利的权力却成了少数人用来追求私利的工具。一些干部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将职业公共权力视为私人产品或个体力量,并且凭借这种力量凌驾于他人之上,“我就是法 法就是我”的观念在一些干部的言谈举止中不时有所流露,处处显示出他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有的是官僚主义思想严重,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群众,不负责任,乱搞政绩工程,欺下瞒上。

(二)责任意识淡薄

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对这四种责任缺少深刻的认识。一是对政治责任缺少认识。二是对法律责任缺少认识。三是对行政责任缺少认识。四是对道德责任缺少认识。

(三)享乐主义成为时尚

“及时行乐”成为一些干部的生活哲学,享乐主义蔓延开来。这些人玩世不恭,超前消费甚至奢侈浪费。他们追求感官的刺激,忽视道德情操的陶冶。尤为严重的是,一些经济困难地区的干部在当地群众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失业人员愈益增多、不少学龄儿童无钱上学的情况下,仍挥金如土,暴珍天物。

(四)贪污腐败屡禁不止

一些干部信奉“有钱就有一切,无钱寸步难行”的律条,理想信念淡薄,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有的甚至见利忘义,见钱眼开,为了钱,不顾国格人格,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一些干部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谋取私利的资本,大搞权钱交易,有的利用手中的人事权,索贿受贿,有的把自己应尽的职责变为以权谋私的条件,搞有偿服务,收受贿赂,甚至利用执法权贪赃枉法。

三、张之洞廉政思想对当代青年干部廉政教育的启示

(一)“德”字为根,增强廉政的自我完善能力

张之洞从小就接受过严格的儒家教育,深受儒家道德思想的熏陶,这在他的行事论道中充分体现出来——以德修身、以德服众、德才兼备,可见德是提高廉政的自我完善能力的重要内容。青年干部应把道德修养作为立身之本,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促进自身不断完善。

加强从政道德修养,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加强社会公德修养,加强家庭美德修养,加强个人品德修养。

(二)“践”字为本,增强廉政的自我革新能力

张之洞在政治上的作为都是以“践”字为本,时刻践行“以民为本,造福于民”。青年干部廉政教育重在实践、贵在示范。青年干部要将提高廉政能力作为参加廉政教育的成绩,把廉洁的要求变成自觉行动,在实践中增强廉政自我革新能力。增强分权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

(三)“慎”字为重,增强廉政的自我提高能力

纵观张之洞的廉政思想,“慎”是核心,他深知治人必先治己,都严于律己,俭约朴素,不事聚敛。青年干部要当好人民的公仆,就必须做到“慎”,将廉政认识和实践能力升华成为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提高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要坚持慎独,通过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高雅的情趣爱好、尊重自己的家庭和荣誉、吸取他人的教训,筑牢廉政自律的思想防线,在无人监督时能做到自我克制,自觉按照规则行事。

[1]苑书义,等.张之洞全集[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2]辜鸿铭.清流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3]谢放.雄才大略——张之洞大传[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8.

[4]胡钧.清张文襄公之洞年谱[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

[5]张文襄公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1990.

猜你喜欢
青年干部张之洞廉政
张之洞的“三不争”
廉政教育走“新”更走“心”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企业青年干部的培养路径
张之洞治赌
青年干部的定制“课堂”
“廉政”一词为晏婴首提
浅谈我国高校青年干部学习型团队的构建
廉政一座园,清风树正气
——溧阳清廉园展览纪实
让青年干部成为学校发展的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