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兰
校企共建校内测量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与工程测量企业人才有效对接方式,为企业培养专项高素质技能人员,高职院校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也需要企业提供实习基地,双方相互依赖,缺一不可,校企共同合作,加强生产性实训,也是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人才。
培养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实践认识知识,才能学习到真正的技能,培养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在企业中尤其需要技能型人才,而知识的掌握需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的应用,企业主要是以经营为目的,为培养人才抽出的人力物力有限;同时学校的教学是抽象的,与生产一线的实际具有一定的差距,生产实训基地的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尤其是测量专业毕业后从事为一线测量工作,让他们提前进入职业环境当中,这需要为企业学校和企业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利用这个载体,为校企搭建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服务企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必须具有企业和教学双重属性。一方面,具有企业属性讲求工程质量、经营目标、规范化管理,顺利的与企业对接,以生产项目为载体,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现实生产中,技术设计及指导,实践过程及结果,体会企业内测量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完整的认识到项目过程,及岗位职业要求,按企业所需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人员。一方面,具有教学属性,让学生在实践中重新学习,以生产带动实训,师生共同学习,扎实引导、教授出高素质技能人才。
部分高职测量专业实行仿真模拟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模拟的真实行,不必过于真实,毕竟现实的测量环境与教学还是有区别的,重视形式大于重视教学本身是不合理的。其次,部分高职院校测量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到位,关注理论,忽视实际操作,导致学生动手能力没有得到锻炼。
测量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后不注重软硬件的配比,在基地建设初期,为迎合教学水平评估等任务,大量投入高端、精密设备,但在实际应用中,过于精密或单一设备通常被作为演示道具,没有真正投入使用,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在而教学内容、师资环境、技术服务、管理制度等软件不足,实训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时间研究设备及技术,容易造成设备的空置,与教学及现实脱节。
校企文化不同,合作密切度不足,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学效果不强。在学校文化氛围和管理制度上与企业不同。校园注重制度、行为及教学效果,注重人才教育方面。企业文化是经营管理为中心理念,企业的管理制度、职工的岗位职责是企业的重点内容,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的员工行为,既定的经营目标都是企业的基础。两者追求目标不同,在实训基地的支持、协作上重点不同,合作密切度不足。
校园与企业文化不同,目标不同,但两者也有相同之处,就是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校的核心教育是为企业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企业需要技能型人才才能维持企业稳步发展,两者相互协作、互动交流,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影响校园文化,企业以基地为高校提供资金、管理、技术上的支持,高校以其为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也为企业创造经济利润。
测量专业是工程类专业中的重点,其在企业中出任的施工测量员、测图员等岗位也十分重要,在校期间学习现代的测量技术,通过实训基地的培养到企业中进行实际操作。注重教学属性和企业属性形结合,利用实训基地生产性特点,让学生对生产现场项目的提出、技术要求、实践操作、成果检验、评估分析等一系列具体工作进行实践体验,营造现场氛围,贴合工作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建设的时候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根据测量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合理进行统筹规划,对实训基地合理布局,坚持勤俭办学的同时注重测量专业特色,根据学校测量专业重点设计,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建设实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实践功能强大,能够体现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是培养生产能力的理想场所。真实的生产设备和环境,给学生一个按企业文化进行生产运作的模式训练,是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和力度的平台,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拥有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