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龙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移动新媒体是通过移动智能设备、智能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传播形态,而且具有移动便携特性的新兴媒体的总称,例如QQ、微博、微信、直播、客户端等。新媒体(New Media)是指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简单说:新媒体是一种环境。新媒体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典型特征是人们无时不网、无地不网、无人不网。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直接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大学生是社会中思想最为活跃、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因此,大学生就成为了移动新媒体的最活跃用户和狂热粉丝,也是使用移动新媒体最广泛、最普遍、最易受媒体影响的人群,特别是使用QQ、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新媒体最广泛的群体。他们新潮、个性突出、自我意识强,爱评论、爱自拍、爱追剧、爱记录,生活中离不开移动新媒体,甚至将移动新媒体视为自己触角的一部分,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享受着低头的生活节奏,忘记了抬头的快乐和美好。
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者的高校辅导员,必须清醒认识移动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深远影响,不但要学习掌握移动新媒体工具的使用,更要深入研究调查,认真思考,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便捷和优势,趋利避害、去伪存真,牢牢把握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的主动权,优化教育方法,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理念,从而达到影响其行为选择的目的。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对青年大学生而言,具有极其强烈的吸引和影响作用,深受大学生的喜欢和追捧。
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高校辅导员,要想赢得青年学生的信任,必须进行平等双向沟通,而通过移动新媒体沟通是取得大学生信任的最佳途径。因此,要开展有效的沟通交流,从而影响大学生,必须是建立在平等、开放、巧妙和以理服人的原则基础上,而移动新媒体的交流沟通恰恰符合这个条件和需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将移动新媒体工具有机巧妙地嵌入到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全流程、全环节中,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会议上强调,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因此,高校辅导员要主动站位,积极作为,利用新媒体工具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
移动新媒体不但是工具,更是一种环境。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和工作时,一定要将移动新媒体作为重要的互动平台和教育环境,拓展教育工作阵地,为教育工作提供广阔舞台,隐形地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思想和感情,凝聚情感支持和包容的力量。
移动新媒体传播的便捷性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移动新媒体的多样性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途径多样,交互便利的平台。如今,全国很多高校辅导员都开设了微博、微信、QQ空间、公众号、订阅号,开发了APP或者客户端,通过这些移动新媒体,辅导员们不但增强了其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契合力,而且打造了辅导员的良好形象、品牌和声誉。
移动新媒体在辅导员工作中运用广泛。例如,高校辅导员在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时,首先应将活动的主题通过新媒体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先思考准备,咨询学生的意见,收集学生的思想困惑和问题,甚至在主题班会进行时,可以随时在微信群和QQ群中发表评论和意见,辅导员要及时回应和解答,或者辅导员可以向学生征集班会主题,增强班会主题的契合力和班级的凝聚力。同时,在移动新媒体中关注热点事件的评论,了解学生的真实态度和真实死思想,可以找到教育工作的重心和核心关键点,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辅导员可以利用QQ群空间的投票,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可以QQ群和微信群,及时发布通知,共享文件,征集报名,收集班费;可以利用微博,及时了解最新热点事件,掌握更多信息,及时引导舆论舆情,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和契合力;利用微信公众号和订阅号,定期发布话题,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分享辅导员的心得体会、思想观念和真实态度,吸引学生的持续关注,加以持续的影响和教育。
移动新媒体还可以运用在党团教育、谈心谈话、创业就业指导、生涯规划、主题演讲、学生活动、社会实践、班级安全教育与管理、校园文化教育、校史教育、奖助勤贷、志愿者服务、形势政策课等教育活动过程中,做到网上网下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现实虚拟融合,说理说清交融。
在移动新媒体视野和环境中,为了交流的趣味性、间接性、讽刺性、挑逗性、娱乐性等目的,在网络生活和活动中,形成了一整套的网络语言和形成规则。大学生如今已经是网民的主体和主流,网络语言凸显了大学生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不畏权威的特征,他们认为,网络语言标新立异,符合自己的个性,网络语言就代表着流行和时尚。高校辅导员要想了解大学生,就必须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语言,要想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必须掌握网络语言及其形成规则,在此基础上,形成辅导员独特的话语体系和说理结构。
辅导员必须使用符合学生个性和要求,能够传达新思想和新观点的网络语言,这是沟通交流的基本条件,只有这样学生会认为,辅导员是年轻活力的,彼此才是没有代沟的,是值得信任并可以进行交流的师者。因此,辅导员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必须学习网络语言的内涵,熟练掌握,并广泛使用,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形成辅导员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和说理结构。
移动新媒体增强了辅导员工作的自主性和实效性反馈。学生喜欢幽默风趣并蕴含哲理的语言风格和颇具感染力、吸引力的说理结构。辅导员在开展谈心谈话、主题班会、主旨演讲等活动时,切记单向灌输、以权压人、强词夺理,一定要转变话语体系,注意说理结构,达到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亲动人。以心感人,进行双向或者多向互动,及时反馈和评估教育效果,改进语言组织和说理结构。
辅导员必须提供丰富的内容供给,唱响主旋律,增强个人魅力和内容吸引力。要增强育人功能,在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间中,发布信息、征求意见、调查问讯时,最好图文并茂,视觉加网络语言,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辅导员要注意区分线上线下教育的方式方法,利用新媒体开展线上交流互动时,要使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词汇、文风和文案,要以平等的态度和互动倾听的姿态,用事实说话,用案例说话,用故事说话,引起学生的同感意识,提高思想引导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辅导员要在形成独特语言体系和说理结构的基础上,加强网络评论能力和素质。网络上时不时充斥着负面、虚假、谣言等信息,也存在一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伪思潮,甚至有一些煽动性的言论出现,因此,辅导要要有明锐的意识和觉悟,及时发现、及时廓清、及时引导、及时反驳,唱响主旋律,占领网络阵地,掌握网络话语权,增强舆情引导能力和网络评论的能力,提高理论说服的能力和技巧。
辅导员可以利用移动新媒体在微信、微博、直播、QQ空间动态中,设置系列话题,持续运营,提供思想、知识、关心、节日问候和信息,及时分享个人心得,提高辅导员个人的魅力和亲和力。例如,开设名师名言、名家名言、明星名言,名篇名作,提高高质量内容的供给能力。
因为历史和传承的原因,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始终用单向灌输、强硬说服等方式方法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工作,往往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注重方式方法,不注重反馈和改进,导致辅导员工作效率低下,说理不足,工作难以展开。因此,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要深刻认识到移动新媒体的重要性和强大生命力,要主动出击,主动学习规律,转变教育工作理念,使思想教育有理有据有情有义,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学生喜欢听,愿意听,并主动反省自身的行为过失,及时纠正。
高校辅导员要借助移动新媒体,融入其中,吸取积极要素,与学生跟打成一片,与学生交流互动,尝试新的方法和理念,开展双向互动,及时总结反馈,摆脱死板说教,达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高校辅导员还要把移动新媒体看作教育信息和素材的重要来源,开展生动活泼的学生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活动。移动新媒体的传播,有其独特的优势,高校辅导员要在运用移动新媒体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总结,不断积累,掌握新媒体传播的软实力和灵活性,及时搜集最新最鲜活的信息资源,对学生开展有深度、有温度和有渗透力的精神教育。
网络不仅是工具,更是环境,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第五空间了。移动新媒体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方便,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移动新媒体也有其弊端,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巨大危机和挑战。如今,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各种伪思潮、骗局、谣言、虚假消息,个人隐私被肆意兜售等种种乱象。例如,网络借贷、网络个人信息安全、虚假信息转发传播、人肉搜索、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网络色情传播等给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和挑战,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更为重要,高校辅导员要做好思想疏导,引导学生维护稳定团结的社会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加强意识形态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和支柱。大学生正值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和时刻,非常需要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引导和教育,培养其在新媒体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应急能力和应变能力,加强社会安全和谐,营造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用社会主义改革成就和故事,宣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大学生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