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峻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民族中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使命最终还是会落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上。语文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培养一个个考试机器,而在于在教学中培养一个个的学习、阅读机器。在现实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认清自身的最终教学使命,在以课本和应试试卷的载体下积极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在各类教学模块下不断总结教学的经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效和质量。
在现实中,初中语文教师按照阅读的一般步骤进行教学,如,在讲述外国文学《雾都孤儿》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师可能是以这样的常规视角进行文学讲读,“故事发生在中世纪的英国伦敦,有一个名为奥利弗的小男孩不幸遭遇双亲去世,不得不在教会的收养下开始童工的生活,随后因为在一次就餐活动中多要了一勺的粥.....”这样的视角无可厚非,但当千万人都用这样的视角讲故事的时候,所有的文学作品就会丧失掉它原有的光辉。这时,笔者就将提倡一种逆向思考的方式,用倒叙的方式讲述文学经典,激发学生在每天都增加对该部文学作品的兴趣,如,“在一次绑架事件中一个漂亮的小男孩惊险逃生,这名小男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伦敦的大名人和生活在底层的惯偷都对他如此有兴趣?”逆向思考,从文学作品的结果出发,不断引发学生在课余时间抓紧对小男孩奥利弗的认识,好在某一堂阅读分享课上与同伴一同热烈讨论书中的惊险与自身对于该部作品的认识。同时,倒推的逆向思考方式还有利于学生在课外时间更深一步地解读文学作品,学生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训练中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现实的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更多地注重应试上的内容,对于应试课堂中的教学材料是持较为重视的态度。但教材如果只是学生的唯一阅读材料,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灾难性的阅读学习体验。在现实的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并不是说要保证学生每天要阅读一本书或是4个小时,而是每一天的阅读内容都能刷新原来的阅读记录,在阅读质量上更是如此,不断地帮助学生构建阅读体系,在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更为系统地接触文学大家的思想。例如,当我们在讨论巴金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从“巴金”这个点中延伸出“《家》《春》《秋》”等文学作品,在从巴金的文学作品中不断梳理巴金的家庭背景、性格、时代因素等等,例如,巴金在《养花》这一篇散文中提到“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反映当时以巴金等为代表的文学大家在对于劳动的看法,当时正处在上世纪6、70年代中号召北京知识青年去陕北地区农村进行再教育活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很好地彰显在巴金的散文中心思想中。这一例子就说明,当学生或是教师在进行阅读活动的时候就应始终以一个阅读体系为中心,进行发散式的阅读,每一次的阅读活动都应以刷新阅读体系为目标。构建阅读体系越早对于学生的阅读素养的培养越好,初中语文教师应对此予以重视。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只是学生包括所有人都会对阅读内容产生自己的看法,此时最重要的不是让那些从脑中迸发出的“思维灵感”就此一闪而过,初中语文教师应提倡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随时在手中放置一只笔和固定的一本读书笔记专用的笔记本。在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依据笔者的看法,读书笔记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因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灵感极为有可能成为下一篇作文中的“亮眼的地方”,将零碎的读书笔记记录在一块,也方便学生在日后进行阅读重新体验,温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有一个名人作家,在生活中就采用类似的方法,手头总是有一只笔和纸张,方便记录每一瞬间的灵感,同时,回到家中便于整理,梳理知识。阅读教学注定是一场漫长的旅行和修养过程,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进行学生的阅读进度的勘察。同时,在学生遇到阅读学习的瓶颈的时候积极予以学生相应的帮助。在教学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笔者相信,学生的阅读素养不差的话,学习上的卷面成绩绝不会差。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不应将阅读教学排除在重点教学内容之外,语言始终是从大篇章的阅读开始进行,当深入到一定的程度,精分细小的领域就不再是初中语文教师的老大难问题,例如,学生的写作和阅读理解。阅读教学是场硬战,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好相关的教学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