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哲宇
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没有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大概包括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等多种情况,如果要证明一个人的心理是健康的,首先他的身上不能存在上述病症。二是本质意义的上的心理健康,这种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能够具有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将其长期保持下去,在这种状态下对外部环境能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
在我国,学生和家长经常会把高考当成人生的转折点,因此一些高考失利的学生可能无法进入到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去学习,或者无法就读自己理想的专业。那么这样的学生在步入大学以后,常常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情绪。同时大学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有些学生不能够很快的转变自己的社会角色,导致他们无法融入到大学生活中,这也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部分大学生便会出现焦虑、沮丧、孤僻等心理问题。
一些学生在步入大学以后,通过一段时间的人际交往,可能会收获一段情感,有些同学能够很好的处理情侣之间的关系,这会让他们的大学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在校园生活中也会面对一些情感问题,比如暗恋、失恋等问题。由于没有经历过丰富的社会生活经历,大学生的心理方面并不是十分成熟,导致学生不能理智的去掌控自己的情感,最终可能会由于情感问题走向极端。
目前我国每年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在逐年上升,但是实际上就业市场却是近乎饱和的状态,也就是说毕业生的数量远远大于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再加上学生自身缺乏社会经验,对自身职业发展规划不明确等原因,导致学生的就业形式日益严峻,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为脆弱,不能够正视现实的社会环境以及对自身进行的调整,在接近毕业之际,一些学生就会因此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学生接受知识主要是通过课程学习,所以学校应该积极的开设心理课程,而且应该是必修课程,这样才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心理学内容,让学生能够获得心理学理论方面的知识素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树立起心理健康意识。并且学校也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来向学生们宣传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包括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的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学校在教授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应该辅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只有学生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学生才能够努力的去克服困难,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奋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升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在成功的经历中获得自信,在失败的体验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最终使学生在追求个人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摆脱以往的消极状态,并可以免受心理问题的困扰。
从上文论述的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中可以发现,不论是由于学业成绩不理想,感情受挫,或者是就业压力偏大进而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其实都是由于大学生没有步入社会,缺乏人生经验,也缺乏社会实践经历而导致的,校园中的大学生对外部的社会环境不能够有一个全面、理智的认识,所以当遇到一些问题时,学生会感到压抑、焦虑、紧张,进而产生逃避现实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学生应该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才,是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腾飞的动力,因此我国当代素质教育要求,大学生应该成长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这就表明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要获得知识,还应该培养自身健康的心理素质,以便学生能够不断的调整自己,来应对外界社会的各种复杂情况,克服来自各个方面的困难,这样才能成长为一名为建设祖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的合格的大学生。